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基岩屑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探索的油基岩屑处理方法主要有焚烧法、微生物降解法、热解析、萃取法等,在西南地区运用较多的是热解法,油基岩屑在热解过程中,一般采用回转炉在绝氧或缺氧环境下,对放入其中的油基岩屑加热至420℃-450℃,使油基岩屑中的水和油类蒸馏出来,蒸汽被冷凝装置收集,收集后分离水和油类,回收油类,但是现有使用的冷凝回收装置不便于将油水冷凝后分离回收,效率低下,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具有便于将油水冷凝后分离回收,回收效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包括上宽下窄外形呈锥体形状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开口,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实现对蒸汽冷却的冷凝台,所述冷凝台内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外壳体的上端外侧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两个以上进气管,所述外壳体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将水液导出的出水组件,所述外壳体的下侧设置有安装结构;
所述外壳体的内部设置有超滤膜,所述超滤膜的形状呈上窄下宽的圆锥体形状,所述滤膜的下侧边沿固定连接至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超滤膜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撑起组件,所述撑起组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超滤膜下侧边沿上方的所述外壳体侧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两个以上出油管。
作为优选,所述撑起组件包括用于对超滤膜进行支撑的撑杆,所述撑杆的下端垂直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通水孔。
作为优选,所述撑杆的上端形状为半球状。
作为优选,所述出水组件包括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与所述外壳体内部连通,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超滤膜的下侧边沿处设置有嵌板,所述嵌板通过外壳体内侧壁开设有的嵌槽与所述外壳体配合连接,所述外壳体靠近嵌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紧定螺栓,所述紧定螺栓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嵌板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外套板,所述外套板的两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装置采用半导体制冷片。
作为优选,所述冷凝台的形状为下窄上宽的圆锥体形状。
作为优选,所述顶盖上部两侧设置有两个把手。
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超滤膜便于将经过冷凝台以及内部冷却装置冷却的油水分离,然后油水可以分别通过出油管和出水组件进行收集,超滤膜在撑起组件的配合下呈上窄下宽的锥体形状可以方便冷凝后的油水在超滤膜的滑动过程中即可快速进行分离,从而提高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外壳体;2、进气管;3、顶盖;4、冷却装置;5、把手;6、出油管;7、安装结构;7a、外套板;7b、安装板;7c、安装孔;8、出水组件;8a、出水管;8b、阀门;9、撑起组件;9a、撑杆;9b、支撑板;9c、通水孔;10、超滤膜;11、冷凝台;12、嵌板;13、紧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包括上宽下窄外形呈锥体形状的外壳体1,外壳体1的上端开口,外壳体1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顶盖3,顶盖3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实现对蒸汽冷却的冷凝台11,冷凝台11内设置有冷却装置4,外壳体1的上端外侧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两个以上进气管2,外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将水液导出的出水组件8,外壳体1的下侧设置有安装结构7;
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超滤膜10,超滤膜10的形状呈上窄下宽的圆锥体形状,滤膜10的下侧边沿固定连接至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超滤膜1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撑起组件9,撑起组件9固定安装在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位于超滤膜10下侧边沿上方的外壳体1侧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两个以上出油管6。
撑起组件9包括用于对超滤膜10进行支撑的撑杆9a,撑杆9a的下端垂直连接有支撑板9b,支撑板9b固定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支撑板9b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通水孔9c。水液透过超滤膜10时可以通过通水孔9c导出。
撑杆9a的上端形状为半球状。使撑杆9a对超滤膜10进行撑起时,使撑杆9a上端对超滤膜10更加适配,防止对超滤膜10造成损伤。
出水组件8包括出水管8a,出水管8a的与外壳体1内部连通,出水管8a上设置有阀门8b。
超滤膜10的下侧边沿处设置有嵌板12,嵌板12通过外壳体1内侧壁开设有的嵌槽与外壳体1配合连接,外壳体1靠近嵌板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紧定螺栓13,紧定螺栓13的一端穿过外壳体1与嵌板12螺纹连接。
安装结构7包括外套板7a,外套板7a的两侧设有安装板7b,安装板7b上开设有安装孔7c。用于实现对外壳体1的安装固定。
冷却装置4采用半导体制冷片。
冷凝台11的形状为下窄上宽的圆锥体形状。
顶盖3上部两侧设置有两个把手5。
采用上述结构,在回转炉内将油基岩屑高温裂解后产生的蒸汽通过进气管2传输至外壳体1内,冷却装置4对冷凝台11进行冷却降温,蒸汽遇冷凝台11凝结,变成水油混合物落在超滤膜10上,在超滤膜10滑落过程中,水液渗透超滤膜10落在支撑板9b上,通过支撑板9b的通水孔9c落入出水管8a,打开阀门8b将水液导出即可;油液通过超滤膜10滑落至下侧边沿处,积存后通过出油管6导出进行收集即可。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超滤膜10便于将经过冷凝台11以及内部冷却装置4冷却的油水分离,然后油水可以分别通过出油管6和出水组件8进行收集,超滤膜10在撑起组件9的配合下呈上窄下宽的锥体形状可以方便冷凝后的油水在超滤膜10的滑动过程中即可快速进行分离,从而提高回收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1.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宽下窄外形呈锥体形状的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开口,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开口处设置有顶盖(3),所述顶盖(3)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实现对蒸汽冷却的冷凝台(11),所述冷凝台(11)内设置有冷却装置(4),所述外壳体(1)的上端外侧壁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两个以上进气管(2),所述外壳体(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将水液导出的出水组件(8),所述外壳体(1)的下侧设置有安装结构(7);
所述外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超滤膜(10),所述超滤膜(10)的形状呈上窄下宽的圆锥体形状,所述超滤膜(10)的下侧边沿固定连接至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超滤膜(10)的下方设置有用于对其进行支撑的撑起组件(9),所述撑起组件(9)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位于所述超滤膜(10)下侧边沿上方的所述外壳体(1)侧壁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两个以上出油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起组件(9)包括用于对超滤膜(10)进行支撑的撑杆(9a),所述撑杆(9a)的下端垂直连接有支撑板(9b),所述支撑板(9b)固定设置在所述外壳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支撑板(9b)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若干个通水孔(9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9a)的上端形状为半球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组件(8)包括出水管(8a),所述出水管(8a)的与所述外壳体(1)内部连通,所述出水管(8a)上设置有阀门(8b)。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10)的下侧边沿处设置有嵌板(12),所述嵌板(12)通过外壳体(1)内侧壁开设有的嵌槽与所述外壳体(1)配合连接,所述外壳体(1)靠近嵌板(1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紧定螺栓(13),所述紧定螺栓(13)的一端穿过所述外壳体(1)与所述嵌板(12)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7)包括外套板(7a),所述外套板(7a)的两侧设有安装板(7b),所述安装板(7b)上开设有安装孔(7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4)采用半导体制冷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台(11)的形状为下窄上宽的圆锥体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温裂解油基岩屑处理冷凝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上部两侧设置有两个把手(5)。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