回转支承、作业机械、及回转支承的组装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5-05-20  5


    本公开涉及作业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回转支承、作业机械、及回转支承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1、回转支承是重要的传动元件,其设置于具有相对转动的部件之间,主要起到减少摩擦,承受轴向载荷、径向载荷以及倾覆力矩的作用。回转支承的性能对于与其连接的部件的工作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又被称为作业机械的关节。回转支承在挖掘机、起重机、旋挖钻机、泵车、采煤机等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极为广泛。

    2、如何使回转支承能够呈现更多的工作姿态,从而提高其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使能够适用更多的应用场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承、作业机械、及回转支承的组装方法,以使回转支承能够呈现更多的工作姿态,从而提高回转支承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使能够适用更多的应用场景。

    2、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回转支承,包括:n个套圈,顺序排列并且两两之间通过滚子列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其中,n≥2,n个套圈中,第1个套圈用于与支撑载体固定连接,第n个套圈用于与工作装置固定连接,每一个套圈的两侧圈口端面分别呈圆形,连续排列的至少2个套圈中的每一个套圈的两侧圈口端面之间具有夹角,并且,该连续排列的至少2个套圈中的每一个套圈的内筒壁呈非标准回转体形状;n-1个齿圈,一一对应地设于n个套圈中的其中n-1个套圈,其中,当n≥3时,n-1个套圈连续排列;以及,n-1个驱动装置,一一对应地用于驱动n-1个齿圈转动。

    3、在一些实施例中,针对n个套圈中的每一个套圈,定义其两侧圈口端面的圆心连线为其轴线,定义与其轴线正交的平面为其径向参照面;针对连续排列的至少2个套圈中的每一个套圈,其至少一侧圈口端面满足函数关系:y=x*cosθ,且x=d;其中,x为圈口端面投影至径向参照面所得到椭圆的长轴长度,y为圈口端面投影至径向参照面所得到椭圆的短轴长度,θ为圈口端面与径向参照面的夹角,d为圈口端面的直径,其中,0°<θ<90°。

    4、在一些实施例中,n=5,其中,第2个套圈的靠近第1个套圈的圈口端面与第2个套圈的径向参照面的夹角为0°,第2个套圈的靠近第3个套圈的圈口端面满足所述函数关系、并且与第2个套圈的径向参照面的夹角为θ1,其中,0°<θ1<90°;第3个套圈的两侧圈口端面的夹角为2θ2,其中,第3个套圈的靠近第2个套圈的圈口端面满足所述函数关系、并且与第3个套圈的径向参照面的夹角为θ2,第3个套圈的靠近第4个套圈的圈口端面满足所述函数关系、并且与第3个套圈的径向参照面的夹角为θ2,其中,0°<θ2<90°;第4个套圈的靠近第5个套圈的圈口端面与第4个套圈的径向参照面的夹角为0°,第4个套圈的靠近第3个套圈的圈口端面满足所述函数关系、并且与第4个套圈的径向参照面的夹角为θ3,其中,0°<θ3<90°。

    5、在一些实施例中,θ1=θ2=θ3。

    6、在一些实施例中,滚子列包括多个圆柱滚子,其中,相邻圆柱滚子之间设有隔离块。

    7、在一些实施例中,n个套圈中的每一个套圈针对滚子列设有正交的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相邻套圈的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围合成滚子列的滚道空间,其中,第一槽面和第二槽面与滚子列的滚动轨迹面分别具有夹角。

    8、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圆柱滚子的轴线正交设置。

    9、在一些实施例中,圆柱滚子的直径等于圆柱滚子的轴向长度。

    10、在一些实施例中,n-1个齿圈一一对应地设于n-1个套圈的外侧。

    11、在一些实施例中,n-1个齿圈一一对应地设于n个套圈中除第1个套圈之外的其余n-1个套圈的外侧,n-1个驱动装置一一对应地设于n个套圈中除第n个套圈之外的其余n-1个套圈的外周;或者,n-1个齿圈一一对应地设于n个套圈中除第n个套圈之外的其余n-1个套圈的外侧,n-1个驱动装置一一对应地设于n个套圈中除第1个套圈之外的其余n-1个套圈的外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n-1个齿圈与n-1个套圈一一对应地装配连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n≥4,其中,第1个套圈和第n个套圈分别呈法兰盘形状,且分别具有多个安装孔。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回转支承还包括:控制装置,与n-1个驱动装置电连接,配置为基于回转指令、倾斜指令、或者调平指令中的至少一种,控制n-1个驱动装置中的至少一个驱动装置驱动相应齿圈转动。

    15、根据本公开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回转支承,其不但可以实现自身较大角度的倾斜,而且可以在较大倾斜角度的支撑载体上实现回转、倾斜和调平等动作。回转支承的设计,可以提高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使其能够适用更多的应用场景。

    16、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回转支承;支撑载体,与回转支承的第1个套圈固定连接;以及,工作装置,与回转支承的第n个套圈固定连接。基于前述回转支承的设计构思,作业机械能够获得相应的有益效果。

    17、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根据前述实施例回转支承的组装方法,包括:

    18、将第1个套圈与组装工作台固定连接;以及

    19、在第1个套圈上方依次组装n个套圈中除第1个套圈之外的其余n-1个套圈,其中,组装第n个套圈,1<n≤n,包括:

    20、调整组装工作台的倾斜角度,使第n-1个套圈的远离组装工作台的圈口端面水平;以及

    21、将第n个套圈与第n-1个套圈通过滚子列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22、采用上述组装方法组装得到的回转支承,其不但可以实现自身较大角度的倾斜,而且可以在较大倾斜角度的支撑载体上实现回转、倾斜和调平等动作,从而可以提高作业机械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使能够适用更多的应用场景。在安装第n个套圈时,先将其下方套圈的安装对接面调整为水平,然后再对该第n个套圈进行安装,这样,不但便于通过吊装设备安装及调整该第n个套圈,而且也利于提高安装的精度,从而提高回转支承的组装精度和组装效率。

    23、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n=5,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θ1=θ2=θ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支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4.一种作业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1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支承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公开提供一种回转支承、作业机械、及回转支承的组装方法。回转支承包括:N个套圈,顺序排列并且两两之间通过滚子列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其中,N≥2,N个套圈中,第1个套圈用于与支撑载体固定连接,第N个套圈用于与工作装置固定连接,每一个套圈的两侧圈口端面分别呈圆形,连续排列的至少2个套圈中的每一个套圈的两侧圈口端面之间具有夹角,该连续排列的至少2个套圈中的每一个套圈的内筒壁呈非标准回转体形状;N‑1个齿圈,一一对应地设于N个套圈中的其中N‑1个套圈,当N≥3时,N‑1个套圈连续排列;以及,N‑1个驱动装置,一一对应地用于驱动N‑1个齿圈转动。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方案,可以提高回转支承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延斌,石前列,文寄望,刘少龙,梁鸿章,周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09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