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式锻造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20  47


    本技术涉及锻造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开式锻造模具。


    背景技术:

    1、锻造是利用锻压机械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形状和尺寸锻件的加工方法。通过锻造能消除金属的铸态疏松和焊合孔洞,使锻件的机械性能优于同样材料的铸件;故机械中一些负载高、工作条件严峻的重要零件多采用锻压制造。如汽配行业中的车用的无油空调压缩机的压缩部件,一般就采用锻造模具锻造成型的。该锻件也就是无油空调压缩机压缩部件的上部为圆柱或方柱等常规形状,而下部为蜗线形,换句话说,该锻件包括上部的柱体和下部的蜗形体。

    2、现有技术制备该压缩部件的锻造模具,它包括上模机构和下模机构,上模机构与锻压设备连接,上模机构设有下凸的压头;下模机构包括定模芯块,定模芯块设有相互连通的上腔室和蜗形下腔室,上腔室与压头的截面形状相互吻合,蜗形下腔室的高度要大于锻件下部蜗形体的高度。该锻造模具的工作过程为,将粗坯件放入下模机构的上腔室内,然后启动锻压设备经上模机构带动压头下压,将粗坯件硬挤入蜗形下腔室内以形成蜗形体。

    3、但,现有的定模芯块均为整体结构,当其内部的蜗形下腔室较深时,常导致锻造工件不易取出,影响后续工序进展。

    4、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易取出锻造工件的开式锻造模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式锻造模具,解决传统锻造模具中锻造工件不易取出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开式锻造模具,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及顶出组件,

    3、所述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块和压头,所述压头固定在所述上模块的底面;所述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块和多个动芯部,所述下模块位于所述上模块的下方且其顶面设有滑动插接槽,所述滑动插接槽的槽内壁自槽底至槽口向所述下模块外壁面方向倾斜且其槽底设有顶出孔;多个所述动芯部均位于所述滑动插接槽内且其相互远离的外壁面均与对应的所述滑动插接槽的槽内壁滑动抵接,多个所述动芯部相互靠近的内壁面上部均开设有开口相对布置的型槽且多个所述型槽可围成型孔;所述压头随所述上模块移动插入所述型孔后可在所述型孔内限定出一锻造型腔;所述顶出组件包括顶套和环形顶板,所述顶套滑动连接在所述顶出孔内且其顶端伸入所述滑动插接槽内;所述环形顶板平行置于所述滑动插接槽内且套固在所述顶套的顶端,所述环形顶板的顶面与多个所述动芯部的底面抵接且可推动多个所述动芯部分别沿对应的所述滑动插接槽的槽内壁倾斜方向滑动。

    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传统锻造模具的定模芯块分解成多个动芯部,由于多个动芯部相互靠近的内壁面上部均设有型槽且多个型槽可围成型孔,当压头随上模块插入型孔后可在型孔内限定出一锻造型腔,进而方便模具锻造工件;与此同时,利用环形顶板与多个动芯部抵触,由于多个动芯部相互远离的外壁面均与滑动插接槽槽壁接触且滑动插接槽槽壁均向远离其中芯的方向倾斜,当环形顶板推动多个动芯部沿对应的滑动插接槽槽壁滑行后,可以逐渐推开多个动芯部,露出锻造工件,便于操作人员夹取锻造工件。

    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6、进一步,多个所述动芯部均包括:模芯块和型芯块,多个所述模芯块置于所述滑动插接槽内且其相互远离的外壁面均与对应的所述滑动插接槽的槽内壁抵接,多个所述模芯块相互靠近的内壁面上部均设有安装槽;所述环形顶板的顶面与多个所述模芯块的底面接触;,多个所述型芯块分别可拆卸连接在多个所述安装槽上;多个所述型槽分别设在多个所述型芯块相互靠近的内壁面上。

    7、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多个型芯块可拆卸连接在多个模芯块的安装槽内,可以更换不同形状的型芯块,便于更换锻造不同的工件,提高锻造模具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8、进一步,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顶杆、顶块和顶头,多个所述模芯块相互靠近的内壁面下部均设有穿槽且多个所述穿槽可围成穿孔;所述顶杆滑动连接在所述顶套内且其顶端穿出所述顶套伸入所述穿孔内;多个所述模芯块相互靠近的内壁面中部均设有容置槽且多个所述容置槽可围成容置孔,所述容置孔与所述穿孔和所述型孔相互连通;所述顶块固定在所述顶杆的顶端且置于所述容置孔内;所述顶头固定在所述顶块的顶端且伸入所述型孔内;所述锻造型腔为所述压头和所述顶头插入所述型孔后的间隙。

    9、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顶杆滑行在顶套内,当环形挡板向上顶开多个模芯块后,由于锻造型腔为压头和顶头插入型孔后的间隙,可以继续提高顶杆、顶块和顶头的高度,从而将锻造工件顶高,提高锻造工件夹取的便捷性。

