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炉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5-05  34


    本发明涉及加热烘干设备,特别是一种双炉烘干机。


    背景技术:

    1、传统的茶叶烘干方式以竹炭和电加热为主,茶叶的品质主要取决于制茶师傅对温度和时间的掌控,整个烘干过程茶叶与外界环境接触,香味会挥发至空气中,造成有效成分流失,同时易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滋生细菌,使茶叶发霉,茶叶品质不能得到保证。传统的茶叶烘干方式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人工、效率低,还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炉烘干机,它能够保证烘干物料受热均匀,提高物料烘干品质,并且能够有效的保证烘干物品的除湿效果。

    2、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双炉烘干机,它包括烘干箱体1,所述烘干箱体1通过第一隔板11分割形成中部的内循环管路室2以及位于内循环管路室2两侧的除湿循环室;

    3、所述除湿循环室通过第二隔板12分割形成上部的动力加热室以及下部的烘干室;

    4、动力加热室通过第三隔板13分割形成动力室3和加热室4;动力室3和加热室4相通,且动力室3内设有风机31,加热室4内设有发热装置41,动力室的顶部设有除湿阀;

    5、烘干室通过两侧的通风隔板14分割形成内侧通风通道51、烘干区52和外侧通风通道53,通风隔板14上设有若干通孔141;其中外侧通风通道53顶部与加热室4相通,内侧通风通道51顶部与动力室3相通,烘干区52内设有置物架6;

    6、在内循环管路室2内设有循环通道22,其中循环通道22的进风口23开设于第一隔板11且与内侧通风通道51相通,同时循环通道22的进风口出设有除湿机25;循环通道22的出风口24开设于第一隔板11且与加热室4相通;在进风口23处设有进风阀门,出风口24设有出风阀门。

    7、较之前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8、1、通过两种阶段的烘干程序,能够最大程度保证烘干物的受热均匀,提高物料烘干品质。从而更好的保留茶叶等烘干物的原味和营养成分,出品品质更优。

    9、2、通过排湿循环实现独立的除湿效果,保证高温情况下,排湿机容易损坏的问题,保证了无需排湿机也能除湿的效果,并且两个独立的除湿循环室相互不干扰。

    10、3、通过烘干循环,最大程度提高烘干效果同时实现了除湿,由于热量可以相互叠加,保证两个除湿循环室的烘干效果。



    技术特征:

    1.双炉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烘干箱体(1),所述烘干箱体(1)通过第一隔板(11)分割形成中部的内循环管路室(2)以及位于内循环管路室(2)两侧的除湿循环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炉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6)包括转动电机、转轴(61)、若干盘架(62)以及垂直连杆(63),所述盘架(62)包括弧形杆(621)、第一连杆(622)、第二连杆(623);弧形杆(621)的两端通过第一连杆(622)连接,第一连杆(622)与第二连杆(623)相互呈90°连接,且第二连杆(623)的一端与弧形杆(62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炉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行走轮(7),所述行走轮(7)设置于烘干箱体(1)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炉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柜门(8),所述加热室(4)侧面设有开口,所述柜门(83)安装于开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炉烘干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连接并控制进风阀门、出风阀门、除湿阀、发热装置、风机(31)以及转动电机的启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炉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装置包括安装架和若干发热玻璃,所述发热玻璃依序等距排列并安装在安装架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为一种双炉烘干机,它包括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通过第一隔板分割形成中部的内循环管路室以及位于内循环管路室两侧的除湿循环室;所述除湿循环室通过第二隔板分割形成上部的动力加热室以及下部的烘干室;动力加热室通过第三隔板分割形成动力室和加热室;动力室和加热室相通,且动力室内设有风机,加热室内设有发热装置,动力室的顶部设有除湿阀;烘干室通过两侧的通风隔板分割形成内侧通风通道、烘干区和外侧通风通道,通风隔板上设有若干通孔;其中外侧通风通道顶部与加热室相通,内侧通风通道顶部与动力室相通,烘干区内设有置物架;在内循环管路室内设有循环通道,其中循环通道的进风口开设于第一隔板且与内侧通风通道相通,同时循环通道的进风口出设有除湿机;循环通道的出风口开设于第一隔板且与加热室相通;在进风口处设有进风阀门,出风口设有出风阀门。能够保证烘干物料受热均匀,提高物料烘干品质,并且能够有效的保证烘干物品的除湿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罗浩,蔡建财,杨小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福建晶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04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