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装配方法及电池包与流程

    技术2025-05-13  41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尤其设计一种电池包装配方法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1、ctp(cell to pack)无模组技术将电芯直接集成为电池包,相较于mtp(module topack)省去了模组成形环节,电池包内的零部件减少,使电池包的能量密度得到提升,并降低了电池包的后期管理成本,但相关技术中,ctp电池包中的电芯与液冷板通过胶水粘接固定,某个电芯发生异常时,无法单独针对故障电芯进行维修,需要更换整个电池包,维护成本较高,资源重复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电池包装配方法,便于进行后期维护,且维护成本低。

    2、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由上述电池包装配方法的装配成形的电池包。

    3、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装配方法,包括:

    4、沿纵向排列至少一列单体电池形成电池组,将所述电池组的底面固定于液冷板,得到模组单元;

    5、将所述模组单元中的所述电池组置入所述下箱体的纵向容纳腔内;

    6、将所述液冷板可拆卸安装于所述下箱体的底部。

    7、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包装配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8、本申请的电池包装配方法中,多个单体电池与液冷板相互组合形成模组单元,电池组装入纵向容纳腔后,液冷板与下箱体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装配,在某一单体电池出现故障时,拆卸相应的液冷板,即可使带有故障单体电池的模组单元从下箱体内拆出,进而可对故障单体电池进行维修或更换,电池包的后期维护便利度高,完成修护后的模组单元可以再次装入下箱体内使用,无需更换整个电池包,降低了电池包的维护成本,并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将所述模组单元的电池组由下至上装入所述纵向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纵向容纳腔的内壁紧配合。

    1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组单元的成形步骤包括:在所述电池组的至少一侧固定弹性垫;

    11、或者,在所述电池组置入所述纵向容纳腔后,所述弹性垫夹持于所述电池组与所述纵向容纳腔的内壁之间。

    1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组单元的成形步骤包括:在所述电池组的侧面固定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设置为横向上的宽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

    13、和/或,在所述电池组的端面上固定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设置为纵向上的宽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

    14、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预先在所述下箱体内部开设总进液通道与总回液通道;

    15、在所述电池组置入所述纵向容纳腔后,所述液冷板的进液口连通所述总进液通道并密封,以及所述液冷板的回液口连通所述总回液通道并密封。

    1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预先在所述下箱体内设置多个纵向延伸的纵梁,相邻所述纵梁之间或者所述纵梁与所述下箱体的侧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纵向容纳腔;

    17、安装所述液冷板时,在横向上交错拼接所述液冷板,并将相邻的所述液冷板连接于同一所述纵梁的底部。

    18、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冷板安装于所述纵梁后,在所述下箱体的底部安装防护底板,使所述防护底板沿竖直方向限位所述电池组。

    1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液冷板安装于所述纵梁后,在相邻的所述电池组之间设置压条,并将压条安装于所述纵梁的顶部,使所述压条在竖直方向抵接相邻的所述电池组。

    20、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池组的成形步骤包括:

    21、沿纵向排列多个单体电池,相邻所述单体电池的表面相互粘接;

    22、或者,沿纵向与横向排列多个单体电池,相邻所述单体电池的表面相互粘接。

    23、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池包装配方法装配形成,所述电池包包括:

    24、下箱体,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与两个相对设置的端板,所述侧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端板连接,所述下箱体的内部设有所述纵向容纳腔;

    25、模组单元,包括液冷板与电池组,所述电池组包括沿纵向排列呈至少一列的多个单体电池,所述电池组的底面固定于所述液冷板,所述电池组容置于所述纵向容纳腔内,所述液冷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下箱体的底部。

    26、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下箱体包括沿横向延伸的横梁与多条沿纵向延伸的纵梁,所述纵梁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端板与所述横梁,相邻所述纵梁之间以及所述纵梁与所述侧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纵向容纳腔,所述电池组与所述纵向容纳腔的内壁紧配合。

    27、所述模组单元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固定于所述电池组的侧面和/或端面;

    28、或者,所述电池包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夹持于所述电池组与所述纵向容纳腔的内壁之间。

    29、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模组单元还包括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沿纵向的宽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向板固定于所述电池组的端面;

    30、和/或,所述模组单元还包括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沿横向的宽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导向板固定于所述电池组的侧面。

    31、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冷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沿纵向间隔排布的拼接部,相邻所述拼接部之间形成拼接槽,相邻的所述液冷板中,其中一个液冷板的拼接部插入另一所述液冷板的拼接槽内,并且所述拼接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纵梁的底部。

    32、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液冷板包括进液凸部、回液凸部与多个密封件,所述进液凸部的内部具有进液口,所述回液凸部的内部具有回液口,所述进液凸部与所述回液凸部上均套设有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横梁的内部设有总进液通道与总回液通道,所述进液凸部插入至所述进液总通道内,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总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回液凸部插入至所述回液总通道内,所述回液口与所述总回液通道连通,所述密封件夹持于所述液冷板与所述横梁之间。

    33、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电池包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模组单元的电池组由下至上装入所述纵向容纳腔内,并与所述纵向容纳腔的内壁紧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单元的成形步骤包括:在所述电池组的至少一侧固定弹性垫;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包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单元的成形步骤包括:在所述电池组的侧面固定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设置为横向上的宽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所述下箱体的内部开设总进液通道与总回液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先在所述下箱体内设置多个纵向延伸的纵梁,相邻所述纵梁之间或者所述纵梁与所述下箱体的侧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纵向容纳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安装于所述纵梁后,在所述下箱体的底部安装防护底板,使所述防护底板沿竖直方向限位所述电池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包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冷板安装于所述纵梁后,在相邻的所述电池组之间设置压条,并将压条安装于所述纵梁的顶部,使所述压条在竖直方向抵接相邻的所述电池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的成形步骤包括:

    10.电池包,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包装配方法装配形成,所述电池包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箱体包括沿横向延伸的横梁与多条沿纵向延伸的纵梁,所述纵梁位于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端板与所述横梁,相邻所述纵梁之间以及所述纵梁与所述侧板之间限定出所述纵向容纳腔,所述电池组与所述纵向容纳腔的内壁紧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单元还包括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固定于所述电池组的侧面和/或端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单元还包括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沿纵向的宽度从下到上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导向板固定于所述电池组的端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沿纵向间隔排布的拼接部,相邻所述拼接部之间形成拼接槽,相邻的所述液冷板中,其中一个液冷板的拼接部插入另一所述液冷板的拼接槽内,并且所述拼接部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纵梁的底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进液凸部、回液凸部与多个密封件,所述进液凸部的内部具有进液口,所述回液凸部的内部具有回液口,所述进液凸部与所述回液凸部上均套设有至少一个密封件,所述横梁的内部设有总进液通道与总回液通道,所述进液凸部插入至所述进液总通道内,所述进液口与所述总进液通道连通,所述回液凸部插入至所述回液总通道内,所述回液口与所述总回液通道连通,所述密封件夹持于所述液冷板与所述横梁之间。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包装配方法及电池包,电池包装配方法包括沿纵向排列至少一列单体电池形成电池组,将电池组的底面固定于液冷板,得到模组单元;电池组置入下箱体的纵向容纳腔内;将液冷板可拆卸安装于下箱体的底部;电池包由上述装配方法形成。本申请中,液冷板与下箱体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装配,在某一单体电池出现故障时,拆卸相应的液冷板,即可使带有故障单体电池的模组单元从下箱体内拆出,进而可对故障单体电池进行维修或更换,电池包的后期维护便利度高,降低了电池包的维护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东,梁绍泽,陈小源,王辉煌,代志华,罗培文,王慧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05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