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安全带,尤其是一种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车辆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因此为保护乘客的人身安全,安全带卷收器能够进入制动状态将卷收织带的芯轴锁定,使织带无法拉出,从而将人体束缚在车辆的椅座上。
2、现有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中,采用气液增压缸作为压铆动力,且因在压铆中冲头直接与pt盖硬接触,导致不良率较高,以及严重影响压铆成型效果的问题。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实用新型目的:提供一种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2、技术方案: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包括:
3、立式支架;
4、第一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立式支架顶部;
5、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于所述立式支架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下方;
6、气液增压缸,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且其输出端朝下;
7、称重传感器,与所述气液增压缸的输出端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
8、冲头,沿垂直方向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底部相连;及
9、预压机构,分别与所述立式支架和所述第一支撑板相连,且沿垂直方向环绕设置于所述立式支架;
10、其中,通过所述预压机构提供向下的预压紧力,并带动预压垫块与pt盖铆钉预接触。
11、作为优选,所述立式支架呈中空状,所述立式支架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贯穿缺口。
12、作为优选,所述立式支架底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安全带卷收器支架正下方,所述安全带卷收器支架上设置有安全带卷收器pt盖。
13、作为优选,所述立式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块相邻的伸缩固定组件,所述伸缩固定组件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支架相连。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接触式距离传感器。
15、作为优选,所述预压机构包括:若干沿垂直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相连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预压气缸,所述预压气缸的输出端朝上,且其顶部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与所述水平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液压缓冲器。
16、作为优选,所述框体与所述立式支架之间分别设置有滑动组件。
17、作为优选,所述接触式距离传感器的数量与所述冲头的数量相匹配。
18、作为优选,所述立式支架的侧面设置有线槽。
19、作为优选,所述气液增压缸、所述称重传感器和所述冲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气液增压缸、所述称重传感器和所述冲头的数量相匹配。
20、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增设预压机构的方式,通过所述预压机构提供向下的预压紧力,并带动预压垫块与pt盖铆钉预接触,达到了预接触和预压紧的目的,从而实现了避免硬接触和提高压铆成型质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现有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中,采用气液增压缸作为压铆动力,且因在压铆中冲头直接与pt盖硬接触,导致不良率较高,以及严重影响压铆成型效果的技术问题。
1.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支架呈中空状,所述立式支架沿水平方向设置有贯穿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支架底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位于安全带卷收器支架正下方,所述安全带卷收器支架上设置有安全带卷收器pt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支架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固定块相邻的伸缩固定组件,所述伸缩固定组件与所述安全带卷收器支架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接触式距离传感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机构包括:若干沿垂直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表面相连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的顶部中心处设置有预压气缸,所述预压气缸的输出端朝上,且其顶部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与所述水平板之间设置有若干液压缓冲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与所述立式支架之间分别设置有滑动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式距离传感器的数量与所述冲头的数量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支架的侧面设置有线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卷收器pt盖压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增压缸、所述称重传感器和所述冲头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气液增压缸、所述称重传感器和所述冲头的数量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