    10、进一步,所述顶出组件还包括销钉,所述顶杆靠近其底端的杆壁上设有固定孔;所述顶套靠近其底端的侧壁设有长条孔且所述长条孔沿所述顶套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销钉沿所述顶套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长条孔内且穿固在所述固定孔内。

    11、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销钉上下滑动连接在顶套的长条孔内且穿固在顶杆的固定孔内,既可以在推动顶套时带动顶杆移动,又可以单独推动顶杆移动。

    12、进一步,多个所述型芯块的底面均可在所述顶块的顶面滑行。

    13、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型芯块的底面滑行在顶块的顶面,可以提高型芯块滑行的稳定性。

    14、进一步,多个所述模芯块相互远离的外壁面均与对应的所述滑动插接槽的槽内壁随形。

    15、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模芯块相互远离的外壁面与滑动插接槽槽壁接触,可以提高模芯块滑行的稳定性。

    16、进一步,多个所述动芯部还均包括:导向条板,所述滑动插接槽的槽内壁对应多个所述模芯块分别设有多个导向槽,多个导向槽均沿所述滑动插接槽的槽内壁倾斜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导向条板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模芯块相互远离的外壁面上且分别滑行在多个所述导向槽内。

    17、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导向条板固定在多个模芯块相互远离的外壁面上并对应滑行在滑动插接槽槽壁上的导向槽内,可以提高模芯块滑行稳定性,避免模芯块晃动或偏航。

    18、进一步,还包括多个减重型块,多个所述模芯块相互靠近的端面均设有相对布置的减重槽,两两相邻的所述减重槽构成减重孔;多个所述型芯块相互靠近的端面均设有相对布置通过槽,两两相邻的所述通过槽构成通过孔且多个所述通过孔与多个所述减重孔相对布置;多个所述减重型块分别置于所述减重孔内且穿过对应所述通过孔伸入所述锻造型腔内。

    19、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减重型块穿过件通过孔伸入锻造型腔内,可以减轻锻件重量,减少加工余量,提高机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减重型块可以保持多个模芯块始终处于同一高度,提高开模或合模可靠性。

    20、进一步,还包括多个限位条块,所述滑动插接槽的槽内壁对应多个所述减重型块分别设有多个限位槽;多个所述限位条块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减重型块相互远离的外壁面上且分别滑动连接在多个所述限位槽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开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开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动芯部(22)均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3)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3)还包括销钉(36),所述顶杆(33)靠近其底端的杆壁上设有固定孔;所述顶套(31)靠近其底端的侧壁设有长条孔(311)且所述长条孔(311)沿所述顶套(3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销钉(36)沿所述顶套(3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长条孔(311)内且穿固在所述固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开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型芯块(222)的底面均可在所述顶块(34)的顶面滑行。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模芯块(221)相互远离的外壁面均与对应的所述滑动插接槽(211)的槽内壁随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开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动芯部(22)还均包括导向条板(223),所述滑动插接槽(211)的槽内壁对应多个所述模芯块(221)分别设有多个导向槽(2112),多个导向槽(2112)均沿所述滑动插接槽(211)的槽内壁倾斜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导向条板(223)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模芯块(221)相互远离的外壁面上且分别滑行在多个所述导向槽(2112)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开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减重型块(4),多个所述模芯块(221)相互靠近的端面均设有相对布置的减重槽(2214),两两相邻的所述减重槽(2214)构成减重孔;多个所述型芯块(222)相互靠近的端面均设有相对布置通过槽,两两相邻的所述通过槽构成通过孔且多个所述通过孔与多个所述减重孔相对布置;多个所述减重型块(4)分别置于所述减重孔内且穿过对应所述通过孔伸入所述锻造型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开式锻造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限位条块(5),所述滑动插接槽(211)的槽内壁对应多个所述减重型块(4)分别设有多个限位槽(2113);多个所述限位条块(5)分别固定在多个所述减重型块(4)相互远离的外壁面上且分别滑动连接在多个所述限位槽(2113)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开式锻造模具,属于锻造模具技术领域,包括:上模组件、下模组件及顶出组件,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块和固定在上模块底面的压头;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块和多个动芯部,下模块的顶面设有滑动插接槽;多个动芯部相对滑动连接在滑动插接槽内;顶出组件包括顶套和环形顶板;所述顶套活动穿入滑动插接槽内;环形顶板套固在顶套上且推动多个动芯部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本技术利用环形顶板与多个动芯部抵触,当环形顶板推动多个动芯部沿对应的滑动插接槽槽壁滑行后,可以逐渐推开多个动芯部,露出锻造工件,便于操作人员夹取锻造工件。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波,郭奉彬,刘小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航桥新材料科技(滨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19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96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