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是指一种聚合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目前,能源供给仍以化石能源为主,新能源进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预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量占比约为30%左右,2060年占比约60%左右。新能源的规模增长对能源网建设与运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能源的负荷构成复杂,除集中式建设的大中型新能源中心外,还存在海量分布式的新能源微节点,如屋顶光伏、小型风电等,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受天气影响存在较大的波动性,但电力系统是一个实时平衡系统,某一时刻发电必须与消耗的功率相同,当发电侧不稳定时,保持电力供需平衡的难度显著增大。当前为了不对电力输送系统产生冲击,对大量的分布式新能源采用了弃电政策,需要找到一种新型的发电侧与用电侧的连接调度关系,实现海量分布式新能源消纳。
2、电力系统由“发-输-变-配-用”环节组成,其中,“输、变、配”环节主要通过电力网完成。电力网由1000kv交流及直流800kv的超高压骨干网、330kv~750kv及直流500kv的省间传输、35kv~220kv的地市间传输和10kv及以下的配电网络组成。配电网以10kv为一个配电台区,电网的管控平台可以以台区为单位,监测台区内的新能源发电量、传统能源输电量及总用电量,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会根据各台区的预估用电情况进行电力配送,在没有分布式新能源时,各台区的用电负荷基本维持不变,当前电网的管理、输送系统也是按照计划供电模式设计,但各台区引入海量分布式新能源后,引发了电力系统无法实现电量供需平衡的问题,新能源受天气影响,发电量的时变性较强,在发电量大于用电量时,配电台区无法消纳多余的电量,在发电量小于用电量时,配电台区无法满足供电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合调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用于解决配电台区中的发电量与用电量相差较大时,电力系统无法实现电量供需平衡的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聚合调控方法,包括:
3、根据配电台区内目标储荷设备的电量可调控参数,按照预设排序方式,对所述配电台区内的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进行排序,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为所述配电台区内的电量可调控设备;
4、按照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的排列顺序,依次评估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的负荷可调整量;
5、根据所述负荷可调整量与所述配电台区当前的目标电量调控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中的目标调控设备和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
6、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7、在按照所述电量调控方式对所述目标调控设备进行调控后,获取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变化值;
8、在所述电量变化值等于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的绝对值情况下,向电网交易平台发送所述电量变化值;
9、在所述电量变化值小于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的绝对值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电量变化值与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的绝对值的第一差值;
10、将所述负荷可调整量与所述第一差值进行比较,确定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中的第一目标调控设备和所述第一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
11、可选地,所述电量可调控参数包括调控可靠性和响应时间,其中,根据配电台区内目标储荷设备的电量可调控参数,按照预设排序方式,对所述配电台区内的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进行排序,包括:
12、根据所述调控可靠性,对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的调控可靠性等级进行划分;其中,所述调控可靠性越高,所述调控可靠性等级越高;
13、根据所述响应时间,对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的响应时间等级进行划分;其中,所述响应时间越短,所述响应时间等级越高;
14、根据所述调控可靠性等级和所述响应时间等级,按照预设排序方式,对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进行排序。
15、可选地,所述预设排序方式,包括:
16、所述调控可靠性等级为第一优先级,所述响应时间等级为第二优先级。
17、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负荷可调整量与所述配电台区当前的目标电量调控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中的目标调控设备和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包括:
18、选择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中的n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为待调控设备;其中,所述待调控设备为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中,按照所述预设排序方式排序时,排列在前的所述目标储荷设备;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19、在所述待调控设备对应的负荷可调整量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的绝对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待调控设备为目标调控设备;
20、根据所述目标调控设备对应的负荷可调整量和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
21、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22、在所述待调控设备对应的负荷可调整量小于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的绝对值的情况下,选择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中的m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为待调控设备;m为大于n的整数。
23、可选地,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所述配电台区内的用电量和发电量的电量差值,其中,根据所述目标调控设备对应的负荷可调整量和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包括:
24、获取所述目标调控设备对应的负荷可调整量与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的绝对值的第二差值;
25、在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正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为将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由储电状态切换至放电状态和/或减少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用电负荷;
26、在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负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为将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由放电状态切换至储电状态和/或增加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用电负荷。
27、可选地,在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正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为将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由储电状态切换至放电状态和/或减少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用电负荷,包括:
28、在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正值,并且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为将所述目标调控设备内的储能设备由储电状态切换至放电状态,并且减少所述目标调控设备内的用电设备的用电负荷;
29、在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正值,并且所述第二差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为将所述目标调控设备内的储能设备由储电状态切换至放电状态。
30、可选地,在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负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为将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由放电状态切换至储电状态和/或增加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用电负荷,包括:
31、在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负值,并且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为将所述目标调控设备内的储能设备由放电状态切换至储电状态,并且增加所述目标调控设备内的用电设备的用电负荷;
32、在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负值,并且所述第二差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为将所述目标调控设备内的储能设备由放电状态切换至储电状态。
33、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34、获取配电台区内的多个储荷设备的电量信息,所述电量信息包括电量可调整范围;
35、根据所述电量可调整范围,确定所述储荷设备中的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
36、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聚合调控装置,包括:
37、第一排序模块,用于根据配电台区内目标储荷设备的电量可调控参数,按照预设排序方式,对所述配电台区内的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进行排序,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为所述配电台区内的电量可调控设备;
38、第一评估模块,用于按照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的排列顺序,依次评估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的负荷可调整量;
39、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荷可调整量与所述配电台区当前的目标电量调控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中的目标调控设备和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
40、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聚合调控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聚合调控方法。
4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聚合调控方法的步骤。
42、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43、上述方案中,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在配电台区中的发电量与用电量相差较大时,可以根据电量可调控参数对目标储荷设备进行排序,按照排列顺序依次评估目标储荷设备的负荷可调整量,根据负荷可调整量和目标电量调控值的大小关系,确定目标调控设备和电量调控方式,通过调控目标调控设备实现配电台区内的电量供需平衡。
1.一种聚合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量可调控参数包括调控可靠性和响应时间,其中,根据配电台区内目标储荷设备的电量可调控参数,按照预设排序方式,对所述配电台区内的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进行排序,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排序方式,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负荷可调整量与所述配电台区当前的目标电量调控值的大小关系,确定多个所述目标储荷设备中的目标调控设备和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所述配电台区内的用电量和发电量的电量差值,其中,根据所述目标调控设备对应的负荷可调整量和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正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为将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由储电状态切换至放电状态和/或减少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用电负荷,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电量调控值为负值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二差值,确定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电量调控方式为将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由放电状态切换至储电状态和/或增加所述目标调控设备的用电负荷,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1.一种聚合调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2.一种聚合调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所述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聚合调控方法。
13.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聚合调控方法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