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特别涉及一种锅架和应用该锅架的灶具。
背景技术:
1、目前,厨房灶具通常包括燃烧器和锅架,锅架设置在燃烧器的外侧,起到支撑锅具的作用。燃烧器在工作时,一次空气混合燃气从燃烧器的火孔中喷出,并被点火装置点燃借助二次空气形成火焰,以用于加热置于锅架上的锅具。
2、相关技术中,在使用厨房灶具时,二次空气会经过锅架补充到燃烧器附近。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厨房灶具的热效率仍不够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锅架和灶具,能够实现提高热效率。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锅架,锅架包括:
3、锅架主体,呈环状设置并围合形成有燃烧腔,所述燃烧腔用于供燃烧器的火焰通过,所述锅架主体具有朝向所述燃烧腔设置的内侧面;以及
4、导流预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内侧面,并位于所述燃烧腔内,且包括导流基体和多个导流换热翅片,所述导流基体连接所述锅架主体,所述多个导流换热翅片至少设在所述导流基体的下表面,且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导流基体和所述多个导流换热翅片用于对二次空气进行预热并将预热后的二次空气导向所述燃烧器的火孔。
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换热翅片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6、所述导流换热翅片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径向延伸设置;
7、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锅架主体的径向呈夹角设置;
8、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相对于所述锅架的高度方向呈夹角设置。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换热翅片设有扰流部,在所述扰流部,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相对两侧的空间相连通。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包括扰流缺口,所述扰流缺口设置在所述导流换热翅片上边缘和下边缘的至少一处,并连通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相对两侧的空间;和/或,
11、所述扰流部包括百叶结构,所述百叶结构限定出连通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相对两侧空间的扰流气道。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换热翅片沿靠近所述锅架主体的中心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扰流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百叶结构,至少两个所述百叶结构包括第一百叶结构和第二百叶结构,所述第一百叶结构和所述第二百叶结构沿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的延伸方向排布,并分别用于将二次空气导向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的不同侧。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包括所述百叶结构以及至少两个所述扰流缺口,至少两个所述扰流缺口分别设于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所述百叶结构设于至少两个所述扰流缺口之间。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的远离所述燃烧腔中心的一端与所述锅架主体间隔距离l设置,满足关系:5mm≤l≤20mm。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换热翅片为板体结构,沿安装环境高度方向,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的高度h满足关系:3mm≤h≤20mm。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换热翅片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7、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换热翅片之间的距离沿靠近所述燃烧腔中心的方向逐渐减小、不变或者逐渐增大;
18、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换热翅片之间的距离为d,满足关系3mm≤d≤10mm;
19、所述多个导流换热翅片的靠近所述燃烧腔的中心的一端在同一个半径为r的圆上,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换热翅片之间的距离为d,满足关系,1/42≤d/r≤1/21。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基体和所述多个导流换热翅片为一体式构件。
2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基体与所述锅架主体为一体式构件。
2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锅架主体包括沿上下方向连接在一起的顶板以及底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隔热腔;
23、所述导流基体连接于所述顶板或所述底板。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基体与所述顶板为一体构件,或者;
25、所述导流基体与所述底板为一体构件。
2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预热结构还包括:
27、翅片连接件,所述翅片连接件与所述导流基体为分体构件,所述翅片连接件至少设于所述导流基体的下表面,所述多个导流换热翅片连接所述翅片连接件背离所述导流基体的一侧。
2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基体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连续延伸或者断续延伸,所述翅片连接件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呈闭环状,或者多个所述翅片连接件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和/或,
29、所述多个导流换热翅片和所述翅片连接件为一体构件。
3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预热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导流基体,至少两个所述导流基体沿所述锅架的高度方向层叠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流基体与所述锅架主体连接;
31、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基体之间限定出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具有连通所述燃烧腔的出风口,且构成所述导流通道的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基体中,位于下方的所述导流基体与所述锅架主体的内侧面限定出进风口,二次空气自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导流通道。
3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基体的数量为两个,位于上方的所述导流基体连接所述锅架主体,位于下方的所述导流基体与位于上方的所述导流基体连接,并与所述锅架主体间隔设置,以形成环形的所述进风口;或者,
33、所述导流基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流基体均连接所述锅架主体,且位于下方的所述导流基体具有多个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所述进风口。
34、在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基体的延伸方向平行;和/或,
