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3-30  47


    本发明涉及信息管理,尤其涉及一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背景技术:

    1、信息管理技术领域专注于有效地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呈现信息,以支持决策制定、提高效率与效果。信息管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与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金融、医疗、教育和制造业,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软件应用以及网络通信,优化信息流动和访问能力,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和决策质量,其中,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管理、监控和规划国土资源(如土地、水资源、矿产等)的信息系统。

    2、传统系统的更新频率较低,难以捕捉资源使用的即时变化,影响管理决策的实效性。在资源配置上缺乏精细化的量化分析,导致资源分配不高效。以往的策略制定过程中很少同时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使得实施的资源管理策略难以充分发挥其预期效用,使得资源管理工作在效率和效果上受到限制,无法充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资源动态追踪模块、土地分类管理模块、资源配置优化模块、环境影响评估模块、策略制定模块、执行监控模块、调整与优化模块、效果评价模块;

    3、所述资源动态追踪模块基于遥感数据收集和地面调查,进行土地使用情况的时间序列分析,结合gps定位数据,绘制土地利用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分布图,得到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4、所述土地分类管理模块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土地的自然条件、现有用途和发展潜力,将土地划分为农业用地、商业区、住宅区和保护区类别,建立细分土地类别图;

    5、所述资源配置优化模块利用细分土地类别图,使用时空自回归模型和时空立方体,评估多类土地的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包括水资源、能源和建设资金分配,进行多类资源供需平衡,生成资源分配优化策略;

    6、所述环境影响评估模块基于资源分配优化策略,分析资源分配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水土流失和空气污染,并根据环境影响指标体系,得到环境保护方案;

    7、所述策略制定模块基于环境保护方案,采用梯度提升机,根据法律法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对差异化管理策略的环境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并选择最优方案,建立资源管理策略;

    8、所述执行监控模块依据资源管理策略,执行实时监测,跟踪资源利用状况和策略执行效果,收集与分析实时数据,识别偏离预定计划的情况,获取策略执行监控日志;

    9、所述调整与优化模块分析策略执行监控日志,识别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并根据状况对所述资源管理策略进行动态调整,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措施,生成策略调整与优化方案;

    10、所述效果评价模块基于策略调整与优化方案,量化分析资源管理的环境和经济效益,评估策略实施后的改善效果,并制定改善措施,得到资源管理效果评估信息。

    11、本发明改进有,所述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包括土地覆盖类型变更图、土地使用强度变化图、土地开发速率图,所述细分土地类别图包括农业用地分布图、商业区布局图、住宅区规划图、保护区界定图,所述资源分配优化策略包括水资源分配计划、能源利用方案、建设资金分配表,所述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大气污染控制策略、生态恢复项目,所述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法规遵循指南、经济效益评估记录、社会影响分析概览,所述策略执行监控日志包括资源使用实时记录、策略执行偏差信息、调整措施记录,所述策略调整与优化方案包括资源配置调整提议、环境保护措施更新方案、管理流程优化路径,所述资源管理效果评估信息包括环境改善评估指标、经济效益增长数据、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

    12、本发明改进有,所述资源动态追踪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子模块、位置信息融合子模块、动态变化绘图子模块;

    13、所述数据采集子模块基于遥感数据收集和地面调查,标记多个时间节点的土地状态变化,包括裸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或农田转变为林地,并筛选和纠正数据中的误差和不一致性,得到初步土地使用状态数据;

    14、所述位置信息融合子模块基于初步土地使用状态数据,整合gps定位数据,对土地的使用状况进行地理位置标定,进行土地使用情况的时间序列分析,识别变化趋势和模式,获取土地使用数据分析结果;

    15、所述动态变化绘图子模块基于土地使用数据分析结果,绘制反映土地使用随时间和空间分布变化的图谱,展示差异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状态的动态变化,得到土地利用变化图谱。

    16、本发明改进有,所述土地分类管理模块包括条件分析子模块、用途识别子模块、类别图绘制子模块;

    17、所述条件分析子模块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析土地的自然条件、现有用途与变化趋势,评估土地的发展潜力和未来用途,生成土地潜力评估记录;

