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03  3


    本发明涉及制冰机装置,具体为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


    背景技术:

    1、压缩机是制冰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要用于压缩和输送冷媒,它通过吸入低温低压的冷媒气体,经过压缩后排出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从而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蒸发器是制冷循环中的吸热部件,位于制冰机的内部,它依靠冷媒液体的蒸发来吸收被冷却介质(如水)的热量,从而使水冷却并结成冰,蒸发端内的冷媒从液态变为气态,并吸收大量的热量,冷凝端是制冷循环中的放热部件,位于制冰机的外部,它的作用是将压缩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冷却并凝结成液体,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到环境中,冷凝端内的冷媒从气态变为液态,并释放出在蒸发端中吸收的热量,膨胀阀是制冷循环中的节流部件,位于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冷媒的流量,控制进入蒸发端的冷媒压力和流量,以保证蒸发端内的冷媒能够充分蒸发并吸收热量,膨胀阀通过感温包感知蒸发端出口处的冷媒温度和压力变化,自动调节阀门的开度。

    2、制冰机在制冰过程中,通过低压冷媒在蒸发端处的铜管中蒸发,吸收热量,使水温下降并结冰,压缩机接受蒸发端处蒸发的冷媒,利用电机驱动活塞或螺杆等机械部件对冷媒进行压缩,通过机械做功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排到冷凝端,通过压缩机加压后的冷媒在冷凝端凝结,从气体转变为液体,并释放热量,高压液态的冷媒再通过膨胀器流入到蒸发端内,使得冷媒通过膨胀器能够汽化,在蒸发端吸收热量实现循环,而在蒸发端结冰厚度达到设定值时,制冰机内部冷媒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压缩机和膨胀器的方向反转,使冷媒在冷凝端蒸发吸热,并在蒸发端冷凝放热,通过蒸发端放热使冰块产生部分融化,达到快速脱模的要求,冷媒的冷凝需要体积较大的铜管来增加散热面积,冷凝端铜管的体积应相对较大,以容纳更多的高温高压冷媒,并确保其能够充分冷却并凝结成液体,在冷媒流动方向发生反转时,冷媒只能在体积较小的蒸发端内的管道发生凝结,使得冷凝效率降低,热量释放较慢,同时,在冷媒流动方向发生反转时,受体积比的影响,和冷媒在管路中的残留,也会使得冷媒通过膨胀器受阻,降低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具备能够调节冷凝端和蒸发端内管道体积比的优点,解决了冷媒在管道中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时受体积比影响的问题。

    2、(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能够调节冷凝端和蒸发端内管道体积比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包括压缩冷媒气体的压缩机、与冰格连接的蒸发端、冷凝端和膨胀器,所述压缩机、蒸发端、膨胀器和冷凝端之间依次通过铜管连接,并形成循环的回路,且铜管在蒸发端和冷凝端处蜿蜒设置,所述铜管内填充有易挥发的冷媒,所述蒸发端和冷凝端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由调节腔、连接管和移动板组成,所述移动板在封闭的调节腔内移动,使调节腔内形成上下两个可调节体积的腔体,所述调节腔上部分的腔体通过连接管与蒸发端内的铜管连通,调节腔下部分的腔体通过连接管与冷凝端内的铜管连通。

    3、优选的,所述移动板由磁铁制成,并在调节腔上下两侧设有磁板,通过磁板对移动板的吸引和排斥作用,使移动板进行移动。

    4、优选的,所述调节腔外侧设有移动外壳,所述移动外壳的上下两侧设有磁板和供连接管穿过的腰形孔,所述移动外壳固定设置在制冰机内的底座上,移动外壳能够在底座上进行左右平移,所述调节腔因为连接管与蒸发端和冷凝端连接,不会随着移动外壳移动,通过移动外壳的左右移动,使调节腔受不同的磁场作用,进行上下位移。

    5、优选的,所述磁板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所述移动板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

