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3-24  43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储能、供能设备,也随之发展。动力电池通常包括壳体、置于电池内部的电芯以及盖设在壳体上的电池顶盖等,其中,电池顶盖作为密封壳体的重要部件,电池顶盖的密封性能好坏影响着动力电池的安全使用;动力电池包括盖板、插置在盖板上的极柱、隔离极柱与盖板的上塑胶件、密封圈和下塑胶件,由于上塑胶件为注塑成型,其强度相对较低,为确保极柱的抗拉抗扭能力,通常会在上塑胶件内设置固定环,以分散受力,增加极柱的抗拉抗扭能力。

    2、现有的电池顶盖中,为方便成型,固定环和盖板通常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分别成型后再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盖板上,进而在固定环的内、外两侧注塑上塑胶件。在焊接之前,为确保固定化与盖板稳定焊接,通常需要对盖板和固定环的焊接区域进行预处理后再行焊接,工序较复杂且成本较高;另外,焊接后在盖板与固定环的连接位置会形成焊缝,焊缝的表面通常是非光滑的,在注塑成型上塑胶件时,可能存在填充不充分的情况,从而导致电池顶盖的气密性受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焊接工艺固定盖板与固定件时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包括:

    3、盖板,所述盖板上贯穿形成有第一装配孔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沿径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外侧;

    4、极柱,间隔穿设在所述第一装配孔内并绝缘压接在所述盖板的下侧面;

    5、固定件,包括间隔环绕在所述极柱外周的主体环部以及自所述主体环部的外缘一体延伸形成的压装部,所述压装部与所述插接部压接配合;以及

    6、上塑胶件,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装配孔、极柱以及固定件之间的间隙内并支撑于所述盖板的上侧面。

    7、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包括沿周向分布在所述第一装配孔外侧的多个插槽,所述插槽沿盖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盖板设置;所述压装部包括多个支撑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块底部并与所述插槽对应的铆压块,所述支撑块支撑于所述盖板的上侧面,所述铆压块从上至下穿入所述插槽内并压接至所述盖板的下侧面。

    8、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下侧面对应所述插槽的位置处凹设有铆压槽,所述铆压槽的内侧和/或外侧形成有抵持面,所述铆压块对应所述盖板的下侧面的一端铆压形成有抵于所述抵持面上的抵持块。

    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压装部旁侧的镂空部,所述镂空部包括沿周向形成于相邻两支撑块之间的避让槽,所述上塑胶件注塑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避让槽内以包覆于所述固定件内、外两侧。

    10、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环部贯穿设置有供极柱间隔穿越的第二装配孔;

    11、所述极柱包括绝缘压装在所述盖板的下侧面的限位部以及设置在所述限位部的上侧面并穿设在所述的第一装配孔内的柱体部,所述柱体部的外周尺寸小于所述第一装配孔及第二装配孔的内周尺寸使所述柱体部与所述第一装配孔及第二装配孔间隔形成隔离空间,所述上塑胶件隔离在所述隔离空间内。

    12、进一步的,还包括压装在所述极柱与盖板的下侧面之间的下塑胶件;所述下塑胶件对应于所述极柱的位置处贯穿设置有第三装配孔,所述下塑胶件的上侧面对应于所述第三装配孔的外缘沿轴向凸设有定位凸环,所述定位凸环的内周沿径向向内凸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部的外周尺寸与所述第三装配孔和/或定位凸环的内周尺寸适配且小于所述限位环的内周尺寸,所述限位环的内周尺寸大于所述柱体部的外周尺寸,所述柱体部间隔穿设在所述第三装配孔、定位凸环及限位环的内周,所述限位部限位与所述第三装配孔内并压装在所述限位环的下侧面。

    13、进一步的,还包括压装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极柱之间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环套在所述极柱的外周;所述密封件包括压持在所述盖板的下侧面与所述限位部的上侧面之间的密封环部和自所述密封环部一体延伸形成并压持在第一装配孔的内周与柱体部的外周之间的封堵环部,所述封堵环部的上侧面抵于所述上塑胶件。

