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ldsw智能电子标签通信技术,尤其涉及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1、近年来,以电瓶车和摩托车为代表的车辆防盗问题,已经成为广大群众最头疼的问题之一,相关部门也都采用了很多措施,包括引进了有源电子标签防盗技术和gps(包括北斗)自动定位跟踪监管技术。尽管这这两种技术都能实现对失窃车辆的实时定位跟踪,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因而,这两种方法的应用推广也变得很困难。不少地区甚至不得不放弃已
2、建起的这种防盗系统。
3、电子标签防盗技术存在的问题:
4、1)电瓶车被盗发生时往往车主并不知道,事后再报警,增加了破案的难度;
5、2)报警后,管理系统需要将失窃车辆的电子标签id输入管理后台,而系统中的每一个网关读写器都需要将采集到的所有电瓶车电子标签id,全部上传给管理后台,由管理后台进行分析比对后,才能确定失窃车辆的位置。而二轮车防盗监管范围往往非常大(一个城市),涉及的车辆数量一般都在几百万辆,这将大大增加网络的负担。这样一个用于二轮车防盗的物联网,也就无力承担作为一个城市物联网应该承担更多的“万物互联”的其他任务,同时也增加了每一个电瓶车的防盗管理成本。正因此,许多已经建立了这样电子标签防盗系统的地方,最后也都放弃了。
6、3)在确定被盗车辆位置后,管理后台才能通知防盗机构进行抓捕。这不仅需要组织若干个专门随时待命的团队,而且团队赶赴现场需要一定时间,这种方法往往造成相应行动的滞后。我们的应用实践证明,即使采用车辆跟随的方式现场跟踪,但由于读写器不可能布置得非常密,使得相应行动变得非常困难,同时也增加了相关部门的负担。
7、gps+移动网络终端的防盗方法存在的问题
8、1)电池耗电问题:
9、由于这种方法需要随时使用卫星来计算自己的位置,并与网络保持通信联系,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二轮车的电能,定位实时性越好(有利于抓捕行动)定位终端上报的数据就越频繁。这无疑给二轮车的电瓶带来很大负担。因而,很多车主及时安装了这套系统后,都不得不将其拆掉,以保证车辆的用电。
10、2)费用问题:
11、安装在车上的移动终端需要每月缴纳网络使用费,通信越频繁,费用越多,这无疑增加了车主的负担。
12、3)安全问题:
13、由于卫星定位终端需要供电,且随时需要与网络联系,需要与电频车电瓶连接,因而很容易被偷窃者发现和拆除。
14、4)网络中断问题:由于系统依赖移动网络来跟踪定位失窃二轮车,因此,在断网或没网络信号覆盖的地方,系统根本无法工作。
15、5)成本高,社会效益低:尽管卫星定位二轮车防盗系统可以使用现有的移动公网,但这个系统并不能给城市智能化建设,带来任何帮助,而且gps终端安装的成本就非常高。
16、显然社会急需一种简单有效的二轮车防盗系统,来解决地方相关部门和老百姓这个头疼的问题。另外,对于其他资产的防盗及人员监管,更多的是利用封闭的物理空间和门禁控制,加上视频监视等人工手段来达到防盗的目的。
17、它们都有如下的特点:
18、1)他们监管的资产往往有一个“外人不得入内的封闭物理空间”,因而可
19、以通过设立门禁系统来对其资产进行监管;
20、2)同一个资产主人(超市,物流公司,大的企事业单位)都拥有大量的资产需要监管,因而都可以建立和运营一个独立的资产监管和防盗管理系统。
21、而对于那些需要在大范围自由空间(非物流运输线路)中移动的个人资产,包括旅途中随身携带的行李,企业共享的托盘和集装箱,以及各种走失的老人和小孩等的监管,除了在资产主人发现资产“丢失”或老人小孩“走失”后,在有视频监控的地方调用视频记录通过人工搜寻的方法外,并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和措施。在“断网”或网络遭遇人为破坏的情况下更是无能为力。
22、综上所述,传统监管方式不仅需要大量人工介入,而且无法实现自动告警,因而监管效率低。即使引进了人工智能识别等新技术,但新技术需要依赖网络才能工作,而且都需要先报警,并将失窃车辆,失踪人员等的相关信息,包括视频资料传到网上,再在整个网络进行搜索,这不仅缺乏实时性,而且费时费力,成本高,效率低,特别是对那些移动范围大的监管对象,例如车辆(全国),外出旅行时随身携带及托运的行李(世界范围)等,则问题更多。这显然不能满足广大老百姓出行的需要,也与当今社会快速智能化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旨在解决上述全部或部分技术问题。
