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
背景技术:
反渗透净水机是目前在国内家用净水市场占有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的反渗透膜元件大多采用传统的卷制工艺,即将纯水导布,内嵌有浓水格网的反渗透膜袋叠加构成的反渗透膜组缠绕卷制在中心管上。该方法卷制形成的反渗透膜元件侧面一端为原水进水,原水在压力作用下经过膜片净化后,纯水从膜袋内部流经纯水导布汇集到带孔的中心管流出,没过滤的浓水从膜元件的另一个侧面流出。这种反渗透膜元件的进水方向和浓水排出的方向一致,但是膜元件内部流道宽,流程短,导致内部水流速度慢,膜表面容易产生浓差极化现象,水中污染物易在膜表面沉积并污染,降低了膜元件的脱盐率和水通量,最终导致膜元件寿命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包括:一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一端口为进水端,所述中心管周壁上设置有出水口;及至少一层一端与中心管周壁相联接的卷绕层;所述卷绕层包括:一纯水导布,所述纯水导布上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反渗透膜片和第二反渗透膜片,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和第二反渗透膜片的反面均朝向纯水导布,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的正面设置有进水隔网;上述卷绕层卷绕在中心管外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卷绕层还包括一进水导布,该进水导布与第一反渗透膜片的正面相联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反面的两个竖向边均设置有第一防水胶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正面的两个横向边均设置有第二防水胶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反面的一个横向边均设置有第三防水胶带,所述第三防水胶带的两端与上述两第一防水胶带相联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外周壁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二防水胶带相配合的第四防水胶带,所述第四防水胶带环绕在中心管外周壁外周。
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中心管集中进水,水量大,均匀分布流进膜片,压力损失小,水通量大;原水水流方向无死角,不易结垢,同时纯水流程短,阻力小,流速快,通量大;纯水直接从端面(竖向边方向)大面积排出,无死角,易排空,不会有长时间停留的死水,出水更干净。纯水直接从端面大面积排出时不会在内部兜气,膜片制水通量更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心管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心管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考说明书附图,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包括:一中心管10,所述中心管一端口为进水端11,所述中心管周壁上设置有出水口12,结合说明书附图,原水从中心管的一端口进水,然后从中心管周壁的出水口流出流到下述的卷绕层进行制水;及至少一层一端与中心管周壁相联接的卷绕层,在使用过程中,卷绕层可以为一层、两层或者更多层,具体视情况而定,使用多层卷绕层的时候,这些卷绕层相互层叠然后统一一端与中心管周壁相联接;该卷绕层的一端与中心管周壁相联接然后在卷绕在中心管外周,正常情况下,卷绕层会多卷的环绕在中心管外周;所述卷绕层包括:一纯水导布20,所述纯水导布上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反渗透膜片30和第二反渗透膜片40,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和第二反渗透膜片的反面均朝向纯水导布,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的正面设置有进水隔网50;上述卷绕层卷绕在中心管外周。
更具体的说,为了增加卷绕层在卷绕后的张力,所述卷绕层还包括一进水导布70,该进水导布与第一反渗透膜片的正面相联接,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进水进水导布可以为由pet材料制成的导布。
为了使水流流向的限定,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反面的两个竖向31边均设置有第一防水胶带51,这两个第一防水胶带的作用下,纯水只会从第一反渗透膜片的两个竖向边进行出水,也可以说卷绕后产品的端部进行出水。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正面的两个横向边41均设置有第二防水胶带52,这样使浓水从第二反渗透膜片的横向边进行出水,也可以说卷绕后产品的侧边,不会从卷绕后产品的端部出水,防止纯水与浓水的混合,失去过滤的作用。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反面的一个横向边32均设置有第三防水胶带53,所述第三防水胶带的两端与上述两第一防水胶带相联接,两个第一防水胶带和一个第三防水胶带的作用下,使纯水只会从一个卷绕后产品的端部进行出水,使纯水的出水更加集中。同样的,第一反渗透膜片的正面也可以与第二反渗透膜片的反面一样进行同样的打胶处理,形成相对应的防水胶带;第二反渗透膜片的反面也可以与第一反渗透膜片的正面一样进行同样的打胶处理,形成相对应的防水胶带。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中心管外周壁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二防水胶带相配合的第四防水胶带60,所述第四防水胶带环绕在中心管外周壁外周,参考说明书附图。在一实施例中,在打胶形成第二防水胶带的延伸到中心管形成第四防水胶带,防止漏水,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中心管的周壁两端设置凹环,胶水可以进入凹环,使第四防水胶带更好的与凹槽结合。第四防水胶带便于卷绕,而且可以在形成第二防水胶带打胶的时候同时完成对第四防水胶带的打胶工作,第二反渗透膜片的横向边与其相贴合,而且第二反渗透膜片的竖向尺寸可以与两第四防水胶带间的距离相等,使整个卷绕层的各部分尺寸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另一技术特征:
一种上述卷膜结构的制备方法,
s1、将上述进水导布的一端与中心管周壁相联接;
s2、将第一反渗透膜片正面朝下的放置在进水导布上,并在第一反渗透膜片反面的两个竖向边打胶形成第一防水胶带;
s3、在第一反渗透膜片反面上放置纯水导布;
s4、将第二反渗透膜片反面朝下的放置在纯水导布上方,在第二反渗透膜片正面的两个横向边打胶形成第二防水胶带;
s5、在第二反渗透膜片正面上放置进水隔网;
s6、将依次放置的进水导布、第一反渗透膜片、纯水导布、第二反渗透膜片及进水隔网卷绕在中心管外周。
本实用新型中,在s2中,在第一反渗透膜片反正的一个横向边打胶形成第三防水胶带,该第三防水胶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防水胶带相结合。在s6中,卷绕前在中心管的两端进行涂胶形成第四防水胶带,使第四防水胶带与第二防水胶带配合联接。
本实用新型中:该反渗透膜元件含如下组成:进水的中心管技卷绕层,其中卷绕层包含了进水导布,该进水导布起到卷绕张力作用。
上述的中心管,端部带有进水孔洞,周壁设有长条的出水口,或者竖向分布的出水口。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可以有上述一个卷绕层或者多个卷绕层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制水过程:原水流进中心管内部,从中心管的出水口分布均匀的流向两个反渗透膜正面,纯水从膜片的另外一侧流出,沿着膜片向中心管一端面或者两端面方向流出。没有过滤的水经反渗透膜片正面后,从远离中心管的另一侧流出。采用常规的pet材质的进水导布与中心管连接,焊接效果较佳,张力更好。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一端口为进水端,所述中心管周壁上设置有出水口;及至少一层一端与中心管周壁相联接的卷绕层;所述卷绕层包括:一纯水导布,所述纯水导布上下端面设置有第一反渗透膜片和第二反渗透膜片,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和第二反渗透膜片的反面均朝向纯水导布,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的正面设置有进水隔网;上述卷绕层卷绕在中心管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层还包括一进水导布,该进水导布与第一反渗透膜片的正面相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反面的两个竖向边均设置有第一防水胶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渗透膜片正面的两个横向边均设置有第二防水胶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渗透膜片反面的一个横向边均设置有第三防水胶带,所述第三防水胶带的两端与上述两第一防水胶带相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高反渗透膜元件抗污染能力的卷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外周壁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二防水胶带相配合的第四防水胶带,所述第四防水胶带环绕在中心管外周壁外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