    18、所述用途识别子模块根据土地潜力评估记录,确定土地最优的使用类别,为土地指定对应的用途类别,包括农业用地、商业区、住宅区或保护区,得到土地用途确定信息;

    19、所述类别图绘制子模块基于土地用途确定信息,按照确定的用途类别对土地进行分类,并绘制分类图,展示差异用途土地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建立细分土地类别图。

    20、本发明改进有,所述资源配置优化模块包括资源需求分析子模块、资源供给评估子模块、资源平衡策略子模块;

    21、所述资源需求分析子模块利用细分土地类别图,使用时空自回归模型和时空立方体,对土地的目标需求进行分析,若土地类别为农业用地,则计算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若为商业区或住宅区,则评估建设资金和能源的需求量,生成多类土地资源需求清单;

    22、所述时空自回归模型,采用线性回归公式:;

    23、计算农业用地的水资源和能源需求量,生成预测值;

    24、其中,表示当前月份的水资源和能源预测需求量,表示过去三年内相同月份的水资源和能源需求数据,是截距,是斜率,代表模型误差项;

    25、所述时空自回归模型,采用多元回归公式:;

    26、评估商业区或住宅区的建设资金和能源需求量,获取需求清单;

    27、其中,表示建设资金和能源的需求量,为人口密度,为商业活动指数,为历史能源消耗量,是截距,是相应变量的系数,为模型误差项;

    28、所述资源供给评估子模块基于多类土地资源需求清单,评估当前资源供给状况,包括水资源、能源和可用建设资金,若供给量低于需求量,则标记为资源短缺区域,获取资源供给状况评估信息;

    29、所述资源平衡策略子模块根据资源供给状况评估信息,应用复杂事件处理,对资源短缺区域设计平衡策略,通过优化资源分配、调整资源使用优先级或引入外部资源平衡供需,生成资源分配优化策略。

    30、本发明改进有,所述环境影响评估模块包括影响识别子模块、影响量化子模块、保护措施制定子模块;

    31、所述影响识别子模块基于资源分配优化策略,分析策略实施后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识别潜在的水土流失区域和空气污染源,确定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生成环境影响初步识别信息;

    32、所述影响量化子模块根据环境影响初步识别信息,量化潜在影响的严重程度,包括计算目标区域的水土流失量和空气污染物排放量,评估影响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得到环境影响量化分析结果;

    33、所述保护措施制定子模块基于环境影响量化分析结果,设计对应的保护措施,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恢复生态系统的措施,并验证策略的实施是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得到环境保护方案。

    34、本发明改进有,所述策略制定模块包括法规兼容性分析子模块、成本效益分析子模块、最优策略选择子模块;

    35、所述法规兼容性分析子模块基于环境保护方案,检查方案中提出的多项措施是否符合当前法律法规要求,若措施不符合,则提出调整措施,并确定措施包括在法律框架内,生成法规兼容分析记录;

    36、所述成本效益分析子模块根据法规兼容分析记录,采用梯度提升机,评估方案实施的经济成本和预期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成本、环境恢复成本与长期社会效益,通过比较差异策略的成本效益比,识别成本最优的环境保护措施,得到措施效益分析结果;

    37、所述梯度提升机,按照公式:;

    38、计算成本效益比,得到措施效益分析结果;

    39、其中,为直接经济成本,为环境恢复成本,为风险调整系数,为长期社会效益;

    40、所述最优策略选择子模块基于措施效益分析结果,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根据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选择成本最优且符合法规要求的环境保护措施,并结合法律、经济和社会效益,建立资源管理策略。

    41、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执行监控模块包括实时监测子模块、数据分析子模块、偏差识别子模块;

    42、所述实时监测子模块依据资源管理策略,部署传感器网络和数据收集设备,实时收集关于水资源使用、能源消耗和建设进度的数据,获取实时资源利用数据;

    43、所述数据分析子模块基于实时资源利用数据,整理数据格式,进行数据质量验证,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提取资源利用趋势和模式,生成资源利用分析记录;

    44、所述偏差识别子模块依据资源利用分析记录,比对资源管理策略预定的目标和执行情况,识别资源使用和项目进度中的偏离情况,标记需关注的偏差区域,获取策略执行监控日志。

