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07  40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1、嵌入式冰箱一般是将冰箱整体嵌入定制的容纳柜内,为了提高冰箱嵌入外部容纳柜的贴合性,冰箱外壁和容纳柜内壁的缝隙一般均设置很小,则此时冰箱箱门打开时,转动的箱门铰接竖直边很容易撞到外部容纳柜内壁上。受到容纳柜的空间限制,为了确保门体能够有效地打开,就需要在开门过程中门体的角部不能过多超出箱体的尺寸。

    2、目前,为了满足嵌入式的需求,大多通过在箱门和箱体其中之一上设置双轴,另一个上设置与双轴相配合的导向结构来控制箱门在旋转打开的同时向内移动,以满足嵌入式的安装需求。在双轴与导向结合配合的设置下使箱门在打开过程中向内移动,以确保在开门过程中门体的角部不能过多超出箱体的尺寸。

    3、而在对嵌入式冰箱所嵌入容纳柜进行定制时,以冰箱箱门关闭时,箱门的前壁与容纳柜开口端所在平面保持平齐为标准,以使冰箱尺寸与容纳柜尺寸适配,实现隐藏式的平嵌安装。在实现嵌入式冰箱的箱门能够顺利打开不与容纳柜内壁相干涉的前提下,随着冰箱箱门打开角度增大,箱门的前壁与与之相邻的容纳柜靠近其开口的端部靠近;待箱门的前壁与与之相邻的容纳柜靠近其开口的端部相接触时,门体打开至极限位置。综上,安装于容纳柜内的冰箱箱门所能打开的极限角度受为实现冰箱隐藏式安装的容纳柜尺寸及冰箱外壁与容纳柜内壁的缝隙的限制,安装于容纳柜内的冰箱箱门所能打开的极限角度小,不方便用户取放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请多技术问题之一。

    2、为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冰箱,该冰箱的铰链组件使得放置于容纳柜中的门体能够打开至更大角度。

    3、根据本技术的冰箱,其包括:

    4、箱体,其限定出具有取放口的储藏室;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

    5、门体,其具有在所述门体关闭时远离所述箱体的门前壁、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且与所述门前壁相连接的门侧壁;

    6、铰链组件,其连接所述箱体和门体,以使所述门体能够相对所述箱体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取放口;所述铰链组件包括:

    7、铰链板,其包括连接到所述箱体上并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连接部、从所述连接部向前延伸的延伸部;

    8、第一轴和第二轴,其设于所述延伸部上;

    9、引导部和导向部,其设于所述门体上,并靠近所述门侧壁;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引导部相配合,所述第二轴与所述导向部相配合;

    10、所述引导部由其远离所述门侧壁的一端先向远离所述门侧壁并靠近所述门侧壁的方向延伸,再向靠近所述门前壁和门侧壁的方向延伸;

    11、其中,所述引导部远离所述门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第一引导边界点z1,所述引导部靠近所述门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第二引导边界点z2,所述引导部与门前壁的距离最大点记为第三引导边界点z3;

    12、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门前壁的距离记为第一引导前距dp1,所述第二引导边界点z2与门前壁的距离记为第二引导前距dp2,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门前壁的距离记为第三引导前距dp3;

    13、其中,|dp1-dp2|属于2mm~6mm其中任一值;dp3-dp2属于8mm~18mm其中任一值;

    14、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引导部移动,所述第二轴相对所述导向部移动。

    15、一种冰箱,其包括:

    16、箱体,其限定出具有取放口的储藏室;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体侧壁和第二体侧壁;

    17、门体,其具有在所述门体关闭时远离所述箱体的门前壁、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且与所述门前壁相连接的门侧壁;

    18、铰链组件,其连接所述箱体和门体,以使所述门体能够相对所述箱体转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取放口;所述铰链组件包括:

    19、铰链板,其包括连接到所述箱体上并靠近所述第一体侧壁的连接部、从所述连接部向前延伸的延伸部;

    20、第一轴和第二轴,其设于所述延伸部上;

    21、引导部和导向部,其设于所述门体上,并靠近所述门侧壁;所述第一轴与所述引导部相配合,所述第二轴与所述导向部相配合;

    22、所述引导部由其远离所述门侧壁的一端先向远离所述门侧壁并靠近所述门侧壁的方向延伸,再向靠近所述门前壁和门侧壁的方向延伸;

    23、其中,所述引导部远离所述门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第一引导边界点z1,所述引导部靠近所述门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第二引导边界点z2,所述引导部与门前壁的距离最大点记为第三引导边界点z3;

    24、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门前壁的距离记为第一引导前距dp1,所述第二引导边界点z2与门前壁的距离记为第二引导前距dp2,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门前壁的距离记为第三引导前距dp3;

    25、其中,|dp1-dp2|属于2mm~6mm其中任一值;dp3-dp2属于8mm~18mm其中任一值;

    26、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轴相对所述引导部向靠近所述门侧壁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轴相对所述导向部向靠近所述门侧壁的方向移动。

    2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第二引导边界点z2位于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靠近门前壁的一侧。

    2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dp2属于6mm~12mm其中任一值。

    2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垂直于所述门前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第三引导边界点z3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一引导前间距ep1,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第二引导边界点z2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二引导前间距ep2;

    30、ep1:ep2属于0.4~0.9其中任一值。

    3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垂直于所述门侧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一引导侧间距e`p1,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所述第二引导边界点z2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二引导侧间距e`p2;

