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PCR板的电弧破膜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06  34


    本发明涉及分子诊断,具体涉及一种用于pcr板的电弧破膜仪。


    背景技术:

    1、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用于放大扩增特定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2、在pcr过程中,需要用pcr板封膜封盖pcr反应板,封盖pcr反应板的主要优点有:(1)避免试剂受到污染或者溅出;(2)在反应过程/保存过程/样品转移过程中避免试剂蒸发;(3)避免dna、dnase、rnase、pcr抑制剂等外界杂质的落入。

    3、pcr板封膜扩增后再进行后续的移液操作时,需要使用移液针刺破封膜然后进入pcr板的储液腔中移液。在移液针刺破封膜的过程中,当移液针刺穿封膜时,封膜的突然破裂可能导致储液腔内的试剂因受到冲击而产生飞溅。同时,封膜的弹性回弹效应,试剂可能被推向移液针或储液腔的侧面,造成液滴飞溅。此外,移液针容易导致封膜未能被完全且整齐地刺破,残留的封膜边缘在移液针的进出过程中可能搅动试剂,引发试剂飞溅。这种飞溅现象大大增加了试剂间交叉污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pcr板的电弧破膜仪,通过启动电弧发生器,使得电极组的下端产生高温电弧,以在pcr板的封膜上形成开口。从而达到降低试剂交叉污染风险的目的。

    2、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用于pcr板的电弧破膜仪,包括工作台和电弧组件,所述工作台的台面设置有pcr板放置区;所述电弧组件包括电弧板和电弧发生器;所述电弧板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上方,所述电弧板与所述pcr板放置区对应,所述电弧板上穿设有电极组,所述电极组的下端用于与pcr板上的储液腔对应;所述电弧发生器与所述电极组的上端电连接,所述电弧发生器用于在所述电极组的下端形成电弧,所述电弧用于施加在pcr板上的封膜上,并在封膜上形成开口。

    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电极组包含第一电极对;所述第一电极对包含第一电极柱和第二电极柱;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均穿设在所述电弧板上;所述第一电极柱的上端和所述第二电极柱的上端均与所述电弧发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柱上端与所述第二电极柱上端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电极柱下端与所述第二电极柱下端间的距离;所述第一电极柱的下端和所述第二电极柱的下端间用于形成电弧。

    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电极组还包括第二电极对;所述第二电极对包含第三电极柱和第四电极柱;所述第三电极柱和所述第四电极柱均穿设在所述电弧板上;所述第三电极柱的上端和所述第四电极柱的上端均与所述电弧发生器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极柱上端和所述第四电极柱上端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电极柱下端与所述第四电极柱下端间的距离;所述电极板的下端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槽相交;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槽的两端,所述第一电极柱和所述第二电极柱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槽内形成电弧;所述第三电极柱和所述第四电极柱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槽的两端,所述第三电极柱和所述第四电极柱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槽内形成电弧。

    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槽间的夹角为90°,且所述第一电极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槽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电极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槽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三电极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槽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第四电极柱与所述第一连接槽之间的距离均相等。

    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电弧板上的下端面上开设有气孔。

    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气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槽的相交位置。

    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若干所述电极组均匀分布在所述电极板上,且该若干所述电极组与若干所述电弧发生器对应连接。

    10、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电弧破膜仪还包括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板、支撑柱、连接板和第一驱动件;所述工作台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柱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板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所述电弧板安装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且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连接板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工作台的方向滑动。

    1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固定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安装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柱上,且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上方;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所述安装板的侧壁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安装板的下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杆间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安装板间的转动轴线。

    12、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电弧破膜仪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下端面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防护罩的下端面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板面;所述工作台、电弧组件和所述升降机构均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13、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防护罩上安装有风扇。

    14、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风扇的侧壁设置有过滤网。

    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风扇的外侧。

    16、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防护罩的一侧开设有进板口;所述进板口与所述工作台对应。

    1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电弧破膜仪还包括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导向杆、滑块和第二驱动件;所述导向杆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导向杆沿所述容置槽向所述进板口的方向延伸;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滑块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滑块或工作台;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使所述滑块和工作台在所述导向杆上,沿所述容置槽向所述进板口的方向滑动;其中,所述滑块和工作台自所述容置槽向所述进板口的方向滑动时,所述pcr板放置区经进板口滑出容置槽;所述滑块和工作台自所述进板口向所述容置槽的方向滑动时,所述pcr板放置区经进板口滑入容置槽。

    18、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同步带、主动轮、从动轮和夹板;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底板上;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沿所述容置槽向所述进板口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同步带内侧的两端分别贴合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所述夹板设置于所述同步带,且所述夹板连接于所述工作台或滑块;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于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用于驱使所述同步带沿所述容置槽向所述进板口的方向往复传动。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0、一方面,达到确保电弧精准地作用于每个储液腔上方的封膜,降低手动操作不精确性和潜在污染风险的目的。

    21、另一方面,由于电弧破膜是非接触式的,不会像移液针那样直接穿透封膜,因此,有效减少了因封膜突然破裂、封膜回弹以及封膜边缘等造成的试剂飞溅,达到降低试剂交叉污染风险的目的。

    22、又一方面,电弧产生的局部高温作用于pcr板上的封膜,不会对储液腔内的试剂造成影响,达到有效保护样本完整性和实验结果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pcr板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弧破膜仪,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PCR板的电弧破膜仪,涉及分子诊断技术领域。其主要技术方案:包括工作台和电弧组件,工作台的台面设置有PCR板放置区;电弧组件包括电弧板和电弧发生器;电弧板设置于工作台的上方,电弧板与PCR板放置区对应,电弧板上穿设有电极组,电极组的下端用于与PCR板上的储液腔对应;电弧发生器与电极组的上端电连接,电弧发生器用于在电极组的下端形成电弧,电弧用于施加在PCR板上的封膜上。达到确保电弧精准地作用于每个储液腔上方的封膜,降低手动操作不精确性和潜在污染风险的目的。减少了因封膜突然破裂、封膜回弹以及封膜边缘等造成的试剂飞溅,达到降低试剂交叉污染风险的目的。达到有效保护样本完整性和实验结果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刘顺珍,赵波,胡庆伦,梁冬,严治,江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徕伯益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88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