    6、优选的,所述移动外壳上方设有丝杆孔,所述丝杆孔可供丝杆穿过,丝杆穿过丝杆孔后和电机连接。

    7、优选的,所述底座两端设置有电磁端头,所述电磁端头通过通断电能够产生磁力,吸引移动外壳上的磁板,使移动外壳朝产生磁力的电磁端头所处方向移动。

    8、优选的,所述调节腔内上下两端设有胶体,所述胶体在能够与移动板贴合,使得冷媒与移动板的接触面积为连接管的截面面积。

    9、优选的,所述冷媒为氟利昂。

    10、(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在蒸发端内冷媒进行冷凝时,移动外壳向左移动使上侧磁板的右端n极对准移动板上端的n极,同时,下侧磁板右端n极对准移动板下端的s极,使得移动板向下移动,调节腔上部分腔体体积增大,上部分腔体与蒸发端的铜管连接,所以蒸发端内供冷媒凝结的空间增大,制冰机重回制冰时,移动外壳向右移动使上侧磁板的左端s极对准移动板上端的n极,同时,下侧磁板左端s极对准移动板下端的s极,使得移动板向上移动,调节腔下部分腔体体积增大,下部分腔体与冷凝端的铜管连接,使得供冷凝端内冷媒凝结的空间增大,通过移动外壳的移动,能够快速对冷凝端或蒸发端内铜管的管道体积进行调整,使得冷媒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高效率的冷凝和散热,冷媒的冷凝效率与铜管的体积相关,增大的铜管空间为高温高压的冷媒提供了更充分的冷凝区域,有利于冷媒释放更多的热量并凝结成液体,这不仅提高了冷凝效率,还确保了冷媒能够充分冷却,为后续的蒸发过程做好准备,通过调节腔的设计,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阶段(冷凝或蒸发)快速调整蒸发端和冷凝端的铜管体积比,这种动态调整使得系统能够更灵活地应对不同的工作需求和环境条件,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由于系统能够高效地进行冷媒的蒸发和冷凝,减少了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和浪费,同时,通过优化冷凝与蒸发过程,系统能够在保证制冰效果的同时降低能耗,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11、2、该高效低温蒸发装置,通过调节腔内上下两端设有胶体,所述胶体在能够与移动板贴合,使得冷媒与移动板的接触面积为连接管的截面面积,当移动板移动到端点时,和胶体贴合,能够排出空气和冷媒,使得空气或冷媒对移动板的压力作用面积与连接管的截面面积相同,减少了移动板受到的压力,使得能够受磁力影响更加稳定的吸附在调节腔的端点位置,同时,在冷媒流动方向发生反转时,胶体通过自身的弹性,能够对移动板提供一定的推力,胶体的缓冲作用减少了移动板与调节腔内壁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磨损,延长了移动板和调节腔的使用寿命。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包括压缩冷媒气体的压缩机(1)、与冰格连接的蒸发端(2)、冷凝端(3)和膨胀器(4),所述压缩机(1)、蒸发端(2)、膨胀器(4)和冷凝端(3)之间依次通过铜管连接,并形成循环的回路,且铜管在蒸发端(2)和冷凝端(3)处蜿蜒设置,所述铜管内填充有易挥发的冷媒,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2)和冷凝端(3)之间设有调节组件(5),所述调节组件(5)由调节腔(53)、连接管(534)和移动板(531)组成,所述移动板(531)在封闭的调节腔(53)内移动,使调节腔(53)内形成上下两个可调节体积的腔体,所述调节腔(53)上部分的腔体通过连接管(534)与蒸发端(2)内的铜管连通,调节腔(53)下部分的腔体通过连接管(534)与冷凝端(3)内的铜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板(531)由磁铁制成,并在调节腔(53)上下两侧设有磁板(512),通过磁板(512)对移动板(531)的吸引和排斥作用,使移动板(531)进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腔(53)外侧设有移动外壳(51),所述移动外壳(51)的上下两侧设有磁板(512)和供连接管(534)穿过的腰形孔(511),所述移动外壳(51)固定设置在制冰机内的底座(52)上,移动外壳(51)能够在底座(52)上进行左右平移,所述调节腔(53)因为连接管(534)与蒸发端(2)和冷凝端(3)连接,而不会随着移动外壳(51)移动,通过移动外壳(51)的左右移动,使调节腔(53)受不同的磁场作用,进行上下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板(512)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所述移动板(531)上端为n极,下端为s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外壳(51)上方设有丝杆孔(101),所述丝杆孔(101)可供丝杆穿过,丝杆穿过丝杆孔(101)后和电机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2)两端设置有电磁端头(102),所述电磁端头(102)通过通断电能够产生磁力,吸引移动外壳(51)上的磁板(512),使移动外壳(51)朝产生磁力的电磁端头(102)所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腔(53)内上下两端设有胶体(532),所述胶体(532)在能够与移动板(531)贴合,使得冷媒与移动板(531)的接触面积为连接管(534)的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为氟利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制冰机装置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高效低温蒸发装置,包括压缩冷媒气体的压缩机、与冰格连接的蒸发端、冷凝端和膨胀器,所述压缩机、蒸发端、膨胀器和冷凝端之间依次通过铜管连接,并形成循环的回路,且铜管在蒸发端和冷凝端处蜿蜒设置,所述铜管内填充有易挥发的冷媒,所述蒸发端和冷凝端之间设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由调节腔、连接管和移动板组成,所述移动板在封闭调节腔内移动,使调节腔内形成上下两个可调节体积的腔体,所述调节腔上部分的腔体通过连接管与蒸发端内的铜管连通,调节腔下部分的腔体通过连接管与冷凝端内的铜管连通。

    技术研发人员:陈越鹏,姚祝霖,叶建裕,严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惠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86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