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具体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空调器。
背景技术:
1、涡旋压缩机由于其结构紧凑、高效节能、运行平稳、微振低噪等优点,已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涡旋压缩机利用动静涡盘啮合运动压缩冷媒实现制冷,但在高速运行状态下中间压缩腔内压力较大,极易将动、静涡旋盘冲击的分离开来,从而造成轴向泄露,因此需要进行背压结构设计,然而现有背压结构的背压腔内背压压力不合理,容易导致动涡盘受到的背压力不平衡而出现动涡盘倾覆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空调器,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的动涡旋盘背压压力不合理,容易导致动涡旋盘倾覆情况发生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动涡旋盘及支架体,所述静涡旋盘固定组装于所述支架体的第一端面上,所述动涡旋盘能够平动地组装于所述第一端面上,且所述静涡旋盘与所述动涡旋盘分别具有的涡旋齿之间形成中间压缩腔,所述支架体与所述动涡旋盘的背面之间形成背压腔,所述静涡旋盘具有排气口,还包括背压引入流路,所述背压引入流路能够将所述中间压缩腔内的高压冷媒气流间歇引入所述背压腔内。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第一背压泄压流路,所述第一背压泄压流路能够将所述背压腔内的背压流体间歇引入所述静涡旋盘与所述动涡旋盘分别具有的涡旋齿之间形成吸气腔内。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静涡旋盘的静盘基板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引压凹槽,所述动涡旋盘的动涡旋齿上形成有引压通孔,所述引压通孔沿着所述动涡旋齿的高度延伸并贯通所述动涡旋盘的两端,在所述动涡旋盘平动过程中,所述引压通孔具有经由所述引压凹槽将所述背压腔与所述中间压缩腔连通的第一状态,当所述引压通孔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引压通孔及所述引压凹槽形成所述背压引入流路。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动涡旋盘平动过程中,所述引压通孔还具有经由所述引压凹槽将所述背压腔与所述吸气腔连通的第二状态,当所述引压通孔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引压通孔及所述引压凹槽形成所述第一背压泄压流路。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动涡旋盘平动过程中,所述引压通孔还具有经由所述引压凹槽将所述吸气腔、所述中间压缩腔及背压腔三者同时连通的第三状态,当所述引压通孔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引压通孔及所述引压凹槽形成高压泄压流路,在所述动涡旋盘的平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状态、第三状态、第二状态依次切换。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压凹槽为一个沿着所述静涡旋盘的径向自内向外延伸的连通槽。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压凹槽包括沿着所述静涡旋盘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及第三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具有第一间隔壁,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三凹槽之间具有第二间隔壁。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以所述吸气腔的吸气结束时曲轴所对应的旋转角为0°,所述引压通孔由所述第一状态开始,依次切换为所述第三状态及所述第二状态完毕之后,所述曲轴的旋转角度为50°~345°。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体上构造有第二背压泄压流路,所述第二背压泄压流路的一端与所述背压腔连通,所述第二背压泄压流路的另一端与涡旋压缩机的吸压腔连通。
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涡旋压缩机。
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涡旋压缩机、空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3、通过背压引入流路将中间压缩腔内的高压冷媒气流间歇引入背压腔内形成背压压力,由于中间压缩腔在曲轴的不同旋转角度上压力不同(随着旋转角度越来越大,中间压缩腔内的冷媒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背压腔内的背压压力能够伴随中间压缩腔的压力而适应性变化,能够为动涡旋盘提供更加合理的背压力,保障动涡旋盘平稳运行,防止动涡旋盘发生倾覆,更加合理的背压力可以减小动静涡旋盘间隙造成的泄漏,提高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值得强调的是,本发明中的背压腔内的背压气流由中间压缩腔内的高压冷媒提供,而不再采用排气腔的排气高压,因此无需针对排气高压单独在支架体内设置相应的节流结构,能够简化结构设计;
14、通过第一背压泄压流路将背压腔与吸气腔两者间歇连通,从而使得背压腔内的背压流体能够携带润滑油进入吸气腔内,能够实现对静涡旋盘与动涡旋盘的充分润滑,防止两者之间发生过度磨耗;
15、在引压通孔处于第三状态下时,中间压缩腔内的高压冷媒进入背压腔内形成背压力的同时,背压腔内的背压冷媒同步进入吸气腔内,能够有效防止中间压缩腔内的冷媒压力过大导致背压力过大带来的动静涡盘的夹紧轴向力过大的磨损问题发生。
1.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1)、动涡旋盘(2)及支架体(3),所述静涡旋盘(1)固定组装于所述支架体(3)的第一端面上,所述动涡旋盘(2)能够平动地组装于所述第一端面上,且所述静涡旋盘(1)与所述动涡旋盘(2)分别具有的涡旋齿之间形成中间压缩腔(101),所述支架体(3)与所述动涡旋盘(2)的背面之间形成背压腔(100),所述静涡旋盘(1)具有排气口(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压引入流路,所述背压引入流路能够将所述中间压缩腔(101)内的高压冷媒气流间歇引入所述背压腔(10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背压泄压流路,所述第一背压泄压流路能够将所述背压腔(100)内的背压流体间歇引入所述静涡旋盘(1)与所述动涡旋盘(2)分别具有的涡旋齿之间形成吸气腔(10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旋盘(1)的静盘基板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引压凹槽(12),所述动涡旋盘(2)的动涡旋齿(22)上形成有引压通孔(21),所述引压通孔(21)沿着所述动涡旋齿(22)的高度延伸并贯通所述动涡旋盘(2)的两端,在所述动涡旋盘(2)平动过程中,所述引压通孔(21)具有经由所述引压凹槽(12)将所述背压腔(100)与所述中间压缩腔(101)连通的第一状态,当所述引压通孔(21)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引压通孔(21)及所述引压凹槽(12)形成所述背压引入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涡旋盘(2)平动过程中,所述引压通孔(21)还具有经由所述引压凹槽(12)将所述背压腔(100)与所述吸气腔(102)连通的第二状态,当所述引压通孔(21)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引压通孔(21)及所述引压凹槽(12)形成所述第一背压泄压流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涡旋盘(2)平动过程中,所述引压通孔(21)还具有经由所述引压凹槽(12)将所述吸气腔(102)、所述中间压缩腔(101)及背压腔(100)三者同时连通的第三状态,当所述引压通孔(21)处于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引压通孔(21)及所述引压凹槽(12)形成高压泄压流路,在所述动涡旋盘(2)的平动过程中,所述第一状态、第三状态、第二状态依次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压凹槽(12)为一个沿着所述静涡旋盘(1)的径向自内向外延伸的连通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压凹槽(12)包括沿着所述静涡旋盘(1)的径向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凹槽(121)、第二凹槽(122)及第三凹槽(123),所述第一凹槽(121)与所述第二凹槽(122)之间具有第一间隔壁,所述第二凹槽(122)与所述第三凹槽(123)之间具有第二间隔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吸气腔(102)的吸气结束时曲轴(302)所对应的旋转角为0°,所述引压通孔(21)由所述第一状态开始,依次切换为所述第三状态及所述第二状态完毕之后,所述曲轴(302)的旋转角度为50°~34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体(3)上构造有第二背压泄压流路(31),所述第二背压泄压流路(31)的一端与所述背压腔(100)连通,所述第二背压泄压流路(31)的另一端与涡旋压缩机的吸压腔(400)连通。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涡旋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