    45、本发明改进有,所述调整与优化模块包括问题诊断子模块、调整策略设计子模块、优化方案实施子模块;

    46、所述问题诊断子模块分析策略执行监控日志,进行偏差原因确定,包括资源分配不均、效率低下或外部条件变化,确定问题性质和影响范围,生成问题诊断信息;

    47、所述调整策略设计子模块根据问题诊断信息,设计针对性的调整措施,包括重新分配资源、优化使用效率或调整项目计划,得到调整策略方案;

    48、所述优化方案实施子模块执行调整策略方案,进行执行效果监控,并进行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动态调整,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效果,生成策略调整与优化方案。

    49、本发明改进有,所述效果评价模块包括环境效益分析子模块、经济效益分析子模块、改善措施制定子模块;

    50、所述环境效益分析子模块基于策略调整与优化方案,评估方案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包括降低的污染物排放量、改善的水质或增加的绿地面积,量化分析环境质量变化,得到环境效益评估结果;

    51、所述经济效益分析子模块根据环境效益评估结果,分析策略实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成本节约、资源效率和潜在的经济增长,评估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获取经济效益分析记录;

    52、所述改善措施制定子模块依据经济效益分析记录,识别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包括优化资源分配策略、环保措施或调整经济激励方式,得到资源管理效果评估信息。

    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54、本发明中,结合gps定位数据的应用,显著提升了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的精度与实时性,使得资源动态的监测变得更加准确,有效避免数据时效性差的问题。对资源需求和供给的评估采用时空自回归模型和时空立方体,确保了资源分配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通过梯度提升机对环境保护方案进行经济成本和预期效益的分析,并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选择最优策略,实现了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经济性、社会效益之间的最优平衡。通过综合考量和准确分析,为资源管理提供了关键的决策支持,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技术特征:

    1.一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资源动态追踪模块、土地分类管理模块、资源配置优化模块、环境影响评估模块、策略制定模块、执行监控模块、调整与优化模块、效果评价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包括土地覆盖类型变更图、土地使用强度变化图、土地开发速率图,所述细分土地类别图包括农业用地分布图、商业区布局图、住宅区规划图、保护区界定图,所述资源分配优化策略包括水资源分配计划、能源利用方案、建设资金分配表,所述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大气污染控制策略、生态恢复项目,所述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法规遵循指南、经济效益评估记录、社会影响分析概览,所述策略执行监控日志包括资源使用实时记录、策略执行偏差信息、调整措施记录,所述策略调整与优化方案包括资源配置调整提议、环境保护措施更新方案、管理流程优化路径,所述资源管理效果评估信息包括环境改善评估指标、经济效益增长数据、社会满意度调查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动态追踪模块包括数据采集子模块、位置信息融合子模块、动态变化绘图子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分类管理模块包括条件分析子模块、用途识别子模块、类别图绘制子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优化模块包括资源需求分析子模块、资源供给评估子模块、资源平衡策略子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影响评估模块包括影响识别子模块、影响量化子模块、保护措施制定子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策略制定模块包括法规兼容性分析子模块、成本效益分析子模块、最优策略选择子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监控模块包括实时监测子模块、数据分析子模块、偏差识别子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与优化模块包括问题诊断子模块、调整策略设计子模块、优化方案实施子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效果评价模块包括环境效益分析子模块、经济效益分析子模块、改善措施制定子模块;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国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包括资源动态追踪模块、土地分类管理模块、资源配置优化模块、环境影响评估模块、策略制定模块、执行监控模块、调整与优化模块、效果评价模块。本发明,结合GPS定位数据的应用,有效避免数据时效性差的问题,对资源需求和供给的评估采用时空自回归模型和时空立方体,确保了资源分配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通过梯度提升机对环境保护方案进行经济成本和预期效益的分析,并采用多准则决策分析选择最优策略,实现了在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经济性、社会效益之间的最优平衡,通过综合考量和准确分析,为资源管理提供了关键的决策支持,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波,刘凤海,葛彤,郝小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威海晨安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838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