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终端,尤其涉及供电电路、复位电路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用户通常会控制电子设备重新启动,以使得电子设备退出故障状态。
2、但是,电子设备可能会在重启开机过程中卡死,甚至在长按电源键的情况下无法开机的情况。用户只能拆机断开电池电源或者送修处理,造成使用成本和维修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电路、复位电路和电子设备,应用于终端技术领域。该电路可以实现模块自控制下电一段时间,以恢复模块的初始状态,减少状态异常。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供电电路。该方法包括:供电通路、第一模块和复位电路;供电通路的一端用于与供电模块连接,供电通路的另一端与第一模块连接;复位电路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控制端口,第一端口用于控制供电通路中断或导通,第二端口接地,控制端口受第一模块的控制;供电模块,用于通过供电通路为第一模块供电;第一模块,用于输出控制信号;其中,在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复位电路存储电能;在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时,复位电路释放电能;复位电路,用于在存储的电能达到第一电能的情况下,控制供电通路中断,使得第一模块下电;其中,在第一模块下电后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复位电路,还用于在存储的电能从第一电能下降到第二电能期间,控制供电通路中断,使得第一模块持续下电;复位电路,还用于在存储的电能小于第二电能的情况下,控制供电通路导通,使得第一模块上电,第二电能小于第一电能。
3、可以理解的是,供电模块用于为第一模块供电。供电模块可以为电池、用于连接充电器的模块或任意具有供电功能的模块。第一模块可以为下文中的常开模块,也可以为电子设备中的其他耗电模块,例如,指纹模块等。第一电平可以对应于下文中的电平a、第二电平可以对应于下文中的电平b。第一电能可以对应于下文中的电能a。第二电能可以对应于下文中的电能b。供电通路为供电模块与第一模块之间的通路。
4、这样,复位电路设置在供电通路中。通过复位电路,第一模块可以实现自控制下电一段时间,以恢复模块的初始状态,减少状态异常导致的异常现象。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复位电路包括:开关单元和控制单元;开关单元包括:第三端口、第四端口和第五端口;第三端口与供电通路连接,第四端口接地,第五端口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第一模块中的第六端口连接,第六端口为用于输出控制信号的端口;开关单元,用于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的电压的绝对值大于第一电压的绝对值的情况下,导通,使得供电通路中断;或者,用于在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的电压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的绝对值的情况下,关断,使得供电通路导通;控制单元,用于在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存储电能;控制单元,用于在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时,释放电能;在控制单元存储的电能达到第一电能的情况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的电压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的绝对值,使得开关单元导通;在控制单元存储的电能从第一电能下降到第二电能期间,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的电压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的绝对值,使得开关单元导通;在控制单元存储的电能小于第二电能的情况下,控制单元的输出端的电压的绝对值小于第一电压的绝对值,使得开关单元关断。
6、第一电压可以为开关单元的导通电压。
7、这样,通过开关单元和控制单元控制供电通路中断一段时间后导通,进而实现第一模块下电一段时间后上电。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第一单元,用于在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存储电能,使得开关单元延迟导通,以延长第二单元存储电能的时间;第二单元,用于在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时存储电能;第二单元,用于在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时释放电能,为第一单元供电;第一单元,还用于在控制信号从第一电平切换为第二电平的情况下,继续导通,直至第一单元输出的电压的绝对值小于第一电压的绝对值。
9、第一单元可以对应于下文中的延时单元,第二单元可以对应与下文中的持续输出单元。通过第一单元延长第二单元存储电能的时间,使得第二单元可以在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时持续输出,进而供电通路持续保持中断,使得第一模块可以有足够时间清除各器件的状态,完成复位。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单元和第一电阻单元;第一电阻单元的一端与开关单元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阻单元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元连接,第一电容单元与第一电阻单元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单元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单元,用于减缓第一电容单元的存储电能的速度;第一电容单元,用于在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时通过第一电阻单元存储电能,使得第一电容单元两端的电压的绝对值提升;其中,第一电容单元两端的电压的绝对值达到第一电压的绝对值的情况下,控制开关单元导通;第一电容单元两端的电压的绝对值未达到第一电压的绝对值的情况下,控制开关单元关断。
11、第一电容单元可以对应于下文中延时单元中的电容单元;第二电阻单元可以对应于下文中延时单元中的电阻单元。
12、通过电容和电阻可以实现延时设置,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单元,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与第六端口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单元的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单元,用于在控制信号为第一电平时存储电能;或者,第二电容单元,用于在控制信号为第二电平时,释放电能,为第一单元供电。
14、第二电容单元可以对应于下文中持续输出单元中的电容单元。
15、通过电容可以实现充电放电,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单元还包括:二极管单元;二极管单元的一端与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连接,二极管单元的另一端与第一模块连接;二极管单元用于减少第二电容单元向第一模块释放的电能。
17、二极管单元可以对应于下文中持续输出单元中的二极管单元。
