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及高速投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15  8


    【】本技术涉及投料小车,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及高速投料系统。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在加工车间中,经常需要将物料投送至托盘中,以使物料被托盘承接后带动至预设工位进行加工。很多时候,为了节约成本,会采用人工投料的方式。然而,在面对高速运动的托盘输送线(例如输送速度超过0.8m/s)时,人工投料至托盘的方式便难以达到精准高效的使用要求,从而不能保证投料效能。

    2、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及高速投料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及高速投料系统,旨在改善人工投料方式在高速输送时不够精准高效的问题,从而保证投料效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同步投料小车,用于将物料投送至分拣线上,包括固定架、设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一平移组件及设于所述第一平移组件上的第二平移组件;

    3、所述第一平移组件包括均设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上,以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在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4、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上的安装支架以及均设于所述安装支架上的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固定筒以及套设于一对所述固定筒上的输送带;

    5、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接受同步信号,以使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二平移组件与分拣线速度一致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输送带绕着一对所述固定筒运行,以将放置于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上的物料投送至分拣线的预定位置。

    6、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个预定大小的向上倾斜的夹角。

    7、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架设于所述固定架上且平行间隔设置的一对直线导杆、分别可滑动连接于所述一对直线导杆上的一对安装块、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一侧的从动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从动件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通过同步件套设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一对安装块上且与所述同步件固定连接;所述一对直线导杆所处的平面与水平面呈预定大小的向上倾斜的夹角。

    8、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安装块均包括安装条、设于所述安装条两端的支撑块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条底部的滑块;所述滑块开设有与所述直线导杆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滑槽抱持在所述直线导杆上。

    9、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均为链轮,所述同步件为链带;所述安装条还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链带的预设部位固定连接。

    10、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滑槽的内壁沿轴向开设有多条贯穿两端的透气孔。

    11、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固定板,一对所述固定筒分别将一对所述固定板的两端进行连接;一对所述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向外垂直设有固定裙边;所述固定裙边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块连接。

    12、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挡板;当所述第二平移组件被所述第一平移组件驱动时,所述挡板用于带动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的物料同向移动。

    13、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带上还设有鳍片;所述鳍片用于推动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的物料向斜上方移动。

    14、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架在相对于所述直线导杆的两端部位分别设有一对第一导向筒与一对第二导向筒;所述从动件设于所述一对第一导向筒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一对第二导向筒之间;一对所述第一导向筒与一对所述第二导向筒同时绕设有皮带线;所述皮带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一对所述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

    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高速投料系统,包括分拣线以及如上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高速同步投料小车;所述分拣线包括机架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多个收料托盘;所述收料托盘靠近所述高速同步投料小车的一端向上倾斜预设角度,且高度小于所述输送带靠近所述分拣线一端的高度;所述多个收料托盘在所述机架上匀速运动;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在初始位置接收物料,所述第一平移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加速移动,当所述第二平移组件的移动速度与所述收料托盘的移动速度相一致时,所述第二平移组件用于将物料投放至最接近的一个所述收料托盘内。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及高速投料系统,通过使第二平移组件在初始位置接收物料,第一平移组件用于带动第二平移组件加速移动,当第二平移组件的移动速度与收料托盘的移动速度相一致时,第二平移组件用于将物料投放至最接近的一个收料托盘内,因此,当物料通过人工投放至第二平移组件的输送带的任意位置时,物料在输送带被加速至与分拣线相同速度或陪跑一段距离(保持相对静止)后再投料,使得第二平移组件能够精准高效的将物料投放至其中一个收料托盘内,以自动同步追踪高速投料取代人力伤神费力的手动追踪投料,大幅提升了上包投料的效率及准确性。另外,在优选实施例中,还可根据输送带与收料托盘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将输送带的上表面向上倾斜一定角度,精细计算输送带上的物料在收料托盘内的入料落点,且确保物料在未加速到位前不会从输送带上滚出。



    技术特征:

    1.一种高速同步投料小车,用于将物料投送至分拣线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设于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一平移组件及设于所述第一平移组件上的第二平移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的上表面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个预定大小的向上倾斜的夹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固定架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架设于所述固定架上且平行间隔设置的一对直线导杆、分别可滑动连接于所述一对直线导杆上的一对安装块、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架远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一侧的从动件;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通过联轴器设有第一齿轮,所述从动件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通过同步件套设连接;所述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一对安装块上且与所述同步件固定连接;所述一对直线导杆所处的平面与水平面呈预定大小的向上倾斜的夹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块均包括安装条、设于所述安装条两端的支撑块以及设于所述安装条底部的滑块;所述滑块开设有与所述直线导杆相适配的滑槽;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滑槽抱持在所述直线导杆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均为链轮,所述同步件为链带;所述安装条还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链带的预设部位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固定板,一对所述固定筒分别将一对所述固定板的两端进行连接;一对所述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向外垂直设有固定裙边;所述固定裙边与对应的所述支撑块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向上延伸形成挡板;当所述第二平移组件被所述第一平移组件驱动时,所述挡板用于带动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的物料同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上还设有鳍片;所述鳍片用于推动放置于所述输送带上的物料向斜上方移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在相对于所述直线导杆的两端部位分别设有一对第一导向筒与一对第二导向筒;所述从动件设于所述一对第一导向筒之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于所述一对第二导向筒之间;一对所述第一导向筒与一对所述第二导向筒同时绕设有皮带线;所述皮带线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一对所述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

    10.一种高速投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拣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高速同步投料小车;所述分拣线包括机架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多个收料托盘;所述收料托盘靠近所述高速同步投料小车的一端向上倾斜预设角度,且高度小于所述输送带靠近所述分拣线一端的高度;所述多个收料托盘在所述机架上匀速运动;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在初始位置接收物料,所述第一平移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平移组件加速移动,当所述第二平移组件的移动速度与所述收料托盘的移动速度相一致时,所述第二平移组件用于将物料投放至最接近的一个所述收料托盘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高速同步投料小车及高速投料系统,包括固定架、第一平移组件及第二平移组件;第一平移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传动组件;第二平移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一传动组件上的安装支架以及均设于安装支架上的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包括一对平行间隔设置的固定筒以及套设于一对固定筒上的输送带;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接受同步信号,以使第一驱动电机驱动第二平移组件与分拣线速度一致后,第二驱动电机驱动输送带绕着一对固定筒运行,以将放置于输送带的上表面上的物料投送至分拣线的预定位置。本技术以自动同步追踪高速投料取代人力伤神费力的手动追踪投料,大幅提升了上包投料的效率及准确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佳铭,吴福生,王海风,王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晶测自动化(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93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