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键合铜丝,特别涉及一种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1、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器件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键合金丝作为封装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微电子领域。
2、在键合金丝的加工过程中都需要用到专用的拉丝机械对键合金丝进行拉丝,以将大直径的半成品键合金丝加工为小直径的成品键合金丝,半成品键合金丝缠绕在放卷筒上,半成品键合金丝的首端牵引穿过拉丝机械的模具进行加工,加工得到的成品键合金丝收卷在收卷筒上,在拉丝过程中需要对键合金丝的进行冷却降温,以防止键合金丝收卷在收卷筒上后产生粘黏现象,但是现在的加工过程中普遍只能对单根键合金丝进行冷却操作,造成键合金丝冷却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以解决现有加工过程中只能对单根键合金丝进行冷却操作,冷却效率低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包括:
4、冷却干燥组件,包括主体部、多个冷却工位与多个干燥工位,多个所述冷却工位、多个所述干燥工位分别围绕所述主体部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冷却工位与多个所述干燥工位一一对应,且所述冷却工位与相对应的所述干燥工位在所述主体部的径向方向上间隔布置;
5、放线组件,包括放线支撑环与围绕所述放线支撑环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放线卷,所述放线支撑环与所述主体部同轴设置,多个所述放线卷与多个所述冷却工位一一对应,所述放线卷上的键合金丝穿过相对应的所述冷却工位;以及
6、收线组件,位于所述放线组件远离所述冷却干燥组件的一侧且与所述放线支撑环同轴设置,所述收线组件包括收线支撑架与围绕所述收线支撑架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收线卷,多个所述收线卷与多个所述干燥工位一一对应,经冷却后的所述键合金丝穿过相对应的所述干燥工位,缠绕于相对应的所述收线卷上。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包括:
8、第一筒体;
9、第二筒体,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且与所述第一筒体同轴设置,以将所述第一筒体分隔为干燥区与冷却区,所述干燥区环绕所述冷却区;
10、多个隔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多个所述隔板围绕所述第二筒体周向等间隔布置,以将所述干燥区分隔为多个所述干燥工位;
11、封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的两端,所述封板上设置有多个冷却孔,多个所述冷却孔围绕所述封板周向等间隔布置,以形成多个冷却工位;以及
12、多个转向滑轮,可转动地设置于远离所述放线组件的所述封板上,多个所述转向滑轮围绕所述封板周向等间隔布置,多个所述转向滑轮与多个所述冷却孔一一对应,所述转向滑轮位于相对应的所述冷却孔靠近所述干燥工位的一侧;
13、其中,所述放线卷上的所述键合金丝穿过所述冷却工位,经所述转向滑轮变向后穿过所述干燥工位。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还包括:
15、安装柱,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内且与所述第二筒体同轴设置;
16、多个第一冷却管,设置于所述安装柱上且围绕所述安装柱周向间隔布置;
17、多个第一雾化喷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管上;
18、多个第二冷却管,设置于所述第二筒体的内壁上,多个所述第二冷却管围绕所述第二筒体周向间隔布置;以及
19、多个第二雾化喷管,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管上。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放线组件还包括:
21、第一转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所述放线支撑环上;
22、第二转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放线支撑环上;
23、多个第三转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放线支撑环上,多个所述第三转环位于所述第一转环与所述第二转环之间,且多个所述第三转环、所述第一转环、所述第二转环围绕所述放线支撑环周向等间隔布置;
24、放线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放线支撑环上,所述放线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转环转动;以及
25、连杆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环、所述第二转环与多个所述第三转环上,以驱动所述第一转环、所述第二转环与所述第三转环转动;
26、其中,所述第一转环、所述第二转环与所述第三转环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放线卷。
2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部包括:
28、第一连杆,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转环上;
29、第二连杆,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转环上;
30、多个第三主连杆,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三转环一一对应,所述第三主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三转环上;
31、多个第三副连杆,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三转环一一对应,所述第三副连杆的一端可转动地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三转环上;
32、第一过渡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三主连杆可转动地连接;
33、第二过渡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三副连杆可转动地连接;
34、多个第三过渡杆,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三转环之间,所述第三过渡杆的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三主连杆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相邻的所述第三副连杆可转动地连接。
3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收线组件还包括:
36、第一收线部,设置于所述收线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收线部包括多个第一收线结构,多个所述第一收线结构围绕所述收线支撑架周向等间隔布置;以及
37、第二收线部,设置于所述收线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收线部与所述第一收线部在所述收线支撑架的轴向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收线部包括多个第二收线结构,多个所述第二收线结构围绕所述收线支撑架周向等间隔布置,且多个所述第二收线结构与多个所述第一收线结构围绕所述收线支撑架周向交错布置;
38、其中,多个所述收线卷中的一部分收线卷与多个所述第一收线结构一一对应,多个所述收线卷中的另一部分收线卷与多个所述第二收线结构一一对应,所述收线卷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收线结构、或所述第二收线结构上。
3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收线结构包括:
40、收线固定环,设置于所述收线支撑架上;
41、收线转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收线固定环上,所述收线转架包括围绕收线固定环周向等间隔布置的多个收线工位;
42、收线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收线工位上,所述收线轴垂直于所述收线支撑架的轴向方向;
43、第一收线电机,设置于所述收线工位上,所述第一收线电机的转轴与所述收线轴相连;以及
44、收线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收线固定环上,所述收线驱动件驱动所述收线转架转动;
45、其中,所述收线卷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收线轴上。
4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收线转架上设置有储存槽,所述储存槽用于放置收纳所述收线卷;
47、其中,所述第一收线结构还包括转移部件,所述转移部件将所述储存槽内的所述收线卷转移至所述收线轴上。
4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转移部件包括:
49、转移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收线固定环上;
50、固定筒,设置于所述转移固定座上;
51、传动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筒内;
52、收线传动件,设置于所述转移固定座上且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53、传动座,位于所述固定筒外且与所述传动轴相连;以及
54、拾取件,设置于所述传动座上,所述拾取件拾取所述储存槽内的所述收线卷并转移至所述收线轴上。
5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拾取件包括:
56、拾取支撑臂,设置于所述传动座上;
57、拾取电缸,设置于所述拾取支撑臂远离所述传动座的一端;以及
58、拾取真空盘,设置于所述拾取电缸的伸缩杆上。
59、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平移升降组件带动线柱组件在高度方向、长度方向移动,使线柱组件能够在缠线工位、打磨工位与喷涂工位之间进行往返,从而为实现键合铜丝上涂层的自动工作提供结构基础;通过缠线组件将待加工键合铜丝螺旋缠绕于线柱组件上,形成螺旋键合铜丝圈,使打磨组件对螺旋键合铜丝圈的外壁、内壁进行打磨,实现一次同时打磨待加工键合铜丝的多个位置,将对待加工键合铜丝整个长度的打磨转变为螺旋键合铜丝圈周面的打磨,打磨速度与打磨效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键合铜丝的生产效率,解决了现有键合铜丝涂层的加工过程中存在打磨时间长、去毛刺效率低的问题。。
1.一种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组件还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部包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组件还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线结构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转架上设置有储存槽,所述储存槽用于放置收纳所述收线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移部件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止粘黏的键合金丝收卷用冷却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