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轮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根据车轮转速改变轮辐窗口面积的车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车轮的轮辐上通常设置有围绕轮辐中心的多个窗口,一方面保证车轮的造型美观,另一方面减轻簧下质量,窗口的设置还具有对制动盘进行散热的作用。但是,在车轮高速转动时,空气被挤压通过窗口,产生较大的风阻和噪音,若为了降低风阻以及降噪的目的而将轮辐设置为封闭的盘形件,又与车轮的造型、减重、散热需求相互矛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轮,包括在车轮转动时遮蔽轮辐窗口的遮蔽机构,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包括轮辐,所述轮辐设置有围绕轮辐中心的多个窗口,所述多个窗口中的至少部分窗口设置有遮蔽机构,在所述轮辐的径向方向上,所述遮蔽机构在所述车轮静止时处于收缩状态,所述遮蔽机构在所述车轮转动时处于伸展状态并且至少部分遮蔽所述窗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遮蔽机构包括固定端、弹性遮蔽体和自由端,所述窗口包括靠近轮辐中心的近端内表面,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窗口的所述近端内表面连接,所述弹性遮蔽体适于收缩和伸展,所述自由端适于随所述弹性遮蔽体伸展而远离所述窗口的所述近端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窗口还包括远离轮辐中心的远端内表面,所述自由端能够在所述弹性遮蔽体伸展时抵接所述远端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端包括压条,所述自由端包括条形配重块,所述弹性遮蔽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条,所述弹性遮蔽体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条形配重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轮辐还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置为邻近所述窗口的所述近端内表面,所述遮蔽机构的所述固定端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压条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孔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部为挂钩或锁扣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孔为弧形贯通孔,所述弧形贯通孔自所述轮辐的外表面贯通至所述窗口的所述近端内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窗口的所述近端内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遮蔽机构在处于收缩状态时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固定孔自所述轮辐的外表面贯通至所述收纳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窗口还包括两个相对的侧部内表面,所述窗口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两个相对的侧部内表面,所述固定端的所述压条的两个端部、所述自由端的所述条形配重块的两个端部以及所述弹性遮蔽体的两个侧边均位于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压条的两个端部静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条形配重块的两个端部能够在所述凹槽内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车轮轮辐的窗口内设置有遮蔽机构,该遮蔽机构根据车轮的转速在轮辐的径向方向上收缩和伸展,从而改变轮辐窗口的面积。具体而言,在车轮静止时,遮蔽机构处于收缩状态,并不影响对制动盘的散热,在车轮转动时,遮蔽机构至少部分遮蔽或完全遮蔽轮辐窗口,既降低了风阻又达到了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被更好地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车轮的立体图;
图2a-2b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遮蔽机构的正视图和侧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遮蔽机构处于收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遮蔽机构处于伸展状态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图4所示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车轮1包括轮辐2,轮辐2设置有围绕轮辐中心的多个窗口3,多个窗口3中的至少部分窗口设置有遮蔽机构4,在轮辐2的径向方向(如图3所示的方向b)上,遮蔽机构4在车轮静止时处于收缩状态(如图3所示),遮蔽机构4在车轮转动时处于伸展状态(如图4所示),并且遮蔽机构4至少部分遮蔽窗口3。
对于遮蔽机构4的具体结构,如图2a-2b所示,包括固定端、弹性遮蔽体41和自由端,其中,固定端包括压条42,自由端包括条形配重块43,弹性遮蔽体41的一端连接于压条42、另一端连接于条形配重块43。图2a示出了遮蔽机构4的正视图,图2b则示出了遮蔽机构4的侧视图,压条42、条形配重块43与弹性遮蔽体41以压接、粘接等方式连接,使得弹性遮蔽体41在收缩和伸展的过程中,避免因弹性遮蔽体41的端部变形而阻碍弹性遮蔽体41的收缩和伸展。可选地,弹性遮蔽体41为片状橡胶材质,或者弹性遮蔽体41为嵌入有多股大致在轮辐的径向方向上延伸的弹性拉伸线的片状材质。
对于遮蔽机构4的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窗口3包括靠近轮辐中心的近端内表面31和远离轮辐中心的远端内表面32,遮蔽机构4的固定端与窗口3的近端内表面31连接,例如,固定端通过压条42粘接在近端内表面31上。弹性遮蔽体41适于收缩和伸展,弹性遮蔽体41的自由端适于随弹性遮蔽体41伸展而远离窗口3的近端内表面31。具体为,自由端的条形配重块43在车轮转动时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而远离近端内表面31,从而带动弹性遮蔽体41伸展,完成例如图3至图4的状态转变,当车轮转速降低直至静止时,弹性遮蔽体41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收缩并带动条形配重块43远离远端内表面32,直至完全敞开窗口3。
