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24  49


    本技术属于桥梁工程试验检测,具体涉及一种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1、桥梁支座结构类型有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支座及球型钢支座,目前,国内市政、公路桥梁的类型以中小桥为主,占比超80%,中小跨径桥梁的支座类型大多为橡胶支座,由于橡胶支座本身寿命较盆式支座短,容易出现各类病害,因此对橡胶支座的检测工作要求要高。剪切变形角度是评价橡胶支座技术状况的关键指标,如何提高该项参数的测试精度,提高检测水平是桥梁检测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2、目前,测量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的器具主要有带测角功能的激光测距仪、倾角仪、尺量换算等。但是,在役桥梁橡胶支座有如下特点:(1)测试空间小,大部分橡胶支座厚度在5cm左右;(2)常规设备不易近距离接触,大部分橡胶支座顺桥向距盖梁边缘距离超过70cm。碍于上述特点,尤其是中小跨径装配式梁桥,目前市场上在用角度测量器具难以靠近支座进行测量,或仅能测试支座正面,不能测试支座侧面,测试存在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一种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部、连接部、伸缩部及标定板;所述测试部壳体正面为测试面,所述测试部内设置有角度传感器及蓝牙芯片,所述角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标定板,所述标定板用于角度传感器的标定;所述连接部包括弹簧及转向节,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测试部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伸缩部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转向节转动连接。

    4、而且,所述测试部的测试面上设置有led灯带。

    5、而且,所述转向节在水平及竖直方向处可完成自锁。

    6、而且,所述测试部为长方体,尺寸小于30*25*50mm。

    7、而且,所述标定板上设置有水准气泡及三个调节螺栓,所述测试部的测试面置于标定板上完成对角度传感器的标定。

    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9、1、本实用新型的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通过测试部、连接部和伸缩部的设置,可以实现橡胶支座正面、侧面的角度测试,测试效率高、精度高,能够满足橡胶支座检测所需。

    10、2、本实用新型的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测试部的测试面上设置有led灯带,能够便于测试照明,适用于环境光线较暗的地方。

    11、3、本实用新型的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标定板上设置有水准气泡及三个调节螺栓,所述测试部的测试面置于标定板上完成对角度传感器的标定,提高角度测试精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部(1)、连接部(2)、伸缩部(3)及标定板(4);所述测试部(1)壳体正面为测试面(11),所述测试部(1)内设置有角度传感器(13)及蓝牙芯片(14),所述角度传感器(13)连接所述标定板(4),所述标定板(4)用于角度传感器(13)的标定;所述连接部(2)包括弹簧(21)及转向节(22),所述弹簧(21)的一端与所述测试部连接,所述弹簧(21)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22)连接,所述伸缩部(3)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转向节(22)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部(1)的测试面(11)上设置有led灯带(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节(22)在水平及竖直方向处可完成自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部(1)为长方体,尺寸小于30*25*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板(4)上设置有水准气泡(41)及三个调节螺栓(42),所述测试部(1)的测试面(11)置于标定板(4)上完成对角度传感器(13)的标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橡胶支座剪切变形角度测试装置,所述测试部壳体正面为测试面,所述测试部内设置有角度传感器及蓝牙芯片,所述角度传感器连接所述标定板,所述标定板用于角度传感器的标定;所述连接部包括弹簧及转向节,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测试部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向节连接,所述伸缩部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与转向节转动连接。本技术设计科学合理,通过测试部、连接部和伸缩部的设置,可以实现橡胶支座正面、侧面的角度测试,测试效率高、精度高,能够满足橡胶支座检测所需。

    技术研发人员:王甫友,常翔宇,李永强,闫燕红,滑会倩,张海辉,杜建涛,孙木林,邱华芳,罗海铨,金阳,王振宇,袁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31205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98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