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固件打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20  37


    本技术涉及电动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紧固件打入机。


    背景技术:

    1、一般情况下,紧固件打入机包括储能单元、驱动单元及冲击单元,冲击单元在储能单元所释放的能量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紧固件打入工件。驱动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啮合齿,冲击单元包括多个第二啮合齿,在紧固件打入机工作的过程中,驱动单元的多个第一啮合齿与冲击单元的多个第二啮合齿依次啮合,驱动单元驱动冲击单元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使得储能单元储存能量,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紧固件打入机在进行紧固件打入动作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卡钉的情况,在卡钉时,冲击单元可能不能停在可以与驱动单元正确啮合的位置,导致紧固件打入机无法正常工作。

    2、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紧固件打入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运行稳定、顺畅的紧固件打入机。

    2、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紧固件打入机,所述紧固件打入机包括:

    3、储能单元,用于储存打击能量;

    4、冲击单元,接收所述储能单元的能量,将紧固件沿第一方向打入工件;

    5、推进单元,驱动所述冲击单元运动;

    6、驱动单元,为所述推进单元与所述冲击单元提供动力;

    7、所述冲击单元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初始位置、第一过渡位置、第二过渡位置及储能位置;所述推进单元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过渡位置的第一位置及对应于所述第二过渡位置的第二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冲击单元与所述推进单元处于未配合状态;在所述第一过渡位置,所述冲击单元与所述推进单元配合;在所述第二过渡位置,所述冲击单元与所述推进单元脱离配合;

    8、当所述冲击单元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冲击单元配合并驱动所述冲击单元运动,所述冲击单元运动预设距离后,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推进单元配合并驱动所述推进单元运动,所述推进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与所述冲击单元配合并驱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第一过渡位置向所述第二过渡位置运动;

    9、所述紧固件打入机还包括复位单元,所述复位单元提供所述推进单元自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复位力。

    10、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单元到达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后,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向所述储能位置运动。

    11、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打入机还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对所述储能单元、所述冲击单元、所述推进单元及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支撑;

    12、所述复位单元具有相反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支撑单元相连,所述第二端与所述推进单元相连。

    1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与驱动机构,所述电机为所述驱动机构提供动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包括沿圆周设置的配合区域和非配合区域;

    14、所述配合区域与所述推进单元齿配合,形成啮合状态。

    15、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单元包括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啮合结构与第二啮合结构,所述第一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以推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第一过渡位置运动,所述第二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凸出部配合以推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向所述储能位置运动。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啮合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配合状态和脱离配合状态;当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啮合结构处于脱离配合状态时,所述冲击单元在所述储能单元释放的打击能量的作用下将所述紧固件打入所述工件。

    17、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所述推进单元与所述驱动轮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推进单元包括啮合齿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复位单元位于所述啮合齿区背向所述驱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18、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单元与所述冲击单元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

    19、进一步的,所述推进单元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呈开放状,所述冲击单元包括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20、在所述推进单元自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冲击单元被所述推进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推动。

    21、进一步的,所述紧固件打入机还包括缓冲件,所述推进单元在所述复位单元的作用下复位后抵靠所述缓冲件。

    22、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紧固件打入机,所述紧固件打入机包括:

    23、储能单元,用于储存打击能量;

    24、冲击单元,接收所述储能单元的能量,将紧固件沿第一方向打入工件;

    25、推进单元,驱动所述冲击单元运动;

    26、驱动单元,为所述推进单元与所述冲击单元提供动力;

    27、所述冲击单元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初始位置、第一过渡位置、第二过渡位置及储能位置;所述推进单元具有对应于所述第一过渡位置的第一位置及对应于所述第二过渡位置的第二位置;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冲击单元与所述推进单元处于未配合状态;在所述第一过渡位置,所述冲击单元与所述推进单元配合;在所述第二过渡位置,所述冲击单元与所述推进单元脱离配合;

    28、当所述冲击单元位于所述初始位置时,所述驱动单元同时驱动所述冲击单元及所述推进单元运动,所述推进单元在所述第一位置处与所述冲击单元配合并驱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第一过渡位置向所述第二过渡位置运动;

    29、所述紧固件打入机还包括复位单元,所述复位单元提供所述推进单元自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复位力。

    30、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单元到达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后,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向所述储能位置运动。

    31、进一步的,所述推进单元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呈开放状,所述冲击单元包括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32、在所述推进单元自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冲击单元被所述推进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推动。

