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技术2025-03-16  36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尤其涉及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无线网络环境复杂,空口质量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波动较大。目前,为保证用户业务的连续性,可通过小区间覆盖边缘的切换进行保障,以及基于信道质量进行信道切换。通过监测无线信道的质量,触发异频或异系统切换,实现信道切换,将用户迁移到4g或者其它5g频点,保障用户体验。

    2、当前基于信道质量进行信道切换的方式中,使用统一指标阈值进行信号质量评估,对于用户的实际感知判定不准确,且未考虑用户的业务需求,直接将用户强行迁移出服务小区,反而会影响用户业务感知;而考虑到用户终端占用的rb数的信道切换方式中,仍无法准确地识别用户实际的业务感知需求,也会影响用户业务感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进行信道质量评估时,无法准确地识别用户实际的业务需求,导致影响用户业务感知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道切换方法,包括:

    4、获取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上行感知速率和小区覆盖场景类型,用户数据包括缓冲区状态报告数据和资源块数量占比数据;

    5、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数据和资源块数量占比数据对用户业务进行分类,得到用户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及业务类型对应的劣化门限值;

    6、根据用户数据和小区覆盖场景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累计质差次数和质差次数预设值;

    7、判断用户终端的上行感知速率是否低于用户终端对应的劣化门限值,以及累计质差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质差次数预设值;

    8、若用户终端的上行感知速率低于用户终端对应的劣化门限值且累计质差次数大于或等于质差次数预设值,则对用户终端进行信道切换。

    9、可选地,上述信道切换方法中,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数据和资源块数量占比数据对用户业务进行分类,得到用户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及业务类型对应的劣化门限值的步骤包括:

    10、通过向量机算法对缓冲区状态报告数据和资源块数量占比数据构成为二维数据进行多次二分类处理,得到各用户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

    11、通过箱须图算法对用户终端的上行感知速率进行统计,得到各业务类型对应的劣化门限值。

    12、可选地,上述信道切换方法中,通过箱须图算法对用户终端的上行感知速率进行统计,得到各业务类型对应的劣化门限值的步骤包括:

    13、通过箱须图算法对用户终端的上行感知速率进行统计,得到下四分位感知速率和上四分位感知速率;

    14、根据下四分位感知速率和上四分位感知速率的差值,确定四分位全距值;

    15、根据四分位全距值和下四分位感知速率得到各业务类型对应的劣化门限值。

    16、可选地,上述信道切换方法中,用户数据还包括用户终端的误块率和路径损耗值;

    17、根据用户数据和小区覆盖场景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累计质差次数和质差次数预设值的步骤包括:

    18、根据用户终端的小区覆盖场景类型进行查表,确定用户终端的场景权值和质差次数预设值;

    19、根据场景权值、误块率、路径损耗值和用户终端的资源块数量占比确定上行质差阈值;

    20、根据上行质差阈值统计用户终端的累计质差次数。

    21、可选地,上述信道切换方法中,根据场景权值、误块率、路径损耗值和用户终端的资源块数量占比确定上行质差阈值的步骤包括:

    22、对场景权值与误块率的乘积、路径损耗值以及资源块数量占比进行求和,得到上行质差阈值;或者,

    23、对场景权值与误块率的乘积、路径损耗值以及资源块数量占比与预设权重值的乘积进行求和,得到上行质差阈值。

    24、可选地,上述信道切换方法中,根据上行质差阈值统计用户终端的累计质差次数的步骤包括:

    25、当上行质差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时,累加一次质差次数,得到用户终端在当前上报周期的累计质差次数;

    26、当上行质差阈值小于预设阈值时,累减一次质差次数,得到用户终端在当前上报周期的累计质差次数。

    27、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道切换装置,包括:

    28、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用户数据、上行感知速率和小区覆盖场景类型,用户数据包括缓冲区状态报告数据和资源块数量占比数据;

    29、业务分类模块,用于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数据和资源块数量占比数据对用户业务进行分类,得到用户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及业务类型对应的劣化门限值;

    30、质差统计模块,用于根据用户数据和小区覆盖场景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累计质差次数和质差次数预设值;

    31、条件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用户终端的上行感知速率是否低于用户终端对应的劣化门限值,以及累计质差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质差次数预设值;

    32、信道切换模块,用于若用户终端的上行感知速率低于用户终端对应的劣化门限值且累计质差次数大于或等于质差次数预设值,则对用户终端进行信道切换。

    3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道切换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中存储有信道切换程序,该信道切换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信道切换方法。

    34、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信道切换方法。

    35、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信道切换方法。

    36、本申请提供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37、本申请提出的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通过根据用户终端的缓冲区状态报告数据和资源块数量占比数据对用户业务进行分类,得到用户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及业务类型对应的劣化门限值,可以准确判定用户不同业务下的感知情况,方便后续识别不同业务的质差用户;还根据用户数据和小区覆盖场景类型,确定用户终端的累计质差次数和质差次数预设值,可以实时计算累计质差次数,可以准确识别用户是否存在上行感知问题;然后判断用户终端的上行感知速率是否低于用户终端对应的劣化门限值,以及累计质差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质差次数预设值,在用户终端的上行感知速率低于用户终端对应的劣化门限值且累计质差次数大于或等于质差次数预设值时,对用户终端进行信道切换,从不同业务下的用户感知速率和不同覆盖场景下的业务质量这两个方面进行双条件的信道质量综合评估,可以针对用户实际的业务需求准确地识别质差用户,及时对影响用户感知且存在质差的用户进行信道切换,牵引至移频或异系统网络进行业务,从而保证用户业务感知不受影响,提高了用户对无线网络的体验度。



    技术特征:

    1.一种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缓冲区状态报告数据和所述资源块数量占比数据对用户业务进行分类,得到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业务类型及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劣化门限值的步骤包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箱须图算法对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感知速率进行统计,得到各所述业务类型对应的劣化门限值的步骤包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数据还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误块率和路径损耗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场景权值、所述误块率、所述路径损耗值和所述用户终端的资源块数量占比确定上行质差阈值的步骤包括: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上行质差阈值统计所述用户终端的累计质差次数的步骤包括:

    7.一种信道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8.一种信道切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切换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信道切换程序,所述信道切换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

    9.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道切换方法。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道切换方法、装置、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及存储介质,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根据缓冲区状态报告数据和资源块数量占比数据对用户业务进行分类,得到业务类型及业务类型对应的劣化门限值;根据用户数据和小区覆盖场景类型确定累计质差次数和质差次数预设值;判断用户终端的上行感知速率是否低于对应的劣化门限值以及累计质差次数是否大于或等于质差次数预设值;若上行感知速率低于劣化门限值且累计质差次数大于或等于质差次数预设值,则对用户终端进行信道切换。本申请解决了信道质量评估时,无法准确地识别用户实际的业务需求,导致影响用户业务感知的问题,实现了双条件的信道质量综合评估,及时进行信道切换。

    技术研发人员:冯孔森,赵泽百,刘柏强,赵辉,田飞,李明晖,李昊,吕然,闫国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76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