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5-19  34


    本申请涉及路政施工的,尤其是涉及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的道路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容易造成流砂现象,流砂在工程施工中能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致使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地基破坏,能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或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及附近建筑物的稳定,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采用必要的排水或隔水措施,避免或减轻水对路基施工和使用的危害。

    2、相关技术中公开号为cn210395567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包括路堤层、渗水层和路床原土层,渗水层内设有沿道路长度方向延伸的纵向盲沟和若干沿道路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盲沟,若干横向盲沟均匀分布于纵向盲沟的相对两侧并与纵向盲沟连通,路床原土层内设有若干与纵向盲沟连通的集水井,若干集水井通过管道与外部市政管网连通。该实用新型可以减少路堤层中所含水量并且可以对渗透地下水进行收集利用。

    3、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有以下缺陷:在路床宽度较大时,渗水层中渗水情况复杂,水流多向性明显,设置纵向盲沟及横向盲沟仅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路堤层的含水量,在雨季或降雨量大时,不足以及时疏散路堤层及渗水层中的渗水,可能还会对路床原土层造成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路床宽度大时渗透结构难以快速、全面疏通渗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路堤层、渗水层和路床原土层,所述渗水层中设置有若干沿道路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盲沟,所述路床原土层中设置有多个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集水井,所述集水井与市政管网连通,所述渗水层与所述路床原土层之间设置有沿道路宽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由防水材料制成的导水层,所述导水层设有两个且分列所述集水井两侧,所述导水层靠近所述集水井的一端低于背离所述集水井的一端,所述横向盲沟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井上部。

    4、更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上部设置有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集水槽,所述集水井与所述集水槽底部连通,所述集水槽上端边沿不高于所述导水层较低端。

    5、更进一步地,所述集水井与所述集水槽连通部之间设置有过滤件。

    6、更进一步地,所述导水层包括设于所述路床原土层上的防水混凝土层。

    7、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水混凝土层上的沥青层。

    8、更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盲沟靠近所述集水井的一端低于背离所述集水井的一端,且所述横向盲沟靠近所述集水井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槽对接。

    9、更进一步地,所述集水槽横截面设为弧型。

    10、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1、当路堤层中的雨水渗透至渗水层中后,一小部分渗水经横向盲沟快速导流至集水井中,另一部分则穿过渗透层汇聚在路床原土层和渗水层之间的导水层上,并借助导水层的倾斜面最终汇流至相应的集水井中,集水井中汇聚的雨水流通至市政管网中,从而可以对渗水层中下渗的雨水进行全面且有效的收集和导流,能够极大降低路堤层中的含水量,确保路床稳定性。并且导水层还能进一步隔绝雨水向路床原土层中下渗,有效避免了路床原土层在排渗时被侵损的可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路堤层(1)、渗水层(2)和路床原土层(3),所述渗水层(2)中设置有若干沿道路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盲沟(21),所述路床原土层(3)中设置有多个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集水井(41),所述集水井(41)与市政管网(6)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层(2)与所述路床原土层(3)之间设置有沿道路宽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由防水材料制成的导水层(5),所述导水层(5)设有两个且分列所述集水井(41)两侧,所述导水层(5)靠近所述集水井(41)的一端低于背离所述集水井(41)的一端,所述横向盲沟(21)一端延伸至所述集水井(41)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41)上部设置有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集水槽(42),所述集水井(41)与所述集水槽(42)底部连通,所述集水槽(42)上端边沿不高于所述导水层(5)较低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井(41)与所述集水槽(42)连通部之间设置有过滤件(4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层(5)包括设于所述路床原土层(3)上的防水混凝土层(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防水混凝土层(51)上的沥青层(5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盲沟(21)靠近所述集水井(41)的一端低于背离所述集水井(41)的一端,且所述横向盲沟(21)靠近所述集水井(41)的一端与所述集水槽(42)对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槽(42)横截面设为弧型。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路床地下水渗透结构,其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路堤层、渗水层和路床原土层,渗水层中设置有若干沿道路宽度方向延伸的横向盲沟,路床原土层中设置有多个沿道路延伸方向设置的集水井,集水井与市政管网连通,渗水层与路床原土层之间设置有沿道路宽度方向倾斜设置的由防水材料制成的导水层,导水层设有两个且分列集水井两侧,导水层靠近集水井的一端低于背离集水井的一端,横向盲沟一端延伸至集水井上部。本申请借助导水层的倾斜面将渗水层中的渗水全面汇流至相应的集水井中,集水井中汇聚的雨水流通至市政管网中,从而可以对渗水层中下渗的雨水进行全面且有效的收集和导流,能够极大降低路堤层中的含水量,确保路床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群峰,林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禾林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11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09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