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车辆的空气悬挂系统,尤其是涉及为空气弹簧系统提供压缩空气的空气供给单元、空气弹簧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空气悬挂系统相较于传统的钢制悬挂系统减震性能更为优异,能为架乘者提供更舒适的架乘体验和安全性。然而,由于空气悬挂系统主要由电机、空气压缩机、空气干燥器、空气弹簧、电动阀、电子控制器等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在车辆底盘和车轮有限的空间位置安装这样复杂的空气悬挂系统为车辆制造增加了困难,并且也大大增加了制造成本。特别是为实现压缩空气的产生、供给和电气控制,需要布置较多的管路和电连接线,使得管线系统复杂,增大了装配和维修难度,并且容易发生故障。
2、为减少管路和电连接线的布置,申请公布号为cn10623239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将空气压缩机、多个气动阀装配到一个气动块内,气动块内具有进行气路连接的气动管道,并将电机和电子控制器布置在气动块相对的两侧,以此形成一种集成的空气供给单元,不但使外接的管路和电连接线大大减少,还减少了空气供给单元占用的空间,减小了制造和装配的难度。但由于该发明专利申请将电机和电子控制器布置在气动块相对的两侧,导致空气供给单元占用的空间仍然较大,不便于将空气供给单元装配在车辆上。
3、申请公布号为cn117284034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集成阀泵总成、空气弹簧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具有和申请公布号为cn106232398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基本类似的结构,该申请通过将电控阀模块全部设于阀主体内的技术手段,试图解决cn106232398a专利申请中将气动阀被部分地布置在气动块中和部分地布置在电子控制器中而导致的控制器与电控阀连接工艺复杂的问题,进而可以降低集成阀泵总成的制造难度,提高集成阀泵总成的组装便利性。但该专利申请的电机和电子控制器依然布置在气动块相对的两侧,存在和cn106232398a专利申请同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供给单元,进一步提高空气供给单元的集成度,减小空气供给单元的占用空间,降低空气供给单元在车辆上的装配难度。
2、本实用新型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弹簧系统以及车辆。
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包括空气压缩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和电磁控制阀组,所述空气压缩单元包括电机、空气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所述空气压缩机、电磁控制阀组集成布置在一阀块内,所述电机装在所述阀块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在所述阀块内与空气压缩机传动连接使所述电机带动空气压缩机对经由阀块进气口进入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进行压缩,所述阀块内具有气体通道用于形成气路连接,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阀块与所述电机相同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空气干燥器设置在与所述电机相邻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出口通过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压缩空气入口连通,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干燥压缩空气出口与所述阀块内的电磁阀组通过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电磁控制阀组电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压缩机为单缸空气压缩机,所述阀块内设有第一安装孔,用于装入空气压缩机的缸体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缸套之间形成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孔,用于电机输出轴伸入所述阀块内并通过电机输出轴上安装的偏心块与所述活塞组件构成曲柄连杆机构,电机工作带动所述活塞组件在所述第一压缩腔内往复运动实现空气压缩;所述空气压缩机也可采用双缸空气压缩机,所述阀块内设有同轴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分别用于装入空气压缩机的缸体和两个活塞组件,所述两个活塞与缸套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孔,用于电机输出轴伸入所述阀块内并通过电机输出轴上安装的偏心块与所述两个活塞组件构成曲柄连杆机构,电机工作带动所述两个活塞组件在所述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内往复运动实现空气压缩;所述空气压缩机还可采用多缸空气压缩机,所述阀块内设有与压缩缸数对应数量的安装孔,用于装入空气压缩机的缸体和各活塞组件,所述各活塞组件与缸套之间分别形成压缩腔,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孔,用于电机输出轴伸入所述阀块内并通过电机输出轴上安装的偏心块与所述活塞组件构成曲柄连杆机构,电机工作带动所述各活塞组件在所述各压缩腔内往复运动实现空气压缩。
6、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干燥器具有一个或两个筒体,所述筒体内装有干燥剂。
7、进一步地,所述阀块的第三侧面上的阀块进气口设置有进气接插件,第三侧面上的阀块排气口设有排气接插件。
8、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控制阀组的驱动单元和线圈分别设置在阀块和电子控制单元中,或者电磁控制阀组的驱动单元和线圈均设置在阀块中。
9、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控制阀组包括:
10、第一电磁控制阀,用于控制经空气干燥器干燥后的压缩空气向储气罐提供压缩空气进行储存以及接收来自储气罐输出的压缩空气;
11、第二电磁控制阀,与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连接,用于控制来自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或空气干燥器输出的压缩空气并向空气弹簧提供压缩空气;
