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处理的智慧建造施工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技术2025-05-17  7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智慧建造施工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建造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由于施工场地存在许多危险因素,因此对于施工场地的安全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2、目前,通常会在施工区域的周围位置建立围栏或防护网,来防止外来人员违规进入,保证施工场地的安全,但是常见的围栏一般只具有基本的物理拦截功能,无法满足较高的安全等级要求,外来人员可能会翻越围栏或防护网进入施工场地,使得施工场地的管理人员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外来入侵人员,从而降低施工场地的安全性。

    3、基于此,亟需提供一种可对施工场地的管理人员进行入侵提醒的策略,以此来提高施工场地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智慧建造施工方法及装置,可以对施工场地的管理人员进行入侵提醒,提高施工场地的安全性。

    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智慧建造施工方法,包括:

    3、基于各用户端的定位数据,确定满足围挡施工区的围挡探测条件的用户端为目标端,所述围挡施工区包括多个探测装置;

    4、获取所述目标端的运动轨迹,根据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目标端对应的安全探测数据,所述安全探测数据包括动态探测区和探测时间序列;

    5、控制相应所述探测装置基于所述安全探测数据,对所述目标端进行入侵探测得到探测数据;

    6、确定满足异常探测条件的探测数据为异常数据,根据所述异常数据控制监控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得到警示数据发送至管理端。

    7、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于各用户端的定位数据,确定满足围挡施工区的围挡探测条件的用户端为目标端,所述围挡施工区包括多个探测装置,包括:

    8、获取各所述探测装置对应的预设探测区,确定所述定位数据在所述预设探测区内的用户端满足所述围挡探测条件,将相应所述用户端作为目标端;

    9、获取所述目标端的运动轨迹,根据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目标端对应的安全探测数据,所述安全探测数据包括动态探测区和探测时间序列,包括:

    10、基于所述目标端在历史时间段内的定位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端的运动轨迹;

    11、根据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目标端的运动方向,当所述运动方向满足出入探测条件时,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目标端对应的安全探测数据。

    12、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目标端的运动方向,当所述运动方向满足出入探测条件时,基于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目标端对应的安全探测数据,包括:

    13、根据所述运动轨迹中各定位点对应的切线方向,确定所述目标端的运动方向;

    14、获取相应所述探测装置对应的感应区,当所述运动方向指向所述感应区时,判定所述运动方向满足所述出入探测条件;

    15、根据所述定位数据确定所述目标端的当前定位点,以所述当前定位点为中心,确定预设探测距离对应的区域为所述目标端对应的动态探测区;

    16、获取所述探测装置对应的多个对射光束组,按照所述运动方向对各所述对射光束组进行排列,得到探测时间序列。

    17、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控制相应所述探测装置基于所述安全探测数据,对所述目标端进行入侵探测得到探测数据,包括:

    18、当存在所述对射光束组响应遮挡信息时,确定相应所述对射光束组为目标光束组;

    19、根据所述动态探测区确定所述目标光束组对应的安全探测距离,基于所述安全探测距离对所述目标端进行遮挡物安全判定,得到待定端或异常端;

    20、获取所述待定端对应的各所述目标光束组的遮挡时刻,根据所述遮挡时刻对各所述目标光束组进行排列,得到实际探测序列;

    21、对所述探测时间序列和所述实际探测序列进行对比,当所述探测时间序列和所述实际探测序列一致时,判定所述待定端为正常端;

    22、当所述探测时间序列和所述实际探测序列不一致时,判定所述待定端为异常端,根据所述正常端或异常端得到探测数据。

    23、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根据所述动态探测区确定所述目标光束组对应的安全探测距离,基于所述安全探测距离对所述目标端进行遮挡物安全判定,得到待定端或异常端,包括:

    24、获取所述目标光束组中各目标光束对应的发射位置点,所述目标光束组包括两个探测方向相反的目标光束;