2、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固定位置的监管读写器、至少一个与所述监管资产连接或由被监控人员携带的监管标签和防盗报警装置,所述监管读写器与所述防盗报警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监管读写器还连接有与监管人进行直接或间接通信的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至少一个监管读写器的网络,所述网络还连接有资产防盗及人员监控管理平台;
3、所述监管读写器具备一个与其所在位置对应的位置编码idi,同时,每个监管标签除了有一个唯一的身份id外,至少还有一个由监管人定义的被监管资产及被监控人员的合法位置编码信息id1和一个报警联系信息id2;
4、所述id1与所述idi具备有关联关系,所述关联关系由监管人定义的监管标签处于合法位置时的地理位置编码;当监管人需要对自己监管的资产或人员位置进行限制监管时,需要向监管标签写入id1及id2信息;
5、若监管标签中的id1为0时,则该监管标签处于无需监管的状态,此时,它就是一个一般的电子标签,当系统中任意一个监管读写器读取到任何监管标签id1信息时,采用所述id1信息与其自身的位置编码idi进行比较,若idi≠id1≠0时,连接该监管标签的资产属于丢失或被盗资产,所述监管读写器讲立即启动防盗报警装置,并利用监管标签中的id2信息通知监管人或监控管理平台。
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监管标签安装有振动传感器,监管标签平常处于周期性睡眠,苏醒后监听信号瞬间的低功耗待机状态;当内置的振动传感器被外力振动激活后,将采用周期性向外发射一定数量包括id和id1在内的信号,同时,在每次发射后监听来自监管读写器的回执信号,若所述监管读写器发现接收到的id1与自身位置编码idi不一致,且id1≠0,所述监管读写器将立即要求所述监管标签提供id2信息,并启动防盗报警装置,同时利用监管标签提供的id2信息联系监管人;当所述监管标签在被振动传感器激活,并发射完预设数量包括id和id1在内的信号后,将停止发射信号,除非再次被振动传感器激活后重复以上过程,或者收到来自监管读写器的工作指令,期间监管标签仍保持了周期性睡眠苏醒后监听信号瞬间的基本工作状态。
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监管标签合法位置编码id1,是监管人根据需要定义的,呗监管资产或人员可以合法移动的一个地理空间范围编码,与idi具备关联关系;而所述idi,是指监管人通过某一个或某一些读写器,相对于监管标签的通信信号覆盖范围来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地理空间区域的共同编码,即呗监管资产或人员在一个或多个地理空间范围进行合法移动。
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监管标签的合法位置编码id1,还具备位置锁定状态,所述位置锁定状态被配置为id1=1,不同于系统中任何监管读写器的位置编码idi,任何一个监管读写器在读取监管标签信息时,若发现id1=1,则启动与之连接的防盗报警装置,并通知所述资产或人员的监管人。
9、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盗报警装置的报警措施被配置为:启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之连接的声光报警系统、道闸拦截系统、监管标签自身携带的声光报警装置、用于切断控制机动车的油路、电路的其他控制开关系统以及语音广播系统。
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监管读写器还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有通行控制系统,所述通行控制系统至少包括一种用于探测车辆或人员通过的地感、红外、激光传感器探测装置或栏杆装置中的一种。
11、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监管人向所述监管标签写入的“0”或“1”的id1信息时,还包括利用一个与监管标签通信,即控制标签的低功耗ldsw电子标签,通过按键的方式向所述监管标签写入的;所述控制标签自身具备一个唯一的身份id号,并带有按键,必要时还带有一个蜂鸣器;所述控制标签平常处于完全关机状态,在需要时通过按键激活的方式,向监管标签写入“0”或“1”的id1信息,此时控制标签将在一段大于监管标签睡眠苏醒周期的时间段内,连续不间断重复地向监管标签发送“0”或“1”的信息,必要时利用所述蜂鸣器鸣叫的方式来确认监管标签已经接受到正确的“0”或“1”的id1信息,否则需要重发这个id1信息,所述控制标签属于监管人所有,与所述监管人监管对象连接的监管标签匹配,即监管人自己的控制标签智能向属于自己的监管标签写入“0”或“1”的id1信息。
