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27  32


    本技术涉及苗木培育,具体为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


    背景技术:

    1、目前,在樟子松苗木培养完成需要进行种植时需要通过运输用的培育器进行运输、种植,而运输过程中较易出现樟子松苗木的根部因盆的磕碰而损坏。

    2、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7936674u的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属于幼苗培育技术领域,该专利包括装置壳,放置板,放置板设于装置壳内,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固定板、齿条、电机、转杆槽、转杆、齿轮和放置槽,固定块和放置槽设有多个,多个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放置板的下端,固定板滑动连接于放置板的下端,齿条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侧端,电机固定连接于放置板的上端,转杆槽开设于放置板的上端,转杆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端并在转杆槽内转动,通过该专利使苗木在送往种植地的过程中得到固定,防止运输过程中苗木的损坏;

    3、然而该专利的箍紧装置过松则起不到固定的效果,过紧则刚度过大仍易损坏苗木培养杯,且在取出时,需要先解除箍紧再拉出幼苗,移栽效率较低,并且未给苗木施加顶部的限位使得在颠簸时易产生上下抖动而磕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解决了运输移栽效率较低,无顶部的限位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包括外壳和六个对称布置的幼苗盆,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提升机构;

    3、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滑移盒,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支座,两个所述支座之间共同连接有粗定向杆,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滑移盒的一侧,所述滑移盒的内部设置有六个缓冲圈;

    4、所述提升机构包括提升板,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齿条板,所述滑移盒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和所述齿条板相啮合,所述滑移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三个细定向杆,所述螺纹杆螺纹安装在所述提升板的内部。

    5、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部滑动装配有孔洞板,所述孔洞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所述孔洞板和所述缓冲垫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板上开设有三个阵列等距分布的树苗槽,所述孔洞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湿度计,所述外壳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侧装门。

    6、优选的,所述提升板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的内部,所述外壳的内部开设有方槽,所述齿条板嵌套在所述方槽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粗圆槽,所述粗定向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粗圆槽的内部,所述提升板的内部开设有三个细圆槽,三个所述细定向杆分别穿过三个所述细圆槽的内部,增加了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提升板的稳定性。

    8、优选的,所述滑移盒的内部开设有六个盆栽孔,所述幼苗盆穿过所述盆栽孔的内部,提高了所述幼苗盆的稳固性。

    9、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孔洞板同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限制了所述孔洞板的位移方向。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齿条板、传动齿轮等结构的设置,控制滑移盒退出外壳的同时带动幼苗盆退出盆栽孔的内部,避免运输途中颠簸造成的卡紧而难以取出,提高了移栽效率。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孔洞板、把手等结构的设置,在幼苗盆放置完成后可手动拉动把手,给幼苗盆的顶部施加一个带缓冲的限位,使得幼苗盆不易在运输途中上下抖动而产生损伤。



    技术特征:

    1.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包括外壳(9)和六个对称布置的幼苗盆(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9)的内部设置有平移机构(1),所述平移机构(1)的内部设置有提升机构(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9)的内部滑动装配有孔洞板(6),所述孔洞板(6)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7),所述孔洞板(6)和所述缓冲垫(7)上均开设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板(6)上开设有三个阵列等距分布的树苗槽,所述孔洞板(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8),所述外壳(9)的内部安装有湿度计(4),所述外壳(9)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侧装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板(205)的内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杆(203)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槽的内部,所述外壳(9)的内部开设有方槽,所述齿条板(201)嵌套在所述方槽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04)的内部开设有粗圆槽,所述粗定向杆(103)滑动连接在所述粗圆槽的内部,所述提升板(205)的内部开设有三个细圆槽,三个所述细定向杆(204)分别穿过三个所述细圆槽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盒(105)的内部开设有六个盆栽孔,所述幼苗盆(3)穿过所述盆栽孔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9)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10)和第二滑槽(11),所述孔洞板(6)同时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滑槽(10)和所述第二滑槽(11)的内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苗木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樟子松苗木培养用幼苗培育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运输移栽效率较低,无顶部的限位的问题,包括外壳和六个对称布置的幼苗盆,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平移机构,所述平移机构的内部设置有提升机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滑移盒,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无杆气缸,所述无杆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支座,两个所述支座之间共同连接有粗定向杆,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滑移盒的一侧,通过齿条板、传动齿轮等结构的设置,控制滑移盒退出外壳的同时带动幼苗盆退出盆栽孔的内部,避免运输途中颠簸造成的卡紧而难以取出,提高了移栽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桂鑫,陈爱桃,袁德水,李博,孙汉军,侯桂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河北滦河上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1030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3001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