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服务器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以及一种服务器。
背景技术:
1、服务器是计算机的一种,它在网络中为其他客户机,如pc机、智能手机、atm等终端甚至是火车系统等大型设备提供计算或应用服务,由于服务器内部具有大量电子器件,其工作运算过程会产生热量,故在服务器中通常设置有散热装置。
2、一般情况下,散热装置采用风扇模组,即在服务器的一个侧面设置风扇框架,在风扇框架中并列安装多个风扇单元,风扇单元一般采用抽气的形式,将服务器壳体内部的热空气抽出,外部冷空气从服务器上的对侧面进入服务器壳体,实现气流循环。
3、在服务器的检修保养过程中,风扇的维护是重要一环,通常方法是将风扇从框架中逐个抽出进行维护清理,在风扇抽出后,框架上对应的安装位置形成了开放窗口,外部空气会从开放窗口中被抽入,再被相邻的风扇抽出,可见,在风扇的维护过程中,服务器壳体内部气流变成了局部循环,不利于整体散热。
4、对此,现有做法是在风扇框架中安装可翻转的挡风板,当风扇拆除后,用挡风板封堵风扇拆除后留下的窗口。可知,挡风板的横向宽度需要大于窗口的宽度,但是对于部分宽度大于深度的风扇单元(如8056风扇、8038风扇),对应的风扇框架中挡风板的长度会大于框架的深度,即,在挡风板的收纳状态下,会有部分长度深入服务器内部,由于挡风板需要翻转,所以这部分长度会占用一定的服务器内部空间,不利于服务器内部空间布置,降低了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部分风扇框架中挡风板占用服务器内部深度空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框架底板、框架顶板和若干隔板,多个隔板相互平行设置并将框架主体分隔为多个风扇安装位,每个风扇安装位中均安装有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一侧边沿与所述隔板的出风侧边沿铰接,所述挡风板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风板和所述隔板的相对面抵接并能够使二者相互分离;所述挡风板的另一侧边沿铰接有防回流栅组件,所述防回流栅组件与所述挡风板之间设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能够使防回流栅组件的通风面向与挡风板共面的位置转动,所述框架底板和/或所述框架顶板的进风侧边沿设有限位弯折,限位弯折能够与防回流栅组件抵接。
3、本方案将挡风结构设置为折叠的两段结构,利用风扇的安装过程挤压使挡风板和防回流栅组件进行折叠收纳,进而,折叠后挡风结构不占用服务器内部空间;同时,栅结构能够实现单向通风,在防止气流回流的同时不会影响风扇的正常散热抽风;通过两个扭簧能够实现挡风结构的自动展开,便于使用。
4、优选的,所述防回流栅组件包括防回流片框,防回流片框为矩形且面积与风扇安装位的面积相适配,防回流片框内安装有多个防回流片,防回流片的一侧边沿与防回流片框内表面的进风侧铰接,铰接轴为竖直状态,防回流片的另一侧边沿位于防回流片框的出风侧,所述防回流片框的顶部和/或底部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凸起,当防回流片转动到平行于气流方向的位置时,第一限位凸起与防回流片抵接,所述第二扭簧的一端与防回流片框的一侧壁抵接。在安装有风扇时,防回流片框与风扇的抽风端面贴合,风扇的抽风气流使防回流片自然开启;拆除风扇后,防回流片框弹出为倾斜状态,当发生气流回流时,回流气流将防回流片吹动至闭合状态,触发灵敏。
5、优选的,所述防回流片框的顶部和/或底部内壁还设有第二限位凸起,当所述防回流片转动到垂直于气流方向的位置时,第二限位凸起与防回流片抵接。设置第二限位凸起,在防回流片的关闭状态进行限位。
6、优选的,所述防回流片框的顶部和底部内壁对应每个防回流片分别设有上铰接孔和下铰接孔,所述防回流片的一侧边沿两端分别设有凸点,两端凸点分别卡入上铰接孔和下铰接孔中,所述防回流片为一体弹性材质。防回流片通过弹性安装,简化零件结构,便于防回流栅组件的装配。
7、优选的,所述防回流片设置凸点的侧边沿出还设有凸台,凸台的凸起面与防回流片框的内壁接触,凸点设置在凸台的凸起面上。减少防回流片边沿与防回流片框之间的摩擦,使翻转运动更加顺畅灵敏。
8、优选的,所述第二扭簧在自然状态下的两端夹角为90°,所述挡风板和所述防回流片框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固定第二扭簧端部的容纳槽。确定挡风板与防回流片框的展开状态,展开位置更加稳定。
9、优选的,所述挡风板与所述防回流栅组件的横向宽度之和大于风扇安装位的横向宽度。挡风结构展开后防回流栅组件与相邻隔板接触,实现全面积的覆盖,确保挡风效果。
10、优选的,所述隔板的上侧和下侧边沿分别弯折形成连接面,连接面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框架底板和所述框架顶板上设有与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孔,定位凸起卡入定位孔中,所述连接面与所述框架底板或所述框架顶板铆接。便于整体装配。
11、优选的,所述挡风板的横向宽度与所述防回流片框沿气流方向的深度之和不大于框架底板沿气流方向的宽度。在收纳状态下,挡风结构完全位于框架以内。
