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CK包推进装置及装箱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5-06  43


    本技术属于pack包装箱,涉及一种pack包推进装置及装箱系统,应用于新能源储能电站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新能源储能电站生产制造车间现场,工人需要通过操作叉车将pack包运送至集装箱的装箱工位,并缓慢将pack包对准装箱工位,然后人工手动将pack包推入集装箱内,最后循环以上步骤将pack包装满集装箱。

    2、现阶段人工手动装pack包,需要人工通过叉车进行定位,然后人工推pack包进入集装箱,装箱过程存在下列待解决的问题:1、人工操作叉车搬运pack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人工手动推进装pack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3、人工手动装pack包,至少需要两人配合完成,人工成本高,装箱质量差。

    3、为了实现pack包自动推进装箱,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技术难题:如何在装箱过程中夹紧固定pack包,如何将pack包准确定位,然后利用机器驱动自动将pack包放置到集装箱的空位中。要解决这些技术难题,均需要研发专用的pack包推进装置才能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pack包推进装置及装箱系统,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2、pack包推进装置,包括pack包推进机构,pack包推进机构包括安装在长方体中空结构的支撑框架上部中间位置的矩形板结构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长度与支撑框架的长度相等,两根第二导轨相互平行安装在第二安装板长度方向的下表面边沿位置,一对第二支撑座分别安装在第二安装板宽度方向的下表面两端中间位置,第二传动座安装在远离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第二支撑座的外侧表面,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第二传动座的外侧,第二伺服电机的转轴与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杠的两端转动安装在一对第二支撑座上,推板丝母套装在丝杠上,推板通过两端的推板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二导轨上,推板丝母固定安装在推板上,推板靠近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侧面安装推杆。

    3、优选的,限位块安装在支撑框架的靠近第二伺服电机的一端,所述限位块数量为三个,其中二个限位块对称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上部两侧,另一个限位块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下部中间位置,上方的二个限位块与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相对距离小于下方的一个限位块与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相对距离。

    4、优选的,远离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支撑框架端部安装到位检测机构,所述到位检测机构与三个限位块配合安装,所述限位块上开设与pack包推进方向相一致的螺纹通孔,到位检测机构拧入螺纹通孔中,到位检测机构的前端不穿出螺纹通孔。

    5、优选的,所述推杆数量为四根,上部的两根推杆的长度和相互间距均大于下部的两根推杆的长度和相互间距。

    6、优选的,还包括对中抱夹机构,所述对中抱夹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框架下部中间位置的矩形板结构的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框架的宽度一致,第一安装板的宽度方向两侧边沿上表面分别居中设置第一支撑座,其中一侧的第一支撑座的外侧安装第一传动座,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第一传动座外侧,第一伺服电机的转轴与正反丝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正反丝丝杠的两端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座上,第一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两侧边沿上表面分别平行设置第一导轨,四块对中抱夹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导轨上,第一安装板宽度方向的一对对中抱夹滑块的上表面安装抱夹板支座,抱夹板支座的底部中间位置安装对中抱夹丝母,对中抱夹丝母套装在正反丝丝杠的两端,抱夹板支座的长度方向上表面安装若干个l形过渡支腿,若干个辊筒转动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底部,辊筒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框架的宽度方向一致,过渡支腿的上端穿过相邻的辊筒之间的缝隙固定安装抱夹板。

    7、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座两侧分别固定设置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支撑框架。

    8、pack包装箱系统,应用前述的pack包推进装置,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pack包推进机构、对中抱夹机构、机械手臂和视觉检测机构,所述pack包推进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上部中间位置,pack包推进机构的推进方向与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一致,对中抱夹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下部中间位置,对中抱夹机构的抱夹方向与支撑框架的宽度方向一致,靠近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支撑框架端部安装视觉检测机构。

    9、优选的,机械手臂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上侧面中心位置,机械手臂连接板为矩形板,机械手臂连接板的上表面安装机械手臂连接机构。

