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电缆敷设,具体为一种电缆防爆盒。
背景技术:
1、电缆敷设是指沿经勘査的路由布放、安装电缆以形成电缆线路的过程。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架空、地下(管道和直埋)、水底、墙壁和隧道等几种敷设方式。合理选择电缆的敷设方式对保证线路的传输质量、可靠性和施工维护等都是十分重要的;长途通信电缆为保证其通信安全可靠,一般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市内主干电缆(中继和用户主干电缆)为保证其通信安全可靠、安装更换方便和市容美观等,一般采用管道敷设方式。市内配线电缆可采用架空和墙壁敷设方式,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将逐步为管道敷设方式所取代。
2、在电缆敷设时,需要将电缆的接头加上防爆盒,防止电缆接头短路时产生爆炸,现有的电缆防爆盒采用在安装时加入密封胶凝固在电缆接头外侧,虽然能起到防爆效果,可是当电缆接头短路产生热量使密封胶融化,可能会使电缆接头与空气接触,造成爆炸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缆防爆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缆防爆盒,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底部固定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侧中部均设有密封胶袋,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侧中部设有用于防爆的二次防爆组件;
3、其中,二次防爆组件对电缆接头进行防爆,电缆短路时,二次防爆组件将密封胶袋内胶水排到电缆接头处进行二次防爆。
4、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内侧中部位于密封胶袋位置处固定有卡块。
5、进一步的,所述二次防爆组件包括固定在上壳体内侧靠近密封胶袋位置处固定的导杆,所述导杆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侧与上壳体内侧一端之间连接有压缩件,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接头罩,两个所述接头罩位于电缆接头外侧位置处,两个所述接头罩之间设有包裹密电缆接头的封胶块,所述滑块顶端固定有用于划破密封胶袋底部的划刀,所述二次防爆组件在下壳体内的结构与上壳体内二次防爆组件的结构一样。
6、进一步的,所述导杆包括设置在与密封胶袋贴合的顶杆,所述顶杆两端与上壳体内侧两端之间连接有低杆,所述低杆与顶杆之间连接有过渡滑道,所述压缩件位于低杆外侧,所述封胶块长度大于顶杆长度,初始状态,滑块位于低杆外侧且划刀不与密封胶袋底部接触。
7、进一步的,所述滑块内侧设有滚珠,过渡滑道呈倾斜状,所述顶杆和低杆与过渡滑道连接处均倒圆角。
8、进一步的,所述接头罩中部开设有电缆口,接头罩外侧呈半圆状。
9、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上壳体和下壳体端部固定有固定环。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二次防爆组件的使用,可以在密封胶熔化时,再次将密封胶袋内胶水排到电缆接头外侧,使电缆接头不会与空气接触,阻碍爆炸的产生。
1.一种电缆防爆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所述上壳体(1)底部固定有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侧中部均设有密封胶袋(3),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侧中部设有用于防爆的二次防爆组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防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内侧中部位于密封胶袋(3)位置处固定有卡块(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防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防爆组件(4)包括固定在上壳体(1)内侧靠近密封胶袋(3)位置处固定的导杆(41),所述导杆(41)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滑块(42),所述滑块(42)一侧与上壳体(1)内侧一端之间连接有压缩件(43),两个所述滑块(42)之间连接有接头罩(44),两个所述接头罩(44)位于电缆接头外侧位置处,两个所述接头罩(44)之间设有包裹电缆接头的封胶块,所述滑块(42)顶端固定有用于划破密封胶袋(3)底部的划刀(45),所述二次防爆组件(4)在下壳体(2)内的结构与上壳体(1)内二次防爆组件(4)的结构一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防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41)包括设置在与密封胶袋(3)贴合的顶杆(41a),所述顶杆(41a)两端与上壳体(1)内侧两端之间连接有低杆(41b),所述低杆(41b)与顶杆(41a)之间连接有过渡滑道(41c),所述压缩件(43)位于低杆(41b)外侧,所述封胶块长度大于顶杆(41a)长度,初始状态,滑块(42)位于低杆(41b)外侧且划刀(45)不与密封胶袋(3)底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防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2)内侧设有滚珠,过渡滑道(41c)呈倾斜状,所述顶杆(41a)和低杆(41b)与过渡滑道(41c)连接处均倒圆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防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罩(44)中部开设有电缆口,接头罩(44)外侧呈半圆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防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上壳体(1)和下壳体(2)端部固定有固定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