35、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基体远离所述锅架主体的端部相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基体的连接处设有连通所述导流通道和所述燃烧腔的多个所述出风口,多个所述出风口沿所述燃烧腔的周向间隔设置。
3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导流换热翅片中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流通道内,并设置在所述导流通道的至少上壁面或至少下壁面;和/或,
37、所述导流预热结构还包括多孔介质件,所述多孔介质件设于所述导流通道内,并与至少一所述导热基体连接,所述多孔介质件被配置为可供二次空气穿过。
38、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39、底部换热结构,所述底部换热结构与所述锅架主体的底部连接,且被配置为使得所述锅架主体的底部不平整,以用于与二次空气换热,并将二次空气导向所述导流预热结构。
4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换热结构包括多个凸设于所述锅架主体底部的底部扰流件,多个所述底部扰流件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并被配置为引导流经所述锅架主体底部的二次空气形成涡流。
4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部换热结构包括以下各项的至少一者:
42、a)翅片换热器,包括多个换热翅片,所述多个换热翅片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43、b)挖孔换热器,限定出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间隔排布的多个换热孔道;
44、c)凸起换热器,包括多个凸起,所述多个凸起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间隔排布;
45、d)波纹结构,所述波纹结构为沿所述锅架主体径向延伸的径向波纹结构,或者所述波纹结构为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延伸的周向波纹结构;
46、e)底部多孔介质件,被配置为可供二次空气穿过。
4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灶具,灶具包括:
48、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锅架;和
49、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燃烧腔;
50、其中,沿所述锅架主体的轴向进行投影,所述导流预热结构的在所述燃烧器上的投影不覆盖所述燃烧器最外圈的火孔。
51、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在锅架主体的内侧面设置导流基体,导流基体能够将二次空气导向燃烧器的火孔,燃烧器火孔处火焰的温度较高,能够使燃烧更充分,降低烟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燃烧产生的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烟气沿导流基体的上表面流动时能够对导流基体进行加热,提高导流基体的温蒂。当二次空气经过导流基体时,导流基体会对二次空气进行预热,预热后的二次空气与火孔喷出的混合气体混合,形成燃点温度较高的火焰,则能够对锅具进行高效且有效地加热,提升燃烧效率。
52、进一步地,导流基体的至少下表面设有多个导流换热翅片,通过设置多个导流换热翅片,能够增大二次空气与导流预热结构之间的换热面积,使得二次空气能够被充分预热,提高加热效率,并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和热量利用率,使得灶具的整体热效率得到提高。
1.一种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换热翅片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换热翅片设有扰流部,在所述扰流部,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相对两侧的空间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包括扰流缺口,所述扰流缺口设置在所述导流换热翅片上边缘和下边缘的至少一处,并连通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相对两侧的空间;和/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换热翅片沿靠近所述锅架主体的中心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扰流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百叶结构,至少两个所述百叶结构包括第一百叶结构和第二百叶结构,所述第一百叶结构和所述第二百叶结构沿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的延伸方向排布,并分别用于将二次空气导向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的不同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包括所述百叶结构以及至少两个所述扰流缺口,至少两个所述扰流缺口分别设于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的上边缘和下边缘,所述百叶结构设于至少两个所述扰流缺口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的远离所述燃烧腔中心的一端与所述锅架主体间隔距离l设置,满足关系:5mm≤l≤20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换热翅片为板体结构,沿安装环境高度方向,所述导流换热翅片的高度h满足关系:3mm≤h≤20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换热翅片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基体和所述多个导流换热翅片为一体式构件;和/或,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架主体包括沿上下方向连接在一起的顶板以及底板,所述顶板以及所述底板围合形成隔热腔;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基体与所述顶板为一体构件,或者;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预热结构还包括: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基体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连续延伸或者断续延伸,所述翅片连接件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呈闭环状,或者多个所述翅片连接件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和/或,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预热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所述导流基体,至少两个所述导流基体沿所述锅架的高度方向层叠设置,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导流基体与所述锅架主体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基体的数量为两个,位于上方的所述导流基体连接所述锅架主体,位于下方的所述导流基体与位于上方的所述导流基体连接,并与所述锅架主体间隔设置,以形成环形的所述进风口;或者,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导流基体的延伸方向平行;和/或,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流换热翅片中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导流通道内,并设置在所述导流通道的至少上壁面或至少下壁面;和/或,
19.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换热结构包括多个凸设于所述锅架主体底部的底部扰流件,多个所述底部扰流件沿所述锅架主体的周向间隔设置,并被配置为引导流经所述锅架主体底部的二次空气形成涡流。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换热结构包括以下各项的至少一者:
22.一种灶具,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