    33、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与驱动机构,所述电机为所述驱动机构提供动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包括沿圆周设置的配合区域和非配合区域;

    34、所述配合区域与所述推进单元齿配合,形成啮合状态。

    35、进一步的,所述冲击单元包括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啮合结构与第二啮合结构;所述第一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以推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第一过渡位置运动;所述第二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凸出部配合以推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向所述储能位置运动。

    36、再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紧固件打入机,所述紧固件打入机包括:

    37、储能单元,用于储存打击能量;

    38、冲击单元,接收所述储能单元的能量,将紧固件沿第一方向打入工件,所述冲击单元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排列的初始位置、第一过渡位置、第二过渡位置及储能位置;

    39、推进单元,驱动所述冲击单元运动,所述推进单元具有起始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过渡位置的第一位置及对应于所述第二过渡位置的第二位置;

    40、驱动单元,为所述推进单元与所述冲击单元提供动力;

    41、在所述初始位置,所述冲击单元与所述推进单元处于未配合状态;在所述第一过渡位置,所述冲击单元与所述推进单元配合;在所述第二过渡位置,所述冲击单元与所述推进单元脱离配合;

    42、所述驱动单元配置为驱动所述推进单元及所述冲击单元运动,在所述推进单元自所述起始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推进单元追赶所述冲击单元且在到达所述第一位置后与所述冲击单元配合,所述推进单元驱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第一过渡位置向所述第二过渡位置运动;

    43、所述紧固件打入机还包括复位单元,所述复位单元提供所述推进单元自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的复位力。

    44、本技术中,驱动单元与推进单元配合,推进单元与冲击单元配合,即驱动单元通过推进单元间接驱动冲击单元;且推进单元可以单独通过复位单元复位,当冲击单元因卡钉停在异常位置时,驱动单元可以始终与推进单元正确配合,并将推进单元驱动至冲击单元所停留的异常位置,从而使得推进单元与冲击单元重新正确配合。


    技术特征:

    1.一种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打入机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单元到达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后,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向所述储能位置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打入机还包括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对所述储能单元、所述冲击单元、所述推进单元及所述驱动单元进行支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与驱动机构,所述电机为所述驱动机构提供动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包括沿圆周设置的配合区域和非配合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单元包括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啮合结构与第二啮合结构,所述第一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以推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第一过渡位置运动,所述第二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凸出部配合以推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向所述储能位置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啮合结构具有与所述第二凸出部的配合状态和脱离配合状态;当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二啮合结构处于脱离配合状态时,所述冲击单元在所述储能单元释放的打击能量的作用下将所述紧固件打入所述工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所述推进单元与所述驱动轮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所述推进单元包括啮合齿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复位单元位于所述啮合齿区背向所述驱动轮的一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单元与所述冲击单元沿第三方向排列,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单元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呈开放状,所述冲击单元包括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打入机还包括缓冲件,所述推进单元在所述复位单元的作用下复位后抵靠所述缓冲件。

    11.一种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打入机包括: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单元到达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后,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向所述储能位置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单元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上呈开放状,所述冲击单元包括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电机与驱动机构,所述电机为所述驱动机构提供动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包括沿圆周设置的配合区域和非配合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单元包括第一凸出部与第二凸出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啮合结构与第二啮合结构;所述第一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以推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第一过渡位置运动;所述第二啮合结构与所述第二凸出部配合以推动所述冲击单元自所述第二过渡位置向所述储能位置运动。

    16.一种紧固件打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打入机包括:


    技术总结
    一种紧固件打入机,包括冲击单元、推进单元、驱动单元及复位单元。冲击单元具有初始位置、第一过渡位置、第二过渡位置及储能位置,推进单元具有对应于第一过渡位置的第一位置及对应于第二过渡位置的第二位置。在初始位置,冲击单元与推进单元处于未配合状态;在第一过渡位置,冲击单元与推进单元配合;在第二过渡位置,冲击单元与推进单元脱离配合。当冲击单元位于初始位置时,驱动单元与冲击单元配合并驱动冲击单元运动,冲击单元运动预设距离后,驱动单元与推进单元配合并驱动推进单元运动,推进单元在第一位置处与冲击单元配合并驱动冲击单元自第一过渡位置向第二过渡位置运动。复位单元提供推进单元自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运动的复位力。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久维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95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