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申请属于交通运输,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无人值守站务室。
背景技术:
1、公交调度室一般配置在公交路线的首末站点,其主要用于发布调度信息、驾驶员岗前监测以及给驾驶员提供生活配套设施等。
2、调度室内一般安排有专职人员在值守并分配驾驶工作,随着智能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已经逐渐发展成各个调度室由公交后台erp系统集中调度,因此值守人员的工作完全可以由erp系统管控,但是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会给调度室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每个驾驶员都配备对应调度室的钥匙,则同样会因钥匙的可复制性带来安全隐患,而且普通钥匙开门麻烦,频繁进出只能虚掩门锁,无法对进出人员进行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公交调度室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站务室,其能够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室内安全。
2、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无人值守站务室,包括由墙体和顶板构成的调度室,所述墙体侧面设有可观察窗户、显示装置和门体,还包括:
4、第一身份识别装置,其设置在门体上,用于识别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并在识别成功后控制门体上的门禁打开;
5、第二身份识别装置,其安装在调度室内的智能钥匙柜上,用于识别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并在识别成功后控制柜门打开;
6、环境监测模块,其用于监测调度室内的环境参数;
7、数据处理器,其连接后台erp系统,且所述数据处理器还分别与显示装置、第一身份识别装置、第二身份识别装置以及环境监测模块电连接。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无人值守站务室,后台erp系统可以给值班的驾驶员排班,由于门体上设置了第一身份识别装置,当驾驶员的身份信息被第一身份识别装置采集并与后台erp系统比对后,确认驾驶员值班,门体的门禁才会被控制打开,这样避免了非值班人员进入调度室,也不用在使用钥匙开门;当值班驾驶员进入调度室内后,其也需要通过第二身份识别装置识别其身份信息后才能获取驾驶钥匙,也避免了跟随进入调度室的其他人获取驾驶钥匙,解决了无人值守情况下的安全隐患。
9、优选地,所述第一身份识别装置和第二身份识别装置采用指纹、人脸以及二维码至少一种识别方式。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身份识别装置采用二维码识别方式,所述二维码携带有驾驶员的身份信息。
11、优选地,所述第二身份识别装置采用人脸识别方式。
12、优选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安装在墙体外侧的发车显示屏和安装在墙体内侧的看班显示屏。
13、优选地,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有无人监测模块以及设置在门体上的门体状态检测器。
14、优选地,所述数据处理器采用瑞芯微rk3288 cortex-a17四核处理器。
15、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1.一种无人值守站务室,包括由墙体和顶板构成的调度室,所述墙体侧面设有可观察窗户、显示装置和门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值守站务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识别装置和第二身份识别装置采用指纹、人脸以及二维码至少一种识别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值守站务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身份识别装置采用二维码识别方式,所述二维码携带有驾驶员的身份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值守站务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身份识别装置采用人脸识别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无人值守站务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安装在墙体外侧的发车显示屏和安装在墙体内侧的看班显示屏。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无人值守站务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监测模块包括温度监测模块、有无人监测模块以及设置在门体上的门体状态检测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值守站务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器采用瑞芯微rk3288 cortex-a17四核处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