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维修整形装置

    技术2025-04-21  30


    本技术涉及汽车维修,特别是一种汽车维修整形装置。


    背景技术:

    1、汽车表面,尤其是私家车,在碰撞之后产生凹坑,在维修过程中需要用橡胶材质的小锤进行轻微且频繁的敲击,以此完成对汽车表面的精细整形。目前的橡胶锤多采用传统形式,通过维修人员的手部不断的敲打,过程繁琐效率低下,敲击力度难以掌握,很容易造成敲击点向另一侧凸出。目前,关于整形的橡胶锤,以专利文件cn213259298u所公布的一种汽车维修用多功能橡胶锤为例,起本质上是在橡胶锤上增加功能,以此达到维修人员方便作业的目的,但在精修环节依然需要手腕部位承受频繁敲击的任务,容易造成手部疲劳,与传统精修并无二致。

    2、现提供一种汽车维修整形装置,代替传统的橡胶锤功能,且通过对敲击组件的进一步改进,能够极大的避免手腕疲劳甚至拉伤,并且在保证敲击频率的情况下防止用力过度,方便快捷,大大提高汽车车皮的精修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维修整形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整形橡胶锤需要手腕部位承受频繁敲击的任务,容易造成手部疲劳的问题。

    2、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开口向下的u形板,u形板两侧的侧板下端外侧有与其垂直的折边,u形板的上侧板上贯穿有竖直且能上下移动的方轴,方轴上端与u形板上侧板之间连接有拉簧,方轴下端固定有橡胶球;u形板腔内右侧板上有能转动的凸轮,方轴上处于u形板腔内的部分上有水平的小轴,凸轮转动能经小轴带动方轴上下移动。

    3、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敲击频率,所述的凸轮上有多个突出部。

    4、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小轴与凸轮外缘的摩擦,所述的小轴上安装有能转动的小轮。

    5、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转动凸轮,所述的凸轮的中心轴转动安装在u形板的右侧板上,u形板右侧板外侧有与凸轮的中心轴固定在一起的把手。

    6、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增强精修效果,使橡胶球在每次敲击汽车表面后能够反复对汽车表面施加压力,所述的方轴为空心的,方轴的腔内有能上下移动的配重块,配重块的两端与方轴端部之间连接有压簧。

    7、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通过对敲击组件的进一步改进,能够极大的避免手腕疲劳甚至拉伤,并且在保证敲击频率的情况下防止用力过度,方便快捷,大大提高汽车车皮的精修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维修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口向下的u形板(1),u形板(1)两侧的侧板下端外侧有与其垂直的折边(2),u形板(1)的上侧板上贯穿有竖直且能上下移动的方轴(3),方轴(3)上端与u形板(1)上侧板之间连接有拉簧,方轴(3)下端固定有橡胶球(4);u形板(1)腔内右侧板上有能转动的凸轮(5),方轴(3)上处于u形板(1)腔内的部分上有水平的小轴(6),凸轮(5)转动能经小轴(6)带动方轴(3)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维修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5)上有多个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维修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轴(6)上安装有能转动的小轮(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维修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5)的中心轴转动安装在u形板(1)的右侧板上,u形板(1)右侧板外侧有与凸轮(5)的中心轴固定在一起的把手(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维修整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轴(3)为空心的,方轴(3)的腔内有能上下移动的配重块(9),配重块(9)的两端与方轴(3)端部之间连接有压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维修整形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汽车整形橡胶锤需要手腕部位承受频繁敲击的任务,容易造成手部疲劳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开口向下的U形板,U形板两侧的侧板下端外侧有与其垂直的折边,U形板的上侧板上贯穿有竖直且能上下移动的方轴,方轴上端与U形板上侧板之间连接有拉簧,方轴下端固定有橡胶球;U形板腔内右侧板上有能转动的凸轮,方轴上处于U形板腔内的部分上有水平的小轴,凸轮转动能经小轴带动方轴上下移动;本技术结构巧妙,通过对敲击组件的进一步改进,能够极大的避免手腕疲劳甚至拉伤,并且在保证敲击频率的情况下防止用力过度,方便快捷,大大提高汽车车皮的精修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党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31215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96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