18、通过二极管可以减少第二电容单元放电时传输到第一模块的电能,方式简单,易于实现。
1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电通路包括:电压调节模块,电压调节模块用于调整供电模块输出的电压,使得第一模块得到稳定的电压;电压调节模块包括:第一使能端、第一电源输入端、第一电源输出端;第一使能端和第一电源输入端均与供电模块连接,第一使能端与复位电路的第一端口连接,第一电源输出端与第一模块连接;第一使能端,用于在复位电路导通的情况下,使能电压调节模块开启或关闭;第一电源输入端,用于输入供电模块输出的电压;第一电源输出端,用于输出电压,为第一模块供电。
20、这样,复位电路设置在电压调节模块的使能端,方便控制电压调节模块关闭或开启,进而控制供电通路中断或导通。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管单元和第二电阻单元;开关管单元包括第六端口、第七端口和第八端口,第六端口用于连接供电通路;第七端口接地,第八端口与控制单元连接;第二电阻单元的一端与第八端口连接,第二电阻单元的另一端接地;开关管单元,用于在控制单元输出的电压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第一电压的绝对值的情况下,导通使得供电通路中断;开关管单元,用于在控制单元输出的电压的绝对值小于第一电压的绝对值的情况下,关断使得供电通路导通;第二电阻单元,用于在控制单元未输出电压的情况下,控制开关管单元保持关断状态。
22、开关管单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关管,第二电阻单元可以对应于下文中开关单元中的电阻单元。
23、这样,通过开关管实现开关单元的导通关断功能,简单易于控制。通过电阻单元使得开关管单元在第八端口未接收到来自控制单元的电压信号时处于关断状态,减少开关管单元的误导通。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模块,第二模块与第一电源输出端连接;在供电通路中断时,第二模块下电;在供电通路导通时第二模块上电。
25、第二模块和第一模块可以使用同一电压调节模块,第一模块可以控制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进行复位。
2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模块包括:第二电源输入端和第二使能端;第二电源输入端用于输入第一模块的工作电压,第二使能端用于控制第一模块上电或下电;第二使能端和第二电源输入端均与供电模块连接,第二使能端与复位电路的第一端口连接。
27、这样,复位电路设置在第一模块的使能端,方便控制第一模块关闭或开启,进而控制供电通路中断或导通。
2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复位电路,该复位电路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的供电电路中的复位电路。
29、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复位电路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方法的供电电路。
3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电电路中的第一模块,用于在电子设备执行关机流程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电平的控制信号。
31、这样,第一模块可以在电子设备关机时,进行复位,减少电子设备由于第一模块状态异常导致的无法开机等异常情况。
3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模块,用于在电子设备第n次检测到开机超时的情况下,输出第一电平的控制信号,n为大于零的整数。
33、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在多次重启开机超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模块进行复位,减少电子设备由于第一模块状态异常导致的无法开机等异常情况。
3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开机是否超时。
35、第一模块可以对应于下文中的ec模块,或任意具有检测开机时间是否超时功能的模块。
3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三模块;第三模块,用于检测电子设备开机的超时情况;第三模块,还用于在第n次检测到开机超时的情况下,控制第一模块输出第一电平的控制信号,n为大于零的整数。
37、第三模块可以与第二模块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三模块和第一模块均为下文中的常开模块。示例性的,第一模块可以为cmos模块,第三模块可以为ec模块,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38、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第二方面至第三方面与本技术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1.一种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通路、第一模块和复位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电路包括:开关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三端口、第四端口和第五端口;所述第三端口与所述供电通路连接,所述第四端口接地,所述第五端口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模块中的第六端口连接,所述第六端口为用于输出所述控制信号的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第一电容单元和第一电阻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包括:第二电容单元,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六端口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还包括:二极管单元;所述二极管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模块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开关管单元和第二电阻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通路包括:电压调节模块,所述电压调节模块用于调整所述供电模块输出的电压,使得所述第一模块得到稳定的电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二模块,所述第二模块与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包括:第二电源输入端和第二使能端;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用于输入所述第一模块的工作电压,所述第二使能端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模块上电或下电;
11.一种复位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中的复位电路。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电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子设备开机是否超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三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