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13  9


    本技术属于探针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


    背景技术:

    1、新能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其质量决定了汽车的行程和寿命,因此在新能源电池生产后需对其进行电性检测。

    2、探针是一种用于对产品进行电性测试的仪器,通过探针与测试点接触来获得相关的电性参数。

    3、但一般的探针结构简单,仅能检测电池的单个数据,且在检测时容易因受力过大而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滑筒,所述滑筒内滑动设置有贯穿底板的电流传导探针,所述电流传导探针包括第一针杆和第一端头,所述第一端头的直径大于第一针杆的直径,所述底板朝向第一端头的面上向内凹陷形成凹陷槽,所述第一端头和凹陷槽相向的面上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针杆的内部开设有一通槽,所述通槽内滑动设置有电压采集探针,所述电压采集探针外包裹有绝缘层。

    4、优选的,所述滑筒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内螺纹连接有一外周壁上开设有螺纹槽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上开设有一贯穿其直径方向的通孔,所述电压采集探针上开设有一条形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一贯穿条形孔的连接杆,所述条形孔内设置有弹性件。

    5、优选的,所述电压采集探针包括第二端头和第二针杆,所述第二端头呈长条形,所述第一端头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端头相适配的条形槽。

    6、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头上的探测点呈四棱锥状,所述第二端头上的探测点呈三棱柱状。

    7、优选的,还包括套设于螺纹筒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线槽。

    8、优选的,所述第一针杆的外周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凹槽,所述滑筒内的容纳空间的横截面与第一针杆的横截面相对应。

    9、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头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环形槽。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流传导探针传导电流,通过电压采集探针检测电压,两者使用单独线缆,通过绝缘层相互隔绝,通过滑动的方式使得电流传导探针和电压采集探针在受力过大时会向内滑动,不易因受力过大而发生损坏,通过凹槽和滑筒的配合使得电流传导探针不易发生转动,通过连接杆、通孔和条形孔的配合使得电压采集探针不易发生转动。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滑筒,所述滑筒内滑动设置有贯穿底板的电流传导探针,所述电流传导探针包括第一针杆和第一端头,所述第一端头的直径大于第一针杆的直径,所述底板朝向第一端头的面上向内凹陷形成凹陷槽,所述第一端头和凹陷槽相向的面上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针杆的内部开设有一通槽,所述通槽内滑动设置有电压采集探针,所述电压采集探针外包裹有绝缘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筒远离底板的一侧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内螺纹连接有一外周壁上开设有螺纹槽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上开设有一贯穿其直径方向的通孔,所述电压采集探针上开设有一条形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一贯穿条形孔的连接杆,所述条形孔内设置有弹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采集探针包括第二端头和第二针杆,所述第二端头呈长条形,所述第一端头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二端头相适配的条形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上的探测点呈四棱锥状,所述第二端头上的探测点呈三棱柱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螺纹筒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若干线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针杆的外周壁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一凹槽,所述滑筒内的容纳空间的横截面与第一针杆的横截面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头的外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环形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电池的测试探针,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一侧设置有滑筒,所述滑筒内滑动设置有贯穿底板的电流传导探针,所述电流传导探针包括第一针杆和第一端头,所述第一端头的直径大于第一针杆的直径,所述底板朝向第一端头的面上向内凹陷形成凹陷槽,所述第一端头和凹陷槽相向的面上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针杆的内部开设有一通槽,所述通槽内滑动设置有电压采集探针,所述电压采集探针外包裹有绝缘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电流传导探针传导电流,通过电压采集探针检测电压,两者使用单独线缆,通过绝缘层相互隔绝。

    技术研发人员:刘朝英,余新文,王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微米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229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92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