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折叠支架及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26  33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车,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约,时尚美观的座椅折叠支架及折叠车。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座椅折叠支架结构一般是在椅座下侧设置支撑架,利用支撑架使椅座与车架实现连接。而支撑架是呈对称地设置于椅座的两侧的;具体是,椅座的两侧各布置一呈交叉设置的支撑架,支撑架与座椅之间形成一个可变的四边形结构,这样,当车底架收折时,通过四边形结构的变形,椅座及支撑架便可以跟随车底架的收折而折叠。然而,由于现有的座椅折叠支架其中一侧的支撑架的杆件数量至少为三根,因此,两侧的杆件总数至少为六根。折叠车的杆件数量较多,这样使得整个折叠车看起来连接点数量较多,而且连接结构复杂,外露的杆件繁杂,严重影响整车的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杆件数量少、结构简约、时尚美观的座椅折叠支架。

    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约,时尚美观的折叠车。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座椅折叠支架包括支撑架及椅座,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第一支撑件、两第二支撑件及一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椅座的后端中部枢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呈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左、右两侧,且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呈交叉设置且两者的中部相互地枢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两侧;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椅座的底面。

    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设置一第一支撑件、两第二支撑件及一第三支撑件,将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呈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左、右两侧,又将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椅座的底面且位于两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端之间,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及第三支撑件可以形成支撑所述椅座的支撑架,并且三者与所述椅座形成可变形的四边形结构,因此,所述椅座的两侧一共只需要四根支撑件就能实现整个座椅折叠支架的展开或收折,支撑件的数量相比传统使用的杆件数量更少,结构得到简化,而且整体看起来更加简约、时尚及美观。

    5、较佳地,所述第三支撑件上端枢接于所述椅座的枢接轴位于所述椅座的中点或所述椅座的中心与所述椅座的后端之间。这样可以使得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位置更加靠近所述椅座的后端,因此,当使用者在正常角度观察时,所述椅座的前端可以完全遮挡下侧的所述第三支撑件,从而可以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洁美观,视觉效果更好。

    6、较佳地,所述椅座的底面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三支撑件在所述折叠车架收折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通过设置所述容置槽,可以在所述座椅折叠支架收折时使所述第三支撑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从而使结构更加紧凑,并且可以缩小所述座椅折叠支架在收折后的体积。

    7、较佳地,所述座椅折叠支架还包括背靠折叠机构,所述背靠折叠机构设置于所述椅座的后端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驱动所述背靠折叠机构相对所述椅座打开或收折。

    8、具体地,所述背靠折叠机构包括背靠及连杆,所述背靠的下端两侧分别枢接于所述椅座的后端两侧,所述椅座的后端中部开设有容置框,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朝向所述椅座底面且沿上前方弯折延伸出枢接部,所述连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枢接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背靠下端的中部,所述枢接部与所述连杆容置于所述容置框内。通过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设置枢接部,并且利用所述连杆将所述枢接部与所述背靠连接起来,从而使得所述背靠只需要一根杆件即可与所述支撑架实现联动,简化了背靠的结构。并且,通过在所述椅座的后端中部开设容置框,利用所述容置框将所述枢接部及所述连杆隐藏于所述椅座的后端底部,从而可以使整体结构看起来更加简洁美观,视觉效果更好。

    9、具体地,所述椅座的底面设有两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后段向下突出延伸,形成第一枢接耳,两所述第一枢接耳之间形成所述容置框,所述第一支撑件伸入所述容置框内并与两所述第一枢接耳枢接。通过设置所述连接梁。一方面可以提高所述椅座的承重强度,另一方面可以使得所述椅座的后端能形成所述容置框,从而可以将部分杆件收纳到内部,避免直接外露,从而提升视觉效果。

    10、具体地,两所述连接梁的后端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背靠枢接的第二枢接耳。这样可以将位于两所述第二枢接耳之间的所述连杆进行遮挡,防止所述连杆从侧面方向露出,进一步提升视觉效果。

    11、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侧面投影呈弯折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段由下向后上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段沿偏离下段的延伸方向向后方弯折延伸。

    12、具体地,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侧面投影呈弯折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段由下向后上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段沿偏离下段的延伸方向向后方弯折延伸。

    13、具体地,所述第二支撑件后侧投影的中段相对上段及下段呈弯折结构,使得所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段相比下段更靠近所述折叠车的中间位置或更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

    14、一种折叠车,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及座椅折叠支架,所述前车架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架的前端重叠地设置,且所述前车架的下侧与所述后车架的前端相互枢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前车架的后端中部枢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后车架的后端两侧。

    15、较佳地,所述折叠车还包括前轮座、前轮及后轮所述前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前轮座的两侧,所述前轮座设置于所述前车架的前端;所述后轮分别枢接于所述后车架的后端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

    16、具体地,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前轮座,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车架。



    技术特征:

    1.一种座椅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及椅座,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第一支撑件、两第二支撑件及一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椅座的后端中部枢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呈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左、右两侧,且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呈交叉设置且两者的中部相互地枢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两侧;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椅座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端枢接于所述椅座的枢接轴位于所述椅座的中点或所述椅座的中心与所述椅座的后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的底面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三支撑件在所述折叠车架收折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折叠支架还包括背靠折叠机构,所述背靠折叠机构设置于所述椅座的后端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驱动所述背靠折叠机构相对所述椅座打开或收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折叠机构包括背靠及连杆,所述背靠的下端两侧分别枢接于所述椅座的后端两侧,所述椅座的后端中部开设有容置框,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朝向所述椅座底面且沿上前方弯折延伸出枢接部,所述连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枢接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背靠下端的中部,所述枢接部与所述连杆容置于所述容置框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座的底面设有两沿前、后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的连接梁,所述连接梁的后段向下突出延伸,形成第一枢接耳,两所述第一枢接耳之间形成所述容置框,所述第一支撑件伸入所述容置框内并与两所述第一枢接耳枢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连接梁的后端向上延伸形成与所述背靠枢接的第二枢接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侧面投影呈弯折结构;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段由下向前上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段以沿偏离下段的延伸方向向后方弯折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侧面投影呈弯折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段由下向后上方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段沿偏离下段的延伸方向向后方弯折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后侧投影的中段相对上段及下段呈弯折结构,使得所述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段相比下段更靠近所述折叠车的中间位置或更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

    11.一种折叠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及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座椅折叠支架,所述前车架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架的前端重叠地设置,且所述前车架的下侧与所述后车架的前端相互枢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下端与所述前车架的后端中部枢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分别枢接于所述后车架的后端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还包括前轮座、前轮及后轮所述前轮分别设置于所述前轮座的两侧,所述前轮座设置于所述前车架的前端;所述后轮分别枢接于所述后车架的后端或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前轮座,另一端枢接于所述后车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座椅折叠支架及折叠车,包括支撑架及椅座,所述支撑架包括一第一支撑件、两第二支撑件及一第三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上端与所述椅座的后端中部枢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呈对称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左、右两侧,且两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呈交叉设置且两者的中部相互地枢接;两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端分别枢接于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下端两侧;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上端枢接于所述椅座的底面。本发明座椅折叠支架使用的杆件数量少、结构简约、时尚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张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群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99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