12、第三电磁控制阀,用于控制自空气弹簧排出的压缩空气重新进入储气罐进行储存;
13、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电磁控制阀,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电磁控制阀输出的压缩空气并分别控制向不同空气弹簧供给压缩空气或者接收自空气弹簧排出的压缩空气;
14、第八电磁控制阀,连接在空气压缩机的进气口与所述储气罐之间,用于控制储气罐内的气体进入空气压缩机进行再次压缩;
15、第九电磁控制阀,用于控制空气压缩机内的压缩空气或空气干燥器的再生废气经阀块排气口排出至大气。
16、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压缩空气出口与所述第二电磁控制阀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空气压缩机进气口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在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压缩空气出口设有节流阀。
17、进一步地,在气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探测气路的压力。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气弹簧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还包括储气罐和空气弹簧,所述储气罐接在气路上,用于受控地储存来自空气压缩机输出的压缩空气并向空气弹簧供给压缩空气或者接收来自空气弹簧排出的压缩空气。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辆,采用如上所述的空气弹簧系统。
20、本实用新型将电子控制单元和电机设置在同一侧面上,进一步提高了空气供给单元的集成度,这样可以使空气供给单元从外形尺寸上更紧凑,在车辆底盘和车轮有限的空间内使得空气供给单元的装配更加容易,同时也便于维修。本实用新型将空气干燥器设置在阀块外部,降低了阀块内部的加工难度。
1.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包括空气压缩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和电磁控制阀组,所述空气压缩单元包括电机、空气压缩机和空气干燥器,所述空气压缩机、电磁控制阀组集成布置在一阀块内,所述电机装在所述阀块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在所述阀块内与空气压缩机传动连接使所述电机带动空气压缩机对经由阀块进气口进入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进行压缩,所述阀块内具有气体通道用于形成气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阀块与所述电机相同的第一侧面上,所述空气干燥器设置在与所述电机相邻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出口通过所述气体通道与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压缩空气入口连通,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干燥压缩空气出口与所述阀块内的电磁阀组通过所述气体通道连通,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电磁控制阀组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为单缸空气压缩机,所述阀块内设有第一安装孔,用于装入空气压缩机的缸体和活塞组件,所述活塞组件与缸套之间形成第一压缩腔,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孔,用于电机输出轴伸入所述阀块内并通过电机输出轴上安装的偏心块与所述活塞组件构成曲柄连杆机构,电机工作带动所述活塞组件在所述第一压缩腔内往复运动实现空气压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为双缸空气压缩机,所述阀块内设有同轴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分别用于装入空气压缩机的缸体和两个活塞组件,所述两个活塞与缸套之间分别形成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孔,用于电机输出轴伸入所述阀块内并通过电机输出轴上安装的偏心块与所述两个活塞组件构成曲柄连杆机构,电机工作带动所述两个活塞组件在所述第一压缩腔和第二压缩腔内往复运动实现空气压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为多缸空气压缩机,所述阀块内设有与压缩缸数对应数量的安装孔,用于装入空气压缩机的缸体和各活塞组件,所述各活塞组件与缸套之间分别形成压缩腔,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电机安装孔,用于电机输出轴伸入所述阀块内并通过电机输出轴上安装的偏心块与所述活塞组件构成曲柄连杆机构,电机工作带动所述各活塞组件在所述各压缩腔内往复运动实现空气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干燥器具有一个或两个筒体,所述筒体内装有干燥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块的第三侧面上的阀块进气口设置有进气接插件,第三侧面上的阀块排气口设有排气接插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控制阀组的驱动单元和线圈分别设置在阀块和电子控制单元中,或者电磁控制阀组的驱动单元和线圈均设置在阀块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控制阀组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压缩空气出口与所述第二电磁控制阀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空气压缩机进气口设置有第二单向阀,在所述空气干燥器的压缩空气出口设有节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气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探测气路的压力。
11.一种空气弹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空气供给单元,还包括储气罐和空气弹簧,所述储气罐接在气路上,用于受控地储存来自空气压缩机输出的压缩空气并向空气弹簧供给压缩空气或者接收来自空气弹簧排出的压缩空气。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弹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