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属于环保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燃煤中硫分高及安装scr的锅炉会产生so3,高浓度so3不仅会使烟气中形成硫酸气溶胶,影响烟羽的颜色和抬升高度,影响烟气的扩散,更重要的是会提高烟气的酸露点,对炉膛下游设备造成腐蚀。
煤中的硫在炉膛内燃烧会生产so2,so2进一步与原子态氧(o)反应转化为so3,同时在锅炉管壁积灰的催化作用下,so2与o2生成so3,转化率大概约1%~2%。
目前择性催化脱硝法(scr)作为脱硝主流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火电、水泥以及冶炼行业。scr现以钒基催化剂为主,能够将so2催化氧化为so3,转化率约为0.5~1.5%。因为燃烧介质中灰分含量高,易导致烟气中粉尘浓度大,在scr反应器入口水平段烟道及上方整流格栅积灰,影响了scr入口结构荷载,导致烟气进入scr反应器的流场分布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去除部分scr反应器入口烟气中的粉尘,减少scr积灰,并通过碱液喷射去除烟气中的so3的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除尘装置、scr反应器、喷枪和so3监测器,所述scr反应器入口与预除尘装置的出口之间通过烟道连接,所述喷枪和so3监测器设置于预除尘装置的入口烟道和scr反应器的出口烟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所述so3监测器位于喷枪之前。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预除尘装置为旋风除尘器。
所述预除尘装置设有若干个,若干个预除尘装置的入口烟道内均设有喷枪,若干个预除尘装置的出口均与scr反应器入口连接。
所述预除尘装置和scr反应器底部均设有灰斗,灰斗底部设有卸灰阀,并通过卸灰阀与输灰管道连接,所述输灰管道一端设有空压机。
所述烟道和输灰管道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且外部设有保温层。
所述喷枪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在scr反应器前增设高效除尘装置,减少了反应器入口水平段烟道及上方整流格栅积灰,增加了scr反应器的稳定性。在高效除尘装置前及scr反应器后设置碱溶液喷射系统,可有效去除烟气中的so3。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单台布置俯视图。
图2为实施例二的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多台布置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单台布置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包括烟道1、预除尘装置2、scr反应器3、喷枪4和so3监测器5,所述scr反应器3入口与预除尘装置2的出口之间通过烟道1连接,喷枪4设置在预除尘装置2前的垂直烟道内和scr反应器3的出口烟道内,喷枪4的喷嘴方向与烟气方向相同,预除尘装置2可降低喷枪4的积灰,同时也可起到优化烟气流场的作用,本实施例中预除尘装置2为旋风除尘器;so3监测器5设置在预除尘装置2前的垂直烟道内和scr反应器3的出口烟道内,且沿烟气流动方向位于喷枪4之前。
本实施例中烟气经过唯一或者并联设置的烟道1进入预除尘装置2中,经预除尘装置2去除50%以上的粉尘,减少scr反应器3的积灰与积灰带来的流程分布不均、催化剂磨损等问题。
本实施例的系统运行时,预除尘装置2前的so3监测器5检测出so3实时浓度数据,若so3实时浓度实时浓度超标,则通过控制系统根据so3实时浓度数据自动调节喷枪4的开启与碱液喷的射量。喷入的碱溶液经预除尘装置2旋风除尘器离心转动后,与烟气充分混合,大大提升so3的去除率,并能与一部分so2发生反应,抑制了后续scr反应器3内催化剂将so2转化为so3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so2脱除的作用,反应完后的盐或未反应的碱性盐经除尘器收集,避免对后续催化剂中毒影响。
scr反应器3后的一套喷枪4为备用系统,由scr反应器3出口设置的so3监测器5检测到的实时so3浓度数据决定是否投运,若因工况变化so3浓度在前端未有效去除,则该套喷枪4自动投运,并根据浓度变化自动调节碱液喷入量。
本实施例中预除尘装置2和scr反应器底部均设有灰斗6,灰斗6内设有料位计,底部设有卸灰阀7,卸灰阀7为电动,当料位计检测到灰斗6中料位过高时,打开卸灰阀7,并根据灰量大小,调节卸灰阀7的开度,将粉尘输入输灰管道9内。
本实施例中两卸灰阀7底部均与输灰管道9连通,输灰管道9采用气力输灰,输灰气源由空压机8提供,空压机8为变频风机,空压机8可根据卸灰阀7的开度自动调节压缩空气的产生量。
本实施例根据实际工况条件,在scr反应器3前的预除尘装置2可设置若干个,根据高效预除尘装置2的布置形式确定其出入口烟道1的形式。
本实施例中预除尘装置2的粉尘去除效率≥50%;预除尘装置2接触烟气部分构造件为耐磨损陶瓷材质,耐温不低于500℃。
喷枪4采用不锈钢材质,防腐耐磨,耐温≥500℃;烟道1、和输灰管道9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且外部设有保温层。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一种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结构与实施例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scr反应器3之前并联设置有三台预除尘装置2,每台除尘装置2之前均设有一套喷枪4,三套喷枪之前的烟道汇合在一处,预除尘装置2前的so3监测器5设置于该汇合烟道内,三台预除尘装置2的出口烟道1汇集后,进入scr反应器3。
设置多台预除尘装置2时,应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阻力,实现增加系统阻力的最小化。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方式得到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1.一种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预除尘装置(2)、scr反应器(3)、喷枪(4)和so3监测器(5),所述scr反应器(3)入口与预除尘装置(2)的出口之间通过烟道(1)连接,所述喷枪(4)和so3监测器(5)设置于预除尘装置(2)的入口烟道和scr反应器(3)的出口烟道内;沿烟气流动方向,所述so3监测器(5)位于喷枪(4)之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除尘装置(2)为旋风除尘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除尘装置(2)设有若干个,若干个预除尘装置(2)的入口烟道(1)内均设有喷枪(4),若干个预除尘装置(2)的出口均与scr反应器(3)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除尘装置(2)和scr反应器(3)底部均设有灰斗(6),灰斗(6)底部设有卸灰阀(7),并通过卸灰阀(7)与输灰管道(9)连接,所述输灰管道(9)一端设有空压机(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1)和输灰管道(9)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且外部设有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煤锅炉烟气so3去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枪(4)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