    25、确定与各所述目标光束的探测方向相反的方向为相对方向,获取所述当前定位点在相应所述相对方向上距离相应所述发射位置点的相差距离;

    26、根据所述相差距离和所述动态探测区对应的预设探测距离的差值,确定相应所述目标光束对应的安全探测距离;

    27、获取各所述目标光束的实际探测距离,根据所述安全探测距离和所述实际探测距离的差值,得到相应所述目标光束的偏移距离;

    28、当所述偏移距离均在基准偏移区间内时,判定所述目标端为待定端,当存在所述偏移距离不在基准偏移区间内时,判定所述目标端为异常端。

    29、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确定满足异常探测条件的探测数据为异常数据,根据所述异常数据控制监控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得到警示数据发送至管理端,包括:

    30、当存在所述异常端时,判定所述探测数据满足所述异常探测条件;

    31、确定所述探测方向上与各所述发射位置点相差所述实际探测距离处的位置点,为相应所述目标光束对应的遮挡位置点;

    32、获取相邻所述遮挡位置点在所述探测方向上的中心点为采集位置点,根据所述采集位置点确定所述监控设备的采集位姿,所述监控设备包括单监控设备或双监控设备;

    33、控制所述监控设备基于所述采集位姿进行数据采集,得到实时监控数据,对所述实时监控数据进行警示处理,得到警示数据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34、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获取相邻所述遮挡位置点在所述探测方向上的中心点为采集位置点,根据所述采集位置点确定所述监控设备的采集位姿,所述监控设备包括单监控设备或双监控设备,包括:

    35、当所述监控设备为单监控设备时,获取所述单监控设备的第一位置点,确定所述第一位置点至所述遮挡位置点的方向为目标采集方向;或,

    36、当所述监控设备为双监控设备时,获取各子监控设备的第二位置点,所述双监控设备包括多个子监控设备;

    37、根据所述第二位置点和所述遮挡位置点,确定各所述子监控设备与异常端对应的异常距离;

    38、确定所述异常距离最小的子监控设备为目标监控设备,确定所述第二位置点至所述遮挡位置点的方向为目标采集方向;

    39、确定所述监控设备的当前采集方向,获取从所述当前采集方向至所述目标采集方向的旋转角度,根据所述旋转角度确定所述监控设备的采集位姿。

    40、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控制所述监控设备基于所述采集位姿进行数据采集,得到实时监控数据,对所述实时监控数据进行警示处理,得到警示数据发送至所述管理端,包括:

    41、获取所述监控设备基于所述采集位姿采集的实时监控视频,提取所述实时监控视频对应的视频帧中的多个目标物轮廓,所述实时监控数据包括实时监控视频;

    42、确定多个所述目标物轮廓对应的多个轮廓坐标中的最大横轴坐标值、最小横轴坐标值、最大纵轴坐标值和最小纵轴坐标值;

    43、根据所述最大横轴坐标值和基准偏移值的和得到第一极值,根据所述最小横轴坐标值和所述基准偏移值的差得到第二极值;

    44、基于所述最大纵轴坐标值和所述基准偏移值的和得到第三极值,根据所述最小纵轴坐标值和所述基准偏移值的差得到第四极值;

    45、分别生成所述第一极值、第二极值、第三极值和第四极值对应的框线,根据所述框线生成放大截取框;

    46、获取所述视频帧对应的基准展示面积,以及所述放大截取框的图像区域对应的图像展示面积;

    47、根据所述基准展示面积和所述图像展示面积的比值得到放大比例,基于所述放大截取框对相应所述视频帧进行截取处理,得到截取视频帧;

    48、基于所述放大比例对所述截取视频帧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放大视频帧,对所述放大视频帧进行警示展示得到警示视频帧,对各所述警示视频帧进行拼接得到警示数据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49、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基于所述放大比例对所述截取视频帧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放大视频帧,对所述放大视频帧进行警示展示得到警示视频帧,对各所述警示视频帧进行拼接得到警示数据发送至所述管理端,包括:

