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电加热杯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09  6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杯,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电加热杯加热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电加热杯主要分为家用和车用两种,家用即以市电供电,通过连接220v电源进行加热;车用加热杯则采用车内电源供电,常见的供电电压为12v、24v和36v。而由于加热杯相较于传统的电热壶更加便携,因此车用的电加热杯在市面上占比逐年升高。现有的车载电加热杯在使用时,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加热功率较小,由于车内连接点烟器电源后,最大的输出功率通常不足200w,因此在使用时,将一整杯水烧至沸腾时间通常在15min以上,等待时间较长,而因车内电源的输出功率限制,又难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车载电加热杯加热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大大增加加热功率,缩短电加热杯的加热时间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电加热杯加热结构,包括电池组和发热部,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发热部之间通过接电连接件连接;

    4、所述电池组由若干个可充电的电池模块组成;

    5、所述发热部上设置有多条发热回路,且每条所述发热回路分别连接一个电池模块。

    6、作为优选,所述发热部为石墨烯发热膜、电阻发热丝和pi发热膜中的一种。

    7、作为优选,所述电池组上设置有主接电件和副接电件,其中每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正极分别与一个所述副接电件连接,所述主接电件分别与每个所述电池模块的负极连接。

    8、作为优选,所述发热部上设置有主接电部,该主接电部与所述主接电件连接,所述主接电部分别与所述发热回路的一端连接,每条所述发热回路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副接电件连接。

    9、作为优选,所述电池组内部设置有隔温垫层,且该电池组表面设置有充电接线孔。

    10、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并联多块可充电电池的电池组,将电池分组后分别连接发热回路,通过增加发热回路的方式增加加热功率,从而缩短电加热杯的烧水时间;

    11、2、将该装置设置在电加热杯内部后,可配合常规的车内电源使用,由车内电源连接传统发热体后作为主加热结构,配合该装置作为副加热结构,进一步提高电加热杯的发热功率,缩短电加热杯的烧水时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电加热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1)和发热部(3),所述电池组(1)与所述发热部(3)之间通过接电连接件(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电加热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3)为石墨烯发热膜、电阻发热丝和pi发热膜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电加热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1)上设置有主接电件和副接电件,其中每个所述电池模块的正极分别与一个所述副接电件连接,所述主接电件分别与每个所述电池模块的负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车载电加热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3)上设置有主接电部(4),该主接电部(4)与所述主接电件连接,所述主接电部(4)分别与所述发热回路(5)的一端连接,每条所述发热回路(5)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副接电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车载电加热杯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1)内部设置有隔温垫层,且该电池组(1)表面设置有充电接线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电加热杯加热结构,包括电池组和发热部,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发热部之间通过接电连接件连接;所述电池组由若干个可充电的电池模块组成;所述发热部上设置有多条发热回路,且每条所述发热回路分别连接一个电池模块。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并联多块可充电电池的电池组,将电池分组后分别连接发热回路,通过增加发热回路的方式增加加热功率,从而缩短电加热杯的烧水时间;将该装置设置在电加热杯内部后,可配合常规的车内电源使用,由车内电源连接传统发热体后作为主加热结构,配合该装置作为副加热结构,进一步提高电加热杯的发热功率,缩短电加热杯的烧水时间。

    技术研发人员:刘良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余姚市佳睿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7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89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