    32、其中,e`p1:e`p2属于1.3~3其中任一值。

    3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所在直线记为直线z1z3,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所述第二引导边界点z2所在直线记为直线z3z2;

    34、所述直线z1z3与门侧壁的夹角记为第一引导侧角ω`p1,所述直线z3z2与门侧壁的夹角记为第二引导侧角ω`p2;

    35、ω`p1:ω`p2属于1.2~2.5其中任一值。

    3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远离所述门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第一导向边界点h1,所述导向部靠近所述门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第二导向边界点h2,所述导向部与门前壁的距离最大点记为第三导向边界点h3;通过所述第三导向边界点h3并与直线h1h2相垂直的直线记为第二直线χ2,所述第二直线χ2与直线h1h2相交于第二垂足hc;

    37、线段h1hc的长度记为|h1hc|,线段hch2的长度记为|hch2|;

    38、|h1hc|与|hch2|之比属于4~10其中任一值。

    3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引导部远离所述门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第一引导边界点z1,所述引导部靠近所述门侧壁的一端与所述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第二引导边界点z2,所述引导部与门前壁的距离最大点记为第三引导边界点z3;通过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并与直线z1z2相垂直的直线记为第一直线χ1,所述第一直线χ1与直线z1z2相交于第一垂足zc;

    40、线段z1zc的长度记为|z1zc|,线段zcz2的长度记为|zcz2|;

    41、|z1zc|与|zcz2|之比属于0.4~1其中任一值。

    4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的中心轴记为第一中心轴p,所述第二轴的中心轴记为第二中心轴q;

    43、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所述第一中心轴p与所述第二中心轴q所在线段记为轴心线段pq,所述轴心线段pq的中点记为轴心中点i;

    44、所述门体由关闭状态打开至第八角度g8的整个过程中,所述第一中心轴p相对所述引导部移动,所述第二中心轴q相对所述导向部移动,所述轴心中点i相对所述门体先向靠近所述门侧壁并远离所述门前壁的一侧移动至换向中点i`,再向靠近所述门侧壁和门前壁的一侧移动;

    45、其中,所述轴心中点i相对所述门体移动至换向中点i`时,所述门体打开至换向角度g`,所述换向角度g`为锐角,第八角度g8为钝角。

    4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4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冰箱,其包括箱体、门体、铰链组件;铰链组件包括铰链板、第一轴和第二轴、引导部和导向部;引导部远离门侧壁的一端与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第一引导边界点z1,引导部靠近门侧壁的一端与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第二引导边界点z2,引导部与门前壁的距离最大点记为第三引导边界点z3;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门前壁的距离为第一引导前距dp1,第二引导边界点z2与门前壁的距离为第二引导前距dp2,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门前壁的距离为第三引导前距dp3;|dp1-dp2|属于2mm~6mm其中任一值;dp3-dp2属于8mm~18mm其中任一值;本实用新型冰箱使得门体在打开时不与容纳柜干涉,并使门体在容纳柜内能够打开至更大角度,使门体能够在容纳柜内完全打开,方便用户取放物品。


    技术特征:

    1.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引导边界点z2位于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靠近门前壁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其中,dp2属于6mm~12mm其中任一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门前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第三引导边界点z3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一引导前间距ep1,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第二引导边界点z2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二引导前间距ep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垂直于所述门侧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一引导侧间距e`p1,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所述第二引导边界点z2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二引导侧间距e`p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所在直线记为直线z1z3,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所述第二引导边界点z2所在直线记为直线z3z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5或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5或6或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10.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二引导边界点z2位于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靠近门前壁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其中,dp2属于6mm~12mm其中任一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垂直于所述门前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第三引导边界点z3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一引导前间距ep1,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第二引导边界点z2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二引导前间距ep2;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顶壁所在平面的投影中,垂直于所述门侧壁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一引导侧间距e`p1,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所述第二引导边界点z2之间的距离记为第二引导侧间距e`p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边界点z1与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所在直线记为直线z1z3,所述第三引导边界点z3与所述第二引导边界点z2所在直线记为直线z3z2;

    16.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或14或15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0或12或14或15或1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出一种冰箱,其包括箱体、门体、铰链组件;铰链组件包括与箱体连接的铰链板、设于铰链板上的第一轴和第二轴、设于门体上并与第一轴配合的引导部和设于门体上并与第二轴配合的导向部;引导部由其远离门侧壁一端先向远离门侧壁并靠近门侧壁的方向延伸,再向靠近门前壁和门侧壁的方向延伸;引导部远离门侧壁的一端与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Z<subgt;1</subgt;,引导部靠近门侧壁的一端与门前壁的距离最小点记为Z<subgt;2</subgt;,引导部与门前壁的距离最大点记为Z<subgt;3</subgt;;Z<subgt;1</subgt;、Z<subgt;2</subgt;、Z<subgt;3</subgt;各自与门前壁的距离依次记为D<subgt;P1</subgt;、D<subgt;P2</subgt;、D<subgt;P3</subgt;;|D<subgt;P1</subgt;‑D<subgt;P2</subgt;|属于2mm~6mm其中任一值;D<subgt;P3</subgt;‑D<subgt;P2</subgt;属于8mm~18mm其中任一值;本技术冰箱使得门体在打开时不与容纳柜干涉,并使门体在容纳柜内能够打开至更大角度,方便取放物品。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李龙军,付婧,郭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信容声(广东)冰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119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88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