1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服务器壳体,所述服务器壳体中安装有上述的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中的风扇安装位中分别安装有风扇,挡风板位于隔板与风扇壳体侧壁之间,防回流栅组件位于风扇的进风端。本服务器具有上述的风扇模组框架,服务器内部空间利用率更高,同时风扇检修过程挡风结构能够自动展开,检修更加方便。
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风扇模组框架中的挡风结构采用折叠结构,通过扭簧可随风扇的插拔自动实现展开、折叠,动作快速、使用方便;挡风结构折叠收纳后完全位于模组框架内部,不占用服务器内部空间,可减少服务器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提高服务器空间利用率;防回流板设计利用散热风流特性,实现防回流片的自动开闭;框架结构、防回流栅组件结构设计合理,整体动作顺畅、触发灵敏,制造使用成本低;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服务器,空间利用率更高,检修更加方便。
1.一种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框架底板(1-1)、框架顶板(1-2)和若干隔板(1-3),多个隔板(1-3)相互平行设置并将框架主体分隔为多个风扇安装位,其特征在于,每个风扇安装位中均安装有挡风结构,所述挡风结构包括挡风板(2-3),所述挡风板(2-3)的一侧边沿与所述隔板(1-3)的出风侧边沿铰接,所述挡风板(2-3)与所述隔板(1-3)之间设有第一扭簧(2-2),所述第一扭簧(2-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挡风板(2-3)和所述隔板(1-3)的相对面抵接并能够使二者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栅组件包括防回流片框(2-7),防回流片框(2-7)为矩形且面积与风扇安装位的面积相适配,防回流片框(2-7)内安装有多个防回流片(2-6),防回流片(2-6)的一侧边沿与防回流片框内表面的进风侧铰接,铰接轴为竖直状态,防回流片(2-6)的另一侧边沿位于防回流片框的出风侧,所述防回流片框(2-7)的顶部和/或底部内壁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7-3),当防回流片(2-6)转动到平行于气流方向的位置时,第一限位凸起(2-7-3)与防回流片(2-6)抵接,所述第二扭簧(2-5)的一端与防回流片框(2-7)的一侧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片框(2-7)的顶部和/或底部内壁还设有第二限位凸起(2-7-4),当所述防回流片(2-6)转动到垂直于气流方向的位置时,第二限位凸起(2-7-4)与防回流片(2-6)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片框(2-7)的顶部和底部内壁对应每个防回流片(2-6)分别设有上铰接孔(2-7-1)和下铰接孔(2-7-2),所述防回流片(1-6)的一侧边沿两端分别设有凸点,两端凸点分别卡入上铰接孔(2-7-1)和下铰接孔(2-7-2)中,所述防回流片(2-6)为一体弹性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回流片(1-6)设置凸点的侧边沿出还设有凸台,凸台的凸起面与防回流片框(2-7)的内壁接触,凸点设置在凸台的凸起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扭簧(2-5)在自然状态下的两端夹角为90°,所述隔板(1-3)和所述防回流片框(2-7)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固定第二扭簧端部的容纳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2-3)与所述防回流栅组件的横向宽度之和大于风扇安装位的横向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3)的上侧和下侧边沿分别弯折形成连接面,连接面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框架底板(1-1)和所述框架顶板(1-2)上设有与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孔,定位凸起卡入定位孔中,所述连接面与所述框架底板(1-1)或所述框架顶板(1-2)铆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2-3)的横向宽度与所述防回流片框(2-7)沿气流方向的深度之和不大于框架底板(1-1)沿气流方向的宽度。
10.一种服务器,包括服务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壳体中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防回流风扇模组框架中的风扇安装位中分别安装有风扇,挡风板位于隔板(1-3)与风扇壳体侧壁之间,防回流栅组件位于风扇的进风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