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行李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4-01  42


    本技术涉及箱包,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行李箱。


    背景技术:

    1、行李箱是出行用品,在用户的出行旅途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常规的行李箱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般而言符合登机尺寸的行李箱(航空公司登记尺寸要求为高度不超过55厘米、宽度不超过40厘米、厚度不超过20厘米或者长宽高三者之和不超过115厘米),不论是硬箱还是软箱,存在一个最大的载物容积,而且相对是刚性的容量,如果恰好有部分超出刚性容量的物品,就无法妥善收纳在行李箱中;而如果强行收纳额外的物品导致行李箱鼓而变形,会对箱内物品和行李箱本身造成潜在的损坏,而且在登机安检时就无法通过尺寸检查,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办理手续和下飞机后等待接收托运的行李。常规行李箱功能较为单一,除了存放衣物,起到运输行李箱的作用,通常存放于家里,由于行李箱体积较大会占据大部分家庭的收纳空间,常规行李箱成为收纳上的负担,一般家庭要为收纳庞大体积的行李箱而烦恼。因此,如何让行李箱同时兼顾正常使用和节省收纳的需求,是本行业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行李箱,可以通过实现软硬结合折叠升降结构功能。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行李箱,包括前箱壳、后箱壳和折叠部,折叠部连接前箱壳和后箱壳形成容置腔;所述的折叠部的内侧设有折叠板,折叠板的上端与折叠部连接;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折叠板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第一限位环与折叠板下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折叠板的运动,以带动所述折叠部展开或折叠,从而调整所述前箱壳和后箱壳之间的距离。

    4、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叠板设有多个,环绕设置在折叠部内侧,各个折叠板下方均设有所述的第一限位环;所述的各个折叠板下端均连接有所述的连接件。

    5、优选地,所述的折叠部内侧还设有框架,所述的框架位于折叠部上端。所述折叠板上端连接于所述折叠部上端,并临近所述框架设置,以使所述折叠板在外力作用下,折叠板上端沿前壳体和后壳体的连线方向上下滑动。

    6、优选地,所述的容置腔为四方体结构,容置腔的四个侧面均设有所述的折叠板和第一限位环。

    7、进一步地,所述可折叠行李箱还包括控制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控制件,连接件和控制件组成柔性联动件。

    8、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限位环设置在后箱壳内侧。

    9、进一步地,所述的后箱壳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的连接件穿过第二限位环与控制件连接。

    10、进一步地,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用于固定控制件。

    11、进一步地,所述的锁定组件设置在任意一个折叠板或连接件上。

    12、进一步地,所述的折叠部与前箱壳之间设有拉链,可折叠行李箱通过拉链开合。

    13、进一步地,所述的前箱壳与后箱壳之间设有锁扣结构。

    14、通过以上方案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在折叠部内侧设置折叠板实现行李箱的软硬结合;通过使连接件穿过第一限位环与折叠板的下端连接控制折叠板的运动,同时控制折叠部的升降以控制行李箱的收纳和扩容,在降低行李箱运输成本的同时可以节省收纳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箱壳、后箱壳和折叠部,折叠部连接前箱壳和后箱壳形成容置腔;所述的折叠部的内侧设有折叠板,折叠板的上端与折叠部连接;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折叠板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第一限位环与折叠板下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折叠板的运动,以带动所述折叠部展开或折叠,从而调整所述前箱壳和后箱壳之间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板设有多个,环绕设置在折叠部内侧,各个折叠板下方均设有所述的第一限位环;所述的各个折叠板下端均连接有所述的连接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叠部内侧还设有框架,所述的框架位于折叠部上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上端连接于所述折叠部上端,并临近所述框架设置,以使所述折叠板在外力作用下,折叠板上端沿前壳体和后壳体的连线方向上下滑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置腔为四方体结构,容置腔的四个侧面均设有所述的折叠板和第一限位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环设置在后箱壳内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件,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连接控制件,连接件和控制件组成柔性联动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箱壳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的连接件穿过第二限位环与控制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的锁定组件设置在任意一个连接件上,用于固定控制件。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可折叠行李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的锁定组件设置在任意一个折叠板上,用于固定控制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行李箱,涉及箱包技术领域。可折叠行李箱包括前箱壳、后箱壳和折叠部,折叠部连接前箱壳和后箱壳形成容置腔;所述的折叠部的内侧设有折叠板,折叠板的上端与折叠部连接;还包括连接件,所述折叠板的下方固定设有第一限位环,所述连接件的一端穿过第一限位环与折叠板下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折叠板的运动,以带动所述折叠部展开或折叠,从而调整所述前箱壳和后箱壳之间的距离。本技术的行李箱软硬结合,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通过连接件和第一限位环控制折叠板的翻转,同时带动折叠部上升或下降从而控制行李箱的收纳和扩容,在降低行李箱运输成本同时可以节省收纳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马龙,林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减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07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85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