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具体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1、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耳机、智能眼镜这类电子设备,也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可以与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配合使用,以便于为用户提供听觉盛宴。目前的耳机会在外壳设置有触控区域,使用者可以通过触摸该触控区域来控制耳机,但是由于耳机在使用时被佩戴于使用者的耳朵上,因此使用者在使用耳机的过程中,难以准确触摸到该触控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耳挂和主机模组。
2、主机模组与耳挂连接,主机模组包括外壳、装饰盖和触控模组,外壳具有在佩戴状态下背离用户耳部的外侧面,装饰盖设置于外壳的外侧面,且用于形成供用户进行触控定位的触控定位区。外壳和/或装饰盖上设置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位于触控定位区内,且凸出于装饰盖背离外壳的外表面。触控模组设置于外壳,具有与触控定位区至少部分重叠的触控检测区。
3、通过上述设置,在触控定位区提供一次触摸导航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将定位凸起设置成凸出于装饰盖背离外壳的外侧面,能够方便用户在触摸外壳时触摸到定位凸起,从而使得定位凸起能够在装饰盖的基础上起到二次触摸导航定位的作用,以方便用户能够更加精准地通过定位凸起定位到触控检测区,提高触控操作的便利性。而且,装饰盖可以为耳机带来装饰上的独特视觉效果,而在独特视觉效果的基础上与触控检测区复合(至少部分重叠),可以无需额外为触控设置检测区域,使得耳机的体积更小。由于装饰盖12能够在装饰上的视觉效果也容易让用户知悉触控检测区域的位置,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提高用户的触控操作的便利性。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装饰盖的至少部分边缘裸露于外壳的外侧面,以围设成触控定位区。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装饰盖的边缘呈环状设置且全部裸露于外壳的外侧面,以围设成触控定位区。装饰盖的边缘包围定位凸起。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在外侧面开设有定位槽,装饰盖经定位槽的槽口容置于定位槽内。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槽和装饰盖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和/或,
8、装饰盖的边缘和定位槽的槽口边缘之间拼接缝裸露于外侧面,且拼接缝包围定位凸起。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凸起凸出设置于外壳的外侧面,装饰盖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凸起穿设于定位孔。或者,定位凸起凸出设置于装饰盖的外表面,且与装饰盖一体成型。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具有彼此垂直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外壳用于在佩戴状态下沿厚度方向叠设于用户耳部。装饰盖和外壳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之比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0.9。装饰盖和外壳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之比大于或等于0.5,且小于或等于0.98。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与耳挂连接的连接端和背离连接端的自由端,装饰盖更靠近连接端。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在厚度方向上往外壳的外侧面所朝方向弯折设置,使得自由端相较于连接端更靠近用户耳部的耳孔。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具有彼此垂直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外壳用于在佩戴状态下沿厚度方向叠设于用户耳部,定位凸起呈条状设置,定位凸起的延伸方向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彼此交叉。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装饰盖的外表面的粗糙度大于外壳的外侧面的粗糙度。和/或,装饰盖的外表面的颜色与外壳的外侧面的颜色不同。和/或,装饰盖的材质与外壳的材质不同。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模组包括触控金属图案和电路板,电路板设置于外壳的内部,触控金属图案设置于外壳的内部或夹设于装饰盖和外壳之间,触控金属图案与电路板电连接,触控金属图案用于形成触控检测区。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触控金属图案还设置成耳机的射频天线。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具有彼此垂直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外壳用于在佩戴状态下沿厚度方向叠设于用户耳部。外壳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与耳挂连接的连接端和背离连接端的自由端,外壳在厚度方向上往外壳的外侧面所朝方向弯折设置,使得自由端相较于连接端更靠近用户耳部的耳孔,装饰盖更靠近连接端。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的外侧面和装饰盖的外表面共同形成主机模组的外侧面。主机模组的外侧面呈往外拱起的拱状设置。主机模组的外侧面至少开设有两个拾音孔。两个拾音孔分别位于主机模组的外侧面的两个彼此相反的斜坡上。和/或,触控检测区相较于定位凸起更靠近连接端,或触控检测区包围定位凸起。
1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凸起呈条状设置,两个拾音孔分别位于定位凸起的两侧。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自由端在长度方向上具有最远离连接端的第一参考位置,装饰盖具有在长度方向上最靠近第一参考位置的第二参考位置。外壳具有在第一参考位置和第二参考位置之间的弧形过渡区。从第二参考位置至第一参考位置,弧形过渡区在佩戴状态下沿厚度方向逐渐靠近用户的耳部。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开设有容置空间,主机模组开设有连通容置空间和外部环境的两个拾音孔,其中一拾音孔贯穿外壳且位于装饰盖的外围,另一拾音孔贯穿外壳和装饰盖;主机模组包括两个麦克风,两个麦克风间隔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与两个拾音孔一一对应设置。
2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两个拾音孔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装饰盖沿两个麦克风的排列方向的尺寸。和/或,外壳具有相互垂直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外壳在长度方向上具有连接端和自由端,连接端用于与耳挂连接;两个麦克风的排列方向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彼此交叉。其中贯穿装饰盖的拾音孔相较于其中位于装饰盖的外围的拾音孔更靠近连接端且更靠近装饰盖在宽度方向上远离耳挂的边缘。和/或,触控检测区位于两个拾音孔之间。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外壳开设有容置空间,主机模组开设有连通容置空间和外界的拾音孔,拾音孔至少贯穿外壳。主机模组包括麦克风和密封组件,麦克风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对应于拾音孔设置,以通过拾音孔拾取外部环境的声音。密封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外壳和麦克风之间,用于从容置空间隔离出拾音通路。
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机芯模组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容置于容置空间且开设有贯穿孔,麦克风固定于固定板的一侧且覆盖贯穿孔;密封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抵接于外壳和固定板背离麦克风的一侧之间,并且使得贯穿孔和拾音孔彼此连通。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麦克风贯穿于外壳,且位于装饰盖的外围。密封组件包括密封胶圈和纱网组件,密封胶圈和纱网组件层叠设置,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位于固定板和外壳之间。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胶圈叠设于固定板,相较于纱网组件更靠近贯穿孔。纱网组件位于密封胶圈和外壳之间,相较于密封胶圈更靠近拾音孔。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麦克风贯穿于外壳和装饰盖。密封组件包括密封胶圈和至少一个纱网组件,密封胶圈设置于容置空间内且设置于外壳和固定板之间,并与所述外壳和所述固定板直接抵接,至少一个纱网组件设置于外壳和装饰盖之间。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纱网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一纱网组件设置于外壳和装饰盖之间,另一纱网组件和密封胶圈层叠设置且位于外壳和固定板之间。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纱网组件包括环状双面胶和纱网,环状双面胶与纱网层叠设置并粘接纱网,纱网与贯穿孔和拾音孔相对设置。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环状双面胶的数量为两层,纱网的数量为一层,纱网层叠粘接于两层环状双面胶之间;或者,环状双面胶的数量为两层,纱网的数量为两层,两层环状双面胶间隔设置,其中一层纱网层叠粘接于两层环状双面胶之间,其中一层环状双面胶叠设于两层纱网之间。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板为电路板。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26.根据权利要求22-25任一项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28.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