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

    技术2025-04-28  31


    本技术属于颌面部手术后康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1、颌面部手术包括但不限于正颌和整形领域,是解决颌面部不对称畸形、下颌角肥大、牙颌面畸形等多种颌面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2、加压、贴附、消肿、塑形是颌面部手术术后恢复的基本要求。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弹力绷带+纱布+冰袋+毛巾的组合装置。

    3、该组合装置从内到外的排列关系以此为纱布、弹力绷带、冰袋、毛巾。纱布衬垫于弹力绷带之下,直接贴合人体皮肤,起施加压力的作用,根据垫衬的数量多少来调节加压的力度。弹力绷带经冠状位缠绕人体头颅一周,主要用于固定纱布并施加一定的压力。冰袋置于弹力绷带的外层,起冰敷消肿的作用。毛巾同样经冠状位缠绕人体头颅一周,用于固定冰袋并保温。

    4、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弹力绷带从颏下部开始包绕,经颊区与腮腺咬肌区、颞颧部及耳前区,最后将绷带两端汇集于颅顶部,完成对头颅的冠状位缠绕。下一步使用医用纱布,在需要加压的软组织部位垫衬于弹力绷带下方,紧贴人体皮肤,多余长度的纱布从弹力绷带边缘伸出,纱布的数量根据加压需要调节。接着将冰袋置于需要冰敷消肿的软组织所对应的弹力绷带的外侧,一般将呈矩形的冰袋竖向放置以保证外侧毛巾对冰袋更好的固定效果。最后采取与缠绕弹力绷带近似的方法使用毛巾冠状位包裹头颅,在颅顶部将毛巾两端打结,用于固定冰袋。

    5、但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存在的弹力绷带+纱布+冰袋+毛巾的组合装置处在以下问题,由于纱布的大小、薄厚、形状是统一标准的,内衬纱布的形状无法精确与所需加压的术区软组织完好贴合;由于使用纱布垫衬,加压力度难以精确调控,加压力度不足影响软组织在新骨面的定植生长,而加压过度会在术区形成压痕,严重者可能产生压疮;由于毛巾无法对冰袋进行包裹,导致对冰袋的牢固并不固定;医用冰袋无法重复使用,反复更换会带来较大的浪费;冰袋的冷敷温度难以根据实际临床需求进行调节,过冷可能会对组织造成冷刺激,达不到适宜温度又难以发挥消肿效果;因此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颌面部术后恢复装置,无法一并做到精确控制加压力度、完美贴合面部轮廓、保持适宜冷敷温度,以至于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塑形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采用根据临床对手术病人颌面部术区的三维建模结构进行3d打印的乳胶内衬作为加压装置,以达到乳胶内衬与术区的完美贴合;同时弹性双层头帽留有用于装载乳胶内衬的空间,固定牢固。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包括乳胶内衬和双层弹力头帽,所述乳胶内衬为3d打印制作的;

    4、所述双层弹力头帽包括颌面部区域罩体和两条固定条带,所述颌面部区域罩体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与所述固定条带固定连接,所述两条固定条带在人体颅顶部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

    5、所述乳胶内衬可拆卸地安装在颌面部区域罩体内侧并与人体皮肤相贴合。

    6、优选地,所述乳胶内衬的贴合面为根据颌面部术区的三维建模结构进行3d打印制作的;

    7、所述乳胶内衬沿人面轮廓,从颏下部沿颌骨向后外方延伸,并在下颌角向上朝耳前部脸颊区伸展,以此乳胶内衬整体覆盖人颌面下颌部、部分颊部的软组织。

    8、优选地,所述颌面部区域罩体包括颏部罩体、脸颊区罩体和腮腺咬肌区罩体,所述颏部罩体与所述脸颊区罩体连接,所述脸颊区罩体与所述腮腺咬肌区罩体连接,所述脸颊区罩体向上延伸至颞颧部,与固定条带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还包括辅助固定条带,所述腮腺咬肌区罩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后与所述辅助固定条带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固定条带在人体颈部后部枕骨隆突下方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