    10、优选的,所述视觉检测机构采用视觉检测相机,所述到位检测机构采用接近开关。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的pack包推进装置及装箱系统,使pack包利用自重和倾斜角度自动从输送线进入支撑框架中,到位检测机构自动检测pack包是否到位,到位后对中抱夹机构自动夹紧pack包,视觉检测机构自动扫描集装箱空位,对准空位后pack包推进机构自动将pack包从支撑框架中推入集装箱的空位中,实现了pack包全程自动装箱,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pack包推进装置,包括pack包推进机构,其特征在于,pack包推进机构包括安装在长方体中空结构的支撑框架上部中间位置的矩形板结构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的长度与支撑框架的长度相等,两根第二导轨相互平行安装在第二安装板长度方向的下表面边沿位置,一对第二支撑座分别安装在第二安装板宽度方向的下表面两端中间位置,第二传动座安装在远离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第二支撑座的外侧表面,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第二传动座的外侧,第二伺服电机的转轴与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丝杠的两端转动安装在一对第二支撑座上,推板丝母套装在丝杠上,推板通过两端的推板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二导轨上,推板丝母固定安装在推板上,推板靠近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侧面安装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ack包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块安装在支撑框架的靠近第二伺服电机的一端,所述限位块数量为三个,其中二个限位块对称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上部两侧,另一个限位块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下部中间位置,上方的二个限位块与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相对距离小于下方的一个限位块与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相对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ack包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远离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支撑框架端部安装到位检测机构,所述到位检测机构与三个限位块配合安装,所述限位块上开设与pack包推进方向相一致的螺纹通孔,到位检测机构拧入螺纹通孔中,到位检测机构的前端不穿出螺纹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ack包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数量为四根,上部的两根推杆的长度和相互间距均大于下部的两根推杆的长度和相互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ack包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中抱夹机构,所述对中抱夹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框架下部中间位置的矩形板结构的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框架的宽度一致,第一安装板的宽度方向两侧边沿上表面分别居中设置第一支撑座,其中一侧的第一支撑座的外侧安装第一传动座,第一伺服电机安装在第一传动座外侧,第一伺服电机的转轴与正反丝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正反丝丝杠的两端转动安装在第一支撑座上,第一安装板的长度方向两侧边沿上表面分别平行设置第一导轨,四块对中抱夹滑块滑动安装在第一导轨上,第一安装板宽度方向的一对对中抱夹滑块的上表面安装抱夹板支座,抱夹板支座的底部中间位置安装对中抱夹丝母,对中抱夹丝母套装在正反丝丝杠的两端,抱夹板支座的长度方向上表面安装若干个l形过渡支腿,若干个辊筒转动安装在支撑框架的底部,辊筒的长度方向与支撑框架的宽度方向一致,过渡支腿的上端穿过相邻的辊筒之间的缝隙固定安装抱夹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ack包推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两侧分别固定设置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支撑框架。

    7.pack包装箱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ack包推进装置,包括控制系统以及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的pack包推进机构、对中抱夹机构、机械手臂和视觉检测机构,所述pack包推进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上部中间位置,pack包推进机构的推进方向与支撑框架的长度方向一致,对中抱夹机构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下部中间位置,对中抱夹机构的抱夹方向与支撑框架的宽度方向一致,靠近支撑框架出/入料口的支撑框架端部安装视觉检测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ack包装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机械手臂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的上侧面中心位置,机械手臂连接板为矩形板,机械手臂连接板的上表面安装机械手臂连接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ack包装箱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检测机构采用视觉检测相机,所述到位检测机构采用接近开关。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装箱领域,涉及PACK包推进装置及装箱系统。PACK包推进装置包括PACK包推进机构和对中抱夹机构,推进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二导轨安装在第二安装板长度方向下表面边沿位置,第二支撑座安装在第二安装板宽度方向下表面两端中间位置,第二传动座安装在远离出/入料口的第二支撑座的外侧表面,第二伺服电机安装在第二传动座的外侧,第二伺服电机的转轴与丝杠的一端固定连接,推板丝母套装在丝杠上,推板丝母固定安装在推板上,推板靠近出/入料口的侧面安装推杆。装箱系统,包括控制系统及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机械手臂、PACK包推进装置和视觉检测机构。本技术实现了PACK包自动装箱,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许长伟,汪成龙,冯凯,张嘉玮,魏斌杰,魏少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未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401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05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