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排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1、城市建筑的下水道入口处排水时,通常在下水管道的入口处安装排水结构,其中,常用的排水结构有整流格栅装置,能迅速排出地面雨水,且格栅具有整流作用,避免形成过大的漩涡,稳定下水管道处的水位,并能有效阻挡较大杂物,在建筑领域应用广泛。但其格栅结构在拦截杂质时容易被泥沙或杂物等堵塞,影响排水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以解决现有的排水结构容易被泥沙或杂物堵塞,影响排水效率的问题。
2、本发明的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包括排水管和格栅组件;排水管竖直设置且固定于建筑物的地面以下,排水管上端设置有水平且位于排水管外侧的支撑环;格栅组件包括安装环、格栅筒、变形板、橡胶膜和封堵块;格栅筒沿竖直设置且沿竖向方向滑动安装于排水管内侧,格栅筒周壁上开设有多个用于进水的格栅孔;安装环内圈固定于格栅筒外圈上侧,且位于支撑环上方;变形板有多个,绕安装环周向间隔分布,且均固定于安装环;变形板为可形变材料,且初始状态下其下端抵接于支撑环上侧;橡胶膜连接于安装环内圈,且封堵格栅筒上端;橡胶膜上开设有连通格栅筒内外的进水孔;封堵块安装于橡胶膜下侧且不可形变;初始状态下,橡胶膜中部向上凸起,且封堵块封堵进水孔;橡胶膜在其上侧水流压力下中部向下凹陷,并使封堵块打开进水孔。
4、可选地,变形板包括两个形状相同且叠加配合的变形片,两个变形片上侧固定于安装环;安装环在其上侧水流压力和橡胶膜的带动下向下移动时,使同一变形板的两个变形片下侧相互远离。
5、可选地,变形板和格栅筒周壁上的格栅孔一一对应,使得相邻两个变形板的间隙与格栅孔交错分布。
6、可选地,封堵块的上侧为向上凸起的弧面,并与初始状态下的橡胶膜下侧贴合。
7、可选地,封堵块在安装环周向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安装环的内圈。
8、可选地,变形板远离安装环中心的一侧为第一斜面,且第一斜面从上往下向远离安装环中心一侧倾斜。
9、可选地,变形板的第一斜面下端超出支撑环的边缘。
10、可选地,变形板靠近支撑环的一面为第二斜面,从远离安装环中心的一侧到靠近安装环中心的一侧,第二斜面与支撑环的距离逐渐增加。
11、可选地,安装环上侧设置有整圈的拦截栅栏,拦截栅栏位于橡胶膜的外圈,用于拦截橡胶膜周向方向的杂物。
12、可选地,排水管上端设置有沉头孔,格栅筒滑动安装于沉头孔的侧壁,且沉头孔的底部限定格栅筒向下移动的极限位置。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设置格栅筒将水流分散后从排水管排出,避免水流形成较大漩涡,在雨水较多时,橡胶膜能够形变打开进水孔,加快排水进度。进一步地,利用安装环在水压作用下的向下移动使变形板变形,对支撑环上侧且相邻两个变形板之间的进水位置进行刮擦,使泥土随水流排走,防止进水位置产生堵塞。且橡胶膜在其中部向上凸起进行复位的过程中,将其上侧的水流向周围推出,对其周围的杂物进行冲刷,减少杂物在其边缘的堆积,进而进一步防止进水位置产生堵塞。
1.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管和格栅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变形板包括两个形状相同且叠加配合的变形片,两个变形片上侧固定于安装环;安装环在其上侧水流压力和橡胶膜的带动下向下移动时,使同一变形板的两个变形片下侧相互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变形板和格栅筒周壁上的格栅孔一一对应,使得相邻两个变形板的间隙与格栅孔交错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封堵块的上侧为向上凸起的弧面,并与初始状态下的橡胶膜下侧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封堵块在安装环周向方向上的尺寸小于安装环的内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变形板远离安装环中心的一侧为第一斜面,且第一斜面从上往下向远离安装环中心一侧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变形板的第一斜面下端超出支撑环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变形板靠近支撑环的一面为第二斜面,从远离安装环中心的一侧到靠近安装环中心的一侧,第二斜面与支撑环的距离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安装环上侧设置有整圈的拦截栅栏,拦截栅栏位于橡胶膜的外圈,用于拦截橡胶膜周向方向的杂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建筑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管上端设置有沉头孔,格栅筒滑动安装于沉头孔的侧壁,且沉头孔的底部限定格栅筒向下移动的极限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