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22  32


    本申请涉及熔炉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1、有色金属冶炼过程,尤其是铝的熔炼,需要大量的热能。为了提高能源效率,蓄热燃烧技术被广泛应用。在这种技术中,燃烧器内部装有蓄热体(例如耐高温的球体),用于在高温下吸收、储存并在需要时释放热能。

    2、尽管蓄热燃烧技术提高了热能利用率,但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个显著问题:蓄热球体间隙的堵塞。随着燃烧过程中烟尘的积累,这些间隙可能被堵塞,从而阻碍热量的有效传输,降低蓄热效率。此外,为了清除这些灰尘,蓄热燃烧器需要定期进行停机和清洁,这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也影响了生产效率。

    3、目前的蓄热燃烧技术因其蓄热体设计和操作方式受限,未能有效解决灰尘堵塞问题。现有的清洁和维护方法也未能提供一种既高效又能持续运行的解决方案。

    4、针对现有技术的局限性,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的蓄热燃烧器设计或操作方法,旨在减少或消除蓄热体间隙的堵塞问题,同时提高热效率和减少维护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旨在至少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一处不足,提供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该蓄热燃烧装置利用高压的脉冲气流完成对蓄热球进行清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包括蓄热燃烧器、与蓄热燃烧器相连的吹灰组件,所述蓄热燃烧器包括至少一个蓄热室,该蓄热室分为上方的蓄热区以及位于蓄热区下方并与蓄热区相通的进出风区,蓄热区内放置有若干个蓄热球;所述吹灰组件包括储气罐以及与蓄热室数量相同的安装有释放阀的管道,所述管道一端与储气罐相连,另一端插入进出风区的开口,开口处设有至少一个朝向蓄热区的喷口。

    3、进一步的说,所述进出风区设有至少一个可开启的清灰门。

    4、进一步的说,所述进出风区的底部呈锥形,用于引导并存储灰尘。

    5、进一步的说,所述吹灰组件还包括与储气罐配合并带有释放阀的第二管道,该第二管道插入蓄热室的蓄热区中,所述管道具有多个朝向不同的耐高温喷口。

    6、进一步的说,所述释放阀为电动释放阀。

    7、进一步的说,所述的管道为外壁面上包覆有隔热层的耐高压金属管。

    8、进一步的说,所述进出风区开设有一个观察积灰状态的观察窗。

    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该装置通过集成的吹灰组件,特别是电动放置的喷头和电动释放阀,提供了高效且灵活的清灰功能。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清灰效率,还便于针对蓄热区的不同部位进行精准的清洁。此外,进出风区的锥形底部设计和观察窗的设置进一步方便了装置的监控和维护。

    10、本申请的主题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的将从所述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以通过实践本申请的主题技术来学习。通过在书面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将实现和获得本申请的主题技术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热燃烧器、与蓄热燃烧器相连的吹灰组件,所述蓄热燃烧器包括至少一个蓄热室,该蓄热室分为上方的蓄热区以及位于蓄热区下方并与蓄热区相通的进出风区,蓄热区内放置有若干个蓄热球;所述吹灰组件包括储气罐以及与蓄热室数量相同的安装有释放阀的管道,所述管道一端与储气罐相连,另一端插入进出风区的开口,开口处设有至少一个朝向蓄热区的喷口。

    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风区设有至少一个可开启的清灰门。

    3.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风区的底部呈锥形,用于引导并存储灰尘。

    4.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组件还包括与储气罐配合并带有释放阀的第二管道,该第二管道插入蓄热室的蓄热区中,所述管道具有多个朝向不同的耐高温喷口。

    5.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阀为电动释放阀。

    6.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为外壁面上包覆有隔热层的耐高压金属管。

    7.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风区开设有至少一个观察积灰状态的观察窗。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带清灰功能的蓄热燃烧装置,包括蓄热燃烧器、与蓄热燃烧器相加的吹灰组件,所述蓄热燃烧器包括至少一个蓄热室,该蓄热室分为上方的蓄热区以及位于蓄热区下方并与蓄热区相通的进出风区,蓄热区内放置有若干个蓄热球;所述吹灰组件包括储气罐以及与蓄热室数量相同的安装有释放阀的管道,所述管道一端与储气罐相连,另一端插入进出风区的开口,开口处设有至少一个朝向蓄热区的喷口。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该装置通过集成的吹灰组件,特别是电动放置的喷头和电动释放阀,提供了高效且灵活的清灰功能。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清灰效率,还便于针对蓄热区的不同部位进行精准的清洁。此外,进出风区的锥形底部设计和观察窗的设置进一步方便了装置的监控和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王二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二龙
    技术研发日:20231213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974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