    10、优选地,所述乳胶内衬的厚度为10-25mm。

    11、优选地,所述颌面部区域罩体上预留有耳孔,且所述颌面部区域罩体覆盖到人体耳前体。

    12、优选地,所述乳胶内衬包括第一乳胶内衬和第二乳胶内衬,所述颌面部区域罩体内侧分别设有一侧开口的第一容置袋和第二容置袋,所述第一容置袋和第二容置袋位于鼻翼所在直线的两侧;

    13、所述第一乳胶内衬和第二乳胶内衬分别从开口处塞入所述第一容置袋和第二容置袋内。

    14、优选地,所述第一容置袋和第二容置袋靠近脸部的一面为吸水无纺布。

    15、优选地,两条固定条带之间采用卡扣扣接方式或魔术贴配合结构实现可分离地连接,和/或

    16、两条辅助固定条带之间采用卡扣扣接方式或魔术贴配合结构实现可分离地连接。

    17、优选地,两条固定条带和两条辅助固定条带上均设置刻度。

    18、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包括双层弹力头套和乳胶内衬,乳胶内衬是根据人脸的三维建模结构进行3d打印,以达到乳胶内衬与术区的完美贴合;由于乳胶内衬是采用3d打印制作,乳胶内衬的厚度将根据临床需求确定,做到既可以施加适宜压力促进软组织在新骨面上的贴覆和再生长,又不会对手术病人的术区软组织造成损伤;乳胶内衬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冰袋的替代品,可以反复冷却,并且相对于冰袋,乳胶的肤感更好,流动性好,更易于和不同面型的皮肤贴合;另外用于固定乳胶内衬的双层弹力头套在颌面部区域罩体留有用于装载乳胶内衬的空间,固定牢固。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加压、贴附和消肿,保证了患者术区的良好塑性。



    技术特征:

    1.一种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乳胶内衬和双层弹力头帽,所述乳胶内衬的贴合面为3d打印制作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内衬的贴合面为根据颌面部术区的三维建模结构进行3d打印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颌面部区域罩体包括颏部罩体、脸颊区罩体和腮腺咬肌区罩体,所述颏部罩体与所述脸颊区罩体连接,所述脸颊区罩体与所述腮腺咬肌区罩体连接,所述脸颊区罩体向上延伸至颞颧部,与固定条带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还包括辅助固定条带,所述腮腺咬肌区罩体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后与所述辅助固定条带固定连接,所述辅助固定条带在人体颈部后部枕骨隆突下方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颌面部区域罩体上预留有耳孔,且所述颌面部区域罩体覆盖到人体耳前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内衬的厚度为10-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胶内衬包括第一乳胶内衬和第二乳胶内衬,所述颌面部区域罩体内侧分别设有一侧开口的第一容置袋和第二容置袋,所述第一容置袋和第二容置袋位于鼻翼所在直线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袋和第二容置袋靠近脸部的一面为吸水无纺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条固定条带之间采用卡扣扣接方式或魔术贴配合结构实现可分离地连接;和/或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条带和所述辅助固定条带上均设置刻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颌面部术区消肿康复装置,包括乳胶内衬和双层弹力头帽,所述乳胶内衬为3D打印制作而成的;所述双层弹力头帽包括颌面部区域罩体和两条固定条带,所述颌面部区域罩体的两端分别向上延伸与所述固定条带固定连接,所述两条固定条带在人体颅顶部可分离地连接在一起;所述乳胶内衬可拆卸地安装在颌面部区域罩体内侧并与人体皮肤相贴合。本技术采用根据临床对手术病人颌面部术区的三维建模结构进行3D打印的乳胶内衬作为加压装置,以达到乳胶内衬与术区的完美贴合;同时弹性双层头帽留有用于装载乳胶内衬的空间,固定牢固。

    技术研发人员:桂海军,庄文博,胡越,陈沁豪,商莉,张逸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1020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00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