    50、确定所述动态探测区的最大区域距离, 根据所述偏移距离和所述最大区域距离的比值,确定相应所述目标光束对应的警示数量;

    51、对所述警示数量进行统计得到总警示数量,统计所述目标端的探测数量,根据所述目标物轮廓的总轮廓数量和所述探测数量的差值得到标准警示数量;

    52、当所述总警示数量等于所述标准警示数量时,获取各所述放大视频帧中各所述目标光束的探测方向对应的目标方向;

    53、基于相应所述目标方向依次选取相应所述目标物轮廓为警示轮廓,直至所述警示轮廓的轮廓数量等于相应所述目标光束的警示数量时,停止所述警示轮廓的选取;

    54、当所述总警示数量不等于所述标准警示数量时,基于身份数据库对各所述目标物轮廓进行人脸识别,判定在所述身份数据库中不存在预设身份的目标物轮廓为警示轮廓;

    55、生成各所述警示轮廓对应的警示提示框,基于所述警示提示框对所述放大视频帧进行警示展示,得到警示数据发送至所述管理端。

    56、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智慧建造施工装置,包括:

    57、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各用户端的定位数据,确定满足围挡施工区的围挡探测条件的用户端为目标端,所述围挡施工区包括多个探测装置;

    58、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端的运动轨迹,根据所述运动轨迹确定所述目标端对应的安全探测数据,所述安全探测数据包括动态探测区和探测时间序列;

    59、探测模块,用于控制相应所述探测装置基于所述安全探测数据,对所述目标端进行入侵探测得到探测数据;

    60、采集模块,用于确定满足异常探测条件的探测数据为异常数据,根据所述异常数据控制监控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得到警示数据发送至管理端。

    61、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涉及的所述方法。

    62、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涉及的所述方法。

    6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64、1、本发明可以快速判断出入人员的身份信息,并及时进行警示提醒,提高防护区域的安全性。其中,本发明可以通过目标端的运动轨迹确定出与目标端相对应的安全探测数据,并且,安全探测数据包括动态探测区和探测时间序列,以便于可以控制探测装置对目标端进行入侵探测,得到探测数据,从而便于确定出是否为异常入侵人员,同时,本发明还可以根据异常数据控制监控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从而进行警示信息的提示,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快速的采取有关措施,确保防护区域的安全性。

    65、2、本发明可以将探测时间序列与探测装置实际探测得到的实际探测序列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出对应的目标端为正常端或异常端,同时,本发明还可以根据安全探测距离对目标端进行遮挡安全判定,以便于得到正常端或异常端,进而得到对应的探测数据,从而便于后续及时进行警示提醒,保证围挡施工区域的安全性。

    66、3、本发明可以根据异常端的异常数据控制监控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从而依据采集到数据进行警示展示,以便人员及时查看并做出相关措施,提高围挡施工区的安全性。其中,本发明可以根据目标光束的遮挡位置点,在双监控设备中选择出距离较近的监控设备并进行动态追踪采集数据,以便于后续得到的采集数据中的信息较为清晰,从而便于进行警示展示,便于清晰查看,并且,本发明还可以将采集到的实时监控数据进行截取放大处理,进而进行警示展示,以便于管理人员可以清晰的查看到对应的异常入侵人员,及时进行防护措施,提高围挡施工区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智慧建造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0.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智慧建造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处理的智慧建造施工方法及装置,基于各用户端的定位数据,确定满足围挡施工区的围挡探测条件的用户端为目标端,围挡施工区包括多个探测装置;获取目标端的运动轨迹,根据运动轨迹确定目标端对应的安全探测数据,安全探测数据包括动态探测区和探测时间序列;控制相应探测装置基于安全探测数据,对目标端进行入侵探测得到探测数据;确定满足异常探测条件的探测数据为异常数据,根据异常数据控制监控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得到警示数据发送至管理端。

    技术研发人员:张静,周昕,陈卫连,王剑,沈健,夏冰,朱林,张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山水环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07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