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建筑,具体涉及一种地梁、建筑物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1、对于已建成建筑物,有新的需求需要在已建好的混凝土地坪上增加地梁及墙体时,需要对既有建筑物进行改造。
2、目前,在已建成的地坪上增加地梁及墙体,需要将原有的地坪挖开,工艺复杂且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梁、建筑物及其建造方法,解决施工时需要挖开地坪,工艺复杂且成本高的问题。
2、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梁,所述地梁用于与地坪和支撑柱连接,所述地坪包括第一表面,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地坪连接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地梁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且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
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梁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
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凹槽和/或凸起。
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地梁包括梁体和箍筋,所述箍筋连接所述梁体的外周表面,并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
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箍筋包括主体、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主体围绕在所述梁体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主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
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梁体包括主体梁和连接梁,所述主体梁和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箍筋与所述主体梁和所述连接梁连接。
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箍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箍筋在所述主体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所述连接梁上均匀分布。
10、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11、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建筑物,包括地坪、支撑柱和如第一方面各种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梁,所述地坪包括第一表面;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地坪连接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地梁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且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
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柱为工字钢并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相对设置,所述地梁与所述第三钢板连接固定。
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柱为多个且间隔设置,所述地梁分别与多个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
14、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建筑物的建造方法,包括:建造支撑柱;建造地坪,所述地坪环绕所述支撑柱,且所述支撑柱凸出于所述地坪的第一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设置地梁,所述地梁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且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
15、通过设置地梁分别与地坪的第一表面和支撑柱连接,建造过程中不需要挖开地坪,工序少,施工简便,工期短,造价低。
1.一种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用于与地坪和支撑柱连接,所述地坪包括第一表面,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地坪连接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地梁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且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用于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配合部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凹槽和/或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梁包括梁体和箍筋,所述箍筋连接所述梁体的外周表面,并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包括主体、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主体围绕在所述梁体的外周表面,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主体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部连接所述主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体包括主体梁和连接梁,所述主体梁和所述支撑柱通过所述连接梁连接,所述箍筋与所述主体梁和所述连接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为多个,多个所述箍筋在所述主体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且在所述连接梁上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9.一种建筑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坪、支撑柱和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地梁,所述地坪包括第一表面;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地坪连接并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地梁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且与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工字钢并包括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第三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和所述第二钢板相对设置,所述地梁与所述第三钢板连接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建筑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为多个且间隔设置,所述地梁与多个所述支撑柱连接固定。
12.一种建筑物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