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技术2025-04-03  3


    本发明属于泵性能测试,特别是涉及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1、容积泵是利用工作容积周期性变化来输送液体,主要有:活塞泵、柱塞泵、隔膜泵、齿轮泵、滑片泵、螺杆泵等。因为这些也存在负压输送问题,所以容积泵在工作时需先将管道中的空气排出,然后才能抽送液体,遇到管道长、管径大的情况,抽送气体的时间会很长,造成电能浪费。因为也存在负压输送问题,容易造成管线局部窝气,形成油气混输,致使设备效率降低,因此为了能够保证容积泵在生产后,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工作环境,就需要使用到相应的性能试验台对生产后的容积泵进行性能测试处理。

    2、因此,目前所使用的容积泵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容积泵进行性能测试处理,但是容积泵所处的工作环境大都不同,现有所使用的性能试验台在对容积泵进行性能测试时,大都对其进行流速、流量的性能进行测试处理,而不具备模拟不同的试验环境对容积泵进行性能测试,因此会影响到性能测试的全面,同时在使用试验台时,在对容积泵进行性能测试时,由于自吸效果不足,容易吸不到油液,从而无法使油液进行回流,会导致测试效果不足。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用以解决上述中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通过高速电机带动泵工作,以此将储油箱内部的油液抽出,经过介质温度控制组件和稳压组件的操作,实现模拟不同试验环境,提高试验的全面性。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发明提供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包括储油组件,包括储油箱、与储油箱内部相接通的供流泵和余油收集泵,供流泵和余油收集泵的另一端口位置均固定接通有联动切断阀,稳压组件,包括位于储油箱后方位置的安装架、固定在安装架上端面位置的稳压罐和固定在安装架内部底面位置的真空泵,介质温度控制组件,包括用于控制储油箱内部油液温度的控制箱,控制箱处于安装架的左方位置,产品试验组件,包括操作台、处在操作台与储油箱之间位置的连接架、固定在连接架上端面位置的高速电机和固定在连接架内部底面位置且用于冷却高速电机轴承座的冷却油箱,与冷却油箱相邻的连接架内部底面固定有循环泵、换热器和过滤器二,冷却油箱、循环泵、换热器、过滤器二和高速电机轴承座通过管道进行依次循环接通,高速电机的转轴端固定有法兰座,且法兰座处在操作台的内部位置,底架组件,包括用于支撑储油箱、操作台和连接的撑架和用于支撑泵体和阀体的杆架,且杆架固定在撑架的上端面位置。

    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操作台与储油箱之间设置有出口管路,且出口管路由三根流量存在差异的管道并联组成,三根管道上均固定有控制流通的出口切断阀。

    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操作台的端面固定有与之内部相接通的管路工装接口,出口管路的主端口与管路工装接口相固定接通,出口管路的另一端与储油箱的内部相接通。

    6、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出口管路上的三根管道上均固定有流量计,出口管路与储油箱之间连接的主管路上固定有调节阀。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管路工装接口相反的操作台端面固定有进口管路,进口管路的端口位置固定接通有进口切断阀,进口切断阀的另一端固定接通有过滤器一。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供流泵的一端与储油组件的内部相接通,另一端与过滤器一的端口相接通,储油箱的底部接通有自吸管路,且自吸管路的另一端与过滤器一相接通。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位于管路工装接口下方的操作台内部固定有收集箱,收集箱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过滤板,收集箱的底部固定有与之内部相接通的排出管;

    10、余油收集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储油箱的内部相接通,另一端通过管道与位于收集箱下方的操作台内部相接通。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控制箱的侧面固定有流动出管和流动进管,流动进管与储油箱的底部相接通,流动出管的一端与储油箱的顶部相接通。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位于稳压罐与真空泵之间的安装架侧面固定有泄压阀,真空泵通过管道与稳压罐的端口相接通,稳压罐与真空泵之间的管道位置固定有泄压阀,稳压罐的另一端与储油箱的顶部相接通。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测试使用:

