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园林景观,尤其涉及一种花境营造结构。
背景技术:
1、花境是在中国大中城市公共绿地的花卉应用形式。在公园、休闲广场、居住小区等绿地配置不同类型的花境,能极大地丰富视觉效果,满足景观多样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物种多样性。花境一般利用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栽植在树丛、绿篱、栏杆、绿地边缘、道路两旁及建筑物前,以带状自然式栽种。
2、传统花境为陆地景观,缺少水体景观,且浇灌需要专门设置管线或水车浇水,存在成本高、水资源浪费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花境营造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通过将花境布置在陆地与水体交界处,既能保留陆地花境的景观,又能增加水体花境景观;同时,花境临水布置便于浇灌,解决了水资源浪费,降低了浇灌成本。
2、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花境营造结构,该结构包括植物层模块和浇灌模块,所述植物层模块包括陆生植物层、湿生植物层和沉水植物层,所述陆生植物层布置在陆水交界处的陆地土壤上,所述湿生植物层布置在陆水交界处的水体土壤上,所述沉水植物层布置在深水层的水底土壤上;所述浇灌系统用于对陆生植物层进行浇灌,所述浇灌系统包括能源模块和浇灌模块,所述能源模块包括太阳能板,所述浇灌模块包括水泵和喷管,所述太阳能板安装在陆生植物层处的土壤上,所述太阳能板与水泵通过电连接,水泵安装在水体中,水泵通过浇灌管道与喷管连接,所述喷管设置在陆生植物层处。
4、进一步地,所述陆生植物层内种植的植物包括宿根草本、一、二年生草花、球根花卉和灌木。
5、进一步地,所述湿生植物层内种植的植物包括蒲苇、美人蕉和水葱。
6、进一步地,所述沉水植物层内种植的植物包括苦草、黑藻和金鱼藻。
7、进一步地,所述陆生植物层面积占植物层模块的50%-60%,所述球根花卉和灌木占投陆生植物层面积的50%-60%,所述宿根草本和一、二年生草花占陆生植物层面积的40%-50%。
8、进一步地,湿生植物层面积占植物层模块的20%-25%,所述湿生植物层的植物顶部不超过水体水面额0.5m,所述湿生植物层的种植区域在水下水深的0-0.5m处。
9、进一步地,所述沉水植物层的种植区域在水下0.5m-1.5m处,所述沉水植物层的植物顶部不超过水体水面。
10、基于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花境营造结构经过实践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一种花境营造结构通过将花境布置在陆地与水体交界处,既能保留陆地花境的景观,又能增加水体花境景观;同时,花境临水布置便于浇灌,解决了水资源浪费,降低了浇灌成本。
12、2.本实用新型一种花境营造结构的浇灌系统为太阳能驱动的浇灌装置,具有喷灌和滴灌功能,水源来自于水体,由太阳能驱动水泵抽提并浇灌,浇灌方便,节约能源。
1.一种花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植物层模块和浇灌模块,所述植物层模块包括陆生植物层、湿生植物层和沉水植物层,所述陆生植物层布置在陆水交界处的陆地土壤上,所述湿生植物层布置在陆水交界处的水体土壤上,所述沉水植物层布置在深水层的水底土壤上;所述浇灌系统用于对陆生植物层进行浇灌,所述浇灌系统包括能源模块和浇灌模块,所述能源模块包括太阳能板,所述浇灌模块包括水泵和喷管,所述太阳能板安装在陆生植物层处的土壤上,所述太阳能板与水泵通过电连接,水泵安装在水体中,水泵通过浇灌管道与喷管连接,所述喷管设置在陆生植物层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陆生植物层内种植的植物包括宿根草本、一、二年生草花、球根花卉和灌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生植物层内种植的植物包括蒲苇、美人蕉和水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花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层内种植的植物包括苦草、黑藻和金鱼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花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陆生植物层面积占植物层模块的50%-60%,所述球根花卉和灌木占投陆生植物层面积的50%-60%,所述宿根草本和一、二年生草花占陆生植物层面积的40%-5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花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湿生植物层面积占植物层模块的20%-25%,所述湿生植物层的植物顶部不超过水体水面额0.5m,所述湿生植物层的种植区域在水下水深的0-0.5m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花境营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水植物层的种植区域在水下0.5m-1.5m处,所述沉水植物层的植物顶部不超过水体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