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防水卷材连接,具体是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搭接结构。
背景技术:
1、防水卷材是指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常用的防水卷材按原材料的组成不同一般可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三大系列;
2、防水卷材在铺设时有时会进行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的铺设,而对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的铺设之间的衔接一般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具体实施方式为:先将防水卷材分别铺设在底板上以及侧墙上后,对底板以及侧墙实现加厚处理;然后再在底板一侧开设螺纹孔,在侧墙一侧开设穿孔,使用螺栓穿过侧墙开设的穿孔后旋转进入底板一侧开设的螺纹孔内部,使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实现垂直连接固定;
3、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前期组装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时,需要用力旋转螺栓进行锁紧;而且后期在组装在一起的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长时间使用发生故障需要拆卸维修时,受制于螺栓的长时间使用,导致螺栓生锈,使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牢牢锁紧安装固定在一起,不易拆卸,只能暴力拆卸螺栓或者底板防水卷材或者侧墙防水卷材才可实现完全拆卸,这样就导致拆卸下来的材料直接报废,不利于回收利用;
4、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搭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搭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搭接结构,所述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搭接结构包括:
4、底卷材、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以及侧卷材,所述底卷材一侧开设有构件孔,侧卷材一侧开设有适配孔;设置的第一构件对位安插在底卷材一侧开设的构件孔内部,设置的第二构件对位安插在侧卷材一侧开设的适配孔内部;同时,安装的第一构件一端与第二构件一端安插组装在一起。
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构件一侧上下两端设有弯折压架,弯折压架与第一构件外壁之间形成压槽;同时第一构件另一端内部还开设有对位孔。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构件一端设有左压架,左压架与第二构件外壁之间形成左滑槽;同时第二构件另一端设有右压架。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适配孔内部安装固定有垫板,垫板将适配孔内部分成上滑槽以及下滑槽两个区域空间。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所述的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搭接结构在组装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时,只需将第一构件安置在底板防水卷材内部,接着将第二构件一端安插在第一构件内部后,再将第二构件另一端对位安插在侧墙防水卷材内部,无需用力即可轻易实现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之间的组装;
10、而且后期在拆卸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时,只要先将第二构件从侧墙防水卷材内部滑出,接着依次拆卸第二构件与第一构件,最后将第一构件从底板防水卷材上拆卸下来,即可实现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快速省力拆卸,而且还不会对底板防水卷材以及侧墙防水卷材造成损害,可实现回收利用。
1.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搭接结构,其包括:底卷材(12)、第一构件(1)、第二构件(5)以及侧卷材(10);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构件(1)一侧上下两端设有弯折压架(2),弯折压架(2)与第一构件(1)外壁之间形成压槽(3);同时第一构件(1)另一端内部还开设有对位孔(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构件(5)一端设有左压架(6),左压架(6)与第二构件(5)外壁之间形成左滑槽(7);同时第二构件(5)另一端设有右压架(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板防水卷材与侧墙防水卷材搭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孔(11)内部安装固定有垫板(15),垫板(15)将适配孔(11)内部分成上滑槽(14)以及下滑槽(13)两个区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