    14、s1:将泵安装在产品试验组件的操作台上,并操作控制箱、稳压罐和真空泵配合使用,由此对储油箱内部的油液进行环境改变;

    15、s2:控制高速电机工作,由此高速电机带动泵工作,此时泵会将储油箱内部的油液抽出,经过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的配合使用,以此使泵和储油箱形成回路,可打开相应出口管路上不同管道上的出口切断阀,以此实现大中小流量管路的切换;

    16、s3:同时控制供流泵打开,以此为产品提供一定的流量和压力,形成油液的稳定回流;

    17、s4:经过余油收集泵的使用,以此将操作台内部下方泄露的油液抽出,并重新储存进储油箱中。

    18、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将泵安装在产品试验组件的操作台上,使泵与高速电机的转轴端连接,并使泵的进出端口与出口管路、进口管路相接通,由此使油液从泵的内部流经,以此对泵进行能测试,同时所使用的介质温度控制组件将相应的介质液体输送到储油箱中,用于控制试验介质的温度,且稳压罐和真空泵的配合使用,以此对储油罐的内部进行抽真空工作,因此经过控制箱、稳压罐和真空泵的配合使用,能够模拟不用的试验环境,提高试验的全面性。

    20、2、由于与进口管路连接的为自吸管路和供流泵连接的增压管路,因此在使用该试验台时,经过进口管路上的进口切断阀实现管路的通断,但产品自吸能力不够较弱,吸不到油液时,可将供流泵打开,以此为产品提供一定的流量和压力,以此实现油液的稳定回流,保证油液的循环。

    21、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401)与储油箱(101)之间设置有出口管路(402),且所述出口管路(402)由三根流量存在差异的管道并联组成,三根管道上均固定有控制流通的出口切断阀(402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401)的端面固定有与之内部相接通的管路工装接口(401d),所述出口管路(402)的主端口与管路工装接口(401d)相固定接通,所述出口管路(402)的另一端与储油箱(101)的内部相接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路(402)上的三根管道上均固定有流量计(103),所述出口管路(402)与储油箱(101)之间连接的主管路上固定有调节阀(10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管路工装接口(401d)相反的所述操作台(401)端面固定有进口管路(404),所述进口管路(404)的端口位置固定接通有进口切断阀(404a),所述进口切断阀(404a)的另一端固定接通有过滤器一(4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流泵(104)的一端与储油组件(100)的内部相接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滤器一(403)的端口相接通,所述储油箱(101)的底部接通有自吸管路(107),且所述自吸管路(107)的另一端与过滤器一(403)相接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管路工装接口(401d)下方的所述操作台(401)内部固定有收集箱(401a),所述收集箱(401a)的内部滑动设置有过滤板(401b),所述收集箱(401a)的底部固定有与之内部相接通的排出管(401c);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箱(301)的侧面固定有流动出管(301a)和流动进管(301b),所述流动进管(301b)与储油箱(101)的底部相接通,所述流动出管(301a)的一端与储油箱(101)的顶部相接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稳压罐(203)与真空泵(202)之间的安装架(201)侧面固定有泄压阀(204),所述真空泵(202)通过管道与稳压罐(203)的端口相接通,所述稳压罐(203)与真空泵(202)之间的管道位置固定有泄压阀(204),所述稳压罐(203)的另一端与储油箱(101)的顶部相接通。

    10.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通过如下步骤进行测试使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积泵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涉及泵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储油组件,稳压组件,包括位于储油箱后方位置的安装架、固定在安装架上端面位置的稳压罐和固定在安装架内部底面位置的真空泵,介质温度控制组件,包括用于控制储油箱内部油液温度的控制箱,产品试验组件,包括操作台、处在操作台与储油箱之间位置的连接架、固定在连接架上端面位置的高速电机和固定在连接架内部底面位置且用于冷却高速电机轴承座的冷却油箱,底架组件。本发明通过高速电机带动泵工作,以此将储油箱内部的油液抽出,经过介质温度控制组件和稳压组件的操作,模拟不同试验环境,提高试验的全面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喜,孙振新,赵俊涛,张贺林,路文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乡豫航航空器材科技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86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