    14、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环部的上侧面对应所述铆压块的位置处凹设有定位槽,所述铆压块的下侧面具有超出所述盖板下侧面的超出部分,所述超出部分定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15、进一步的,所述上塑胶件被限定为正极上塑胶件和/或负极上塑胶件,所述正极上塑胶件采用导电塑料材质制成,所述负极上塑胶件采用绝缘塑料材质。

    1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

    17、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固定件,以在极柱受外力作用时,能够通过固定件、上塑胶件等结构对该外力进行分散,以增加极柱的抗拉抗扭能力,并且,固定件内置在上塑胶件内,能够提高上塑胶件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在受外力作用时,不易变形,以进一步在增加极柱的抗拉抗扭能力。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采用铆压工艺与盖板进行固定,在铆压之前,无需对固定件或盖板进行预处理,工序简单,有利于减少工序,提高成型效率;同时,通过在密封圈上设置能够挤压铆压块的定位槽,通过密封圈对铆压块的挤压,能够时抵持块紧压抵持面,并在上塑胶件注塑成型后固持固定件,以确保固定件的组装稳定性,避免固定件移位后而影响动力电池顶盖的使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包括沿周向分布在所述第一装配孔外侧的多个插槽,所述插槽沿盖板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盖板设置;所述压装部包括多个支撑块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块底部并与所述插槽对应的铆压块,所述支撑块支撑于所述盖板的上侧面,所述铆压块从上至下穿入所述插槽内并压接至所述盖板的下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下侧面对应所述插槽的位置处凹设有铆压槽,所述铆压槽的内侧和/或外侧形成有抵持面,所述铆压块对应所述盖板的下侧面的一端铆压形成有抵于所述抵持面上的抵持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沿周向设置在所述压装部旁侧的镂空部,所述镂空部包括沿周向形成于相邻两支撑块之间的避让槽,所述上塑胶件注塑时至少部分嵌入所述避让槽内以包覆于所述固定件内、外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环部贯穿设置有供极柱间隔穿越的第二装配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装在所述极柱与盖板的下侧面之间的下塑胶件;所述下塑胶件对应于所述极柱的位置处贯穿设置有第三装配孔,所述下塑胶件的上侧面对应于所述第三装配孔的外缘沿轴向凸设有定位凸环,所述定位凸环的内周沿径向向内凸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部的外周尺寸与所述第三装配孔和/或定位凸环的内周尺寸适配且小于所述限位环的内周尺寸,所述限位环的内周尺寸大于所述柱体部的外周尺寸,所述柱体部间隔穿设在所述第三装配孔、定位凸环及限位环的内周,所述限位部限位与所述第三装配孔内并压装在所述限位环的下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装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极柱之间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环套在所述极柱的外周;所述密封件包括压持在所述盖板的下侧面与所述限位部的上侧面之间的密封环部和自所述密封环部一体延伸形成并压持在第一装配孔的内周与柱体部的外周之间的封堵环部,所述封堵环部的上侧面抵于所述上塑胶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部的上侧面对应所述铆压块的位置处凹设有定位槽,所述铆压块的下侧面具有超出所述盖板下侧面的超出部分,所述超出部分定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塑胶件被限定为正极上塑胶件和/或负极上塑胶件,所述正极上塑胶件采用导电塑料材质制成,所述负极上塑胶件采用绝缘塑料材质。

    10.一种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贯穿形成有第一装配孔和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沿径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装配孔的外侧;极柱,间隔穿设在所述第一装配孔内并绝缘压接在所述盖板的下侧面;固定件,包括间隔环绕在所述极柱外周的主体环部以及自所述主体环部的外缘一体延伸形成的压装部,所述压装部与所述插接部压接配合;以及上塑胶件,注塑成型于所述第一装配孔、极柱以及固定件之间的间隙内并支撑于所述盖板的上侧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铆压的方式将固定件与盖板组装固定,工序简单,组装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赵萌涛,赵萌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29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80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