图4中示出了弹性遮蔽体41的自由端在弹性遮蔽体41伸展时抵接窗口3的远端内表面32的状态,这是由车轮转速决定的,实际上,遮蔽机构4通过调整弹性遮蔽体41的弹性系数和/或条形配重块43的重量,可设置为在车轮转速较低时即能够使得弹性遮蔽体41完全遮蔽窗口3,也可设置为在车轮转速较低时使得弹性遮蔽体41仅部分遮蔽窗口3。
对于遮蔽机构4的固定端与窗口3的近端内表面31连接的方式,除了通过压条42粘接在近端内表面31上,可选地,轮辐2还设置有固定孔5,固定孔5设置为邻近窗口3的近端内表面31,遮蔽机构4的固定端还包括连接于压条42的固定部44,固定部44与固定孔5连接。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固定孔5设置在窗口3的径向内侧的中部,结合附图5所示,固定孔5为弧形贯通孔,该弧形贯通孔自轮辐2的外表面贯通至窗口3的近端内表面31。对于固定部44,如图2a-2b所示,固定部44为挂钩,可选地,固定部44可采用其他固定结构,例如锁扣结构。固定部44与固定孔5的连接方式是可以拆卸的,便于更换遮蔽机构4。
根据可选的实施方式,为了在车轮静止时进一步地隐藏遮蔽机构4从而完全打开窗口3,虽未图示,窗口3的近端内表面31可开设有收纳槽,遮蔽机构4在处于收缩状态时能够收纳于收纳槽内,那么,固定孔5可自轮辐2的外表面贯通至收纳槽。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窗口3内除了包括近端内表面31和远端内表面32,还包括两个相对的侧部内表面33,两个相对的侧部内表面33上均设置有凹槽34,遮蔽机构4的压条42的两个端部、条形配重块43的两个端部以及弹性遮蔽体41的两个侧边均位于凹槽34内。其中,压条42的两个端部在固定部44的作用下静置在凹槽34内,而条形配重块43的两个端部能够在凹槽34内滑动。为了保证弹性遮蔽体41在伸展的过程中遮蔽窗口3中对应伸展路径的部分,弹性遮蔽体41的两个侧边优选地始终位于凹槽34内,这就需要凹槽34在侧部内表面33上的进深根据窗口3的形状变化而变化,例如图3所示,虚线部分示出了凹槽34的进深变化,凹槽34在两个相对的侧部内表面33的进深自近端内表面31至远端内表面32逐渐递减。
为了保证条形配重块43在凹槽34内顺利滑动,条形配重块43的截面设置为圆形以减少与凹槽34的接触面积,或者条形配重块43与凹槽34之间存在间隙,或者条形配重块43借助润滑脂在凹槽34内滑动。
相比于现有技术中,本实用新型的遮蔽机构4在轮辐的径向方向上收缩和伸展,可根据车轮的转动速度改变轮辐窗口的面积,一方面,在车轮转动时实现降风阻和降噪,提高了使用该车轮的车辆的驾驶稳定性,另一方面,在车轮静止时,不影响对车轮制动盘的散热。
虽然本文举例描述了一些实施方式,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各种变形,所有这些变形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并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本文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根据本文的教导进行各种修改,可以采用各种等同的方式实施本实用新型,因此,本实用新型上述公开的特定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其保护范围不受在此公开的结构或设计的细节所限,除非在权利要求中另有说明。因此,上述公开的特定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替换、组合或修改,其所有的变形都落入本文公开的范围内。在缺少本文没有具体公开的任何元件或缺少本文公开的任选的部件的情况下,本文示例性公开的技术方案仍可适当地实施。
1.一种车轮,包括轮辐,所述轮辐设置有围绕轮辐中心的多个窗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窗口中的至少部分窗口设置有遮蔽机构,在所述轮辐的径向方向上,所述遮蔽机构在所述车轮静止时处于收缩状态,所述遮蔽机构在所述车轮转动时处于伸展状态并且至少部分遮蔽所述窗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机构包括固定端、弹性遮蔽体和自由端,所述窗口包括靠近轮辐中心的近端内表面,所述固定端与所述窗口的所述近端内表面连接,所述弹性遮蔽体适于收缩和伸展,所述自由端适于随所述弹性遮蔽体伸展而远离所述窗口的所述近端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还包括远离轮辐中心的远端内表面,所述自由端能够在所述弹性遮蔽体伸展时抵接所述远端内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端包括压条,所述自由端包括条形配重块,所述弹性遮蔽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压条,所述弹性遮蔽体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条形配重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还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设置为邻近所述窗口的所述近端内表面,所述遮蔽机构的所述固定端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压条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孔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挂钩或锁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为弧形贯通孔,所述弧形贯通孔自所述轮辐的外表面贯通至所述窗口的所述近端内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的所述近端内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遮蔽机构在处于收缩状态时收纳于所述收纳槽内,所述固定孔自所述轮辐的外表面贯通至所述收纳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还包括两个相对的侧部内表面,所述窗口内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两个相对的侧部内表面,所述固定端的所述压条的两个端部、所述自由端的所述条形配重块的两个端部以及所述弹性遮蔽体的两个侧边均位于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的两个端部静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条形配重块的两个端部能够在所述凹槽内滑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