1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车辆防盗及人员的监管,就是对监管对象位置变化的监管;监管对象的位置就是与之连接的监管标签的位置;而监管标签的位置是按照无线通信标杆定位的方式来确定的,即每个监管标签的位置,就是正在与之进行通信的监管读写器的安装位置;每个监管读写器的位置,又是使用一个位置编码idi来代表的;每一个被监管对象都有一个由监管人定义的合法位置编码id1,并由监管人利用无线通信手段,使用密码写入与监管对象连接的监管标签中;而这个合法位置编码是通过某一个或某一些读写器,针对它们与监管标签通信时的信号覆盖范围,来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地理空间区域的共同编码,或者说是监管对象可以合法在内移动的一个地理空间范围;另外,对于监管标签而言,还可以使用一个不同于任何其他监管标签写器位置编码的特殊位置编码“1”来来代表被监管资产的一种静止“锁定”状态;这个特殊位置编码意味着监管标签在被锁定时,并未在任何监管读写器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当与监管对象连接的一个监管标签来到某个监管读写器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并与之进行通信时,所述监管读写器通过将监管标签id1与自身的idi进行比对的方式,来判定该监管标签是否属于“非法”,即与之连接监管对象是否是“丢失”资产,或“走失”人员,或者是“未经授权不得通行”的监管对象;如果id1=idi,或id1=0即为“合法”,否则是“非法”;如果监管标签为“非法”,则所述监管标签读写器将立即启动与之连接的防盗及报警装置,必要时通过网络上报管理平台,并通知监管人。
1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监管标签被配置为:被资产监管人授权写入了合法位置编码信息的一般电子标签,且所述监管标签包括有源电子标签或无源电子标签,以使所述监管读写器,作为对应的有源或无源电子标签监管读写器。
14、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若所述监管标签是无源电子标签,则所述监管读写器采用无源电子标签读写器,所述监管标签与所述无源电子标签读写器将被安装在控制资产和人员进出的门禁关卡处,此时监管标签中的合法位置编码id1,只有“锁定”=1和“非锁定”=0两个值,而且这个“0”或“1”的代码值,是监管人使用密码和可与所述无源电子标签进行通信的装置写入的,包括使用只能向监管标签写入“0”或“1”两个简单数字代码的简单信号收发装置。
1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监管读写器还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有通行控制系统,所述通行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探测车辆或人员通过的地感、红外、激光灯传感器探测装置或栏杆装置中的一种,被配置为:通过的每一个监管对象,包括车辆和人员,必须向监管读写器提供能够合法通行的监管标签id信号,否则将被拦截。
16、本发明的首要改进之处在于:通过将二轮车位置确认为与之连接电子标签的位置,就是与标签通信读写器的位置,以使监管人根据需要,利用手机等预先在电子标签中写入一个合法位置编码,或可合法移动的区域位置编码id1,或“不准移动”的锁定编码,并赋予每个读写器对应的位置编码idi,将在特定位置的读写器当作可不依赖网络独立工作的“检查站”,核对经过“检查站”电子标签的id1是否与本检查站位置编码idi一致,若不一致,则该二轮车就是失窃车辆,立即启动防盗拦截,切断二轮车油电路等。本发明布置简单、成本低,防盗高效,断网仍可工作,不仅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人民群众的二轮车防盗难题,还可用于资产和人员位置移动监管。
1.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固定位置的监管读写器、至少一个与所述监管资产连接或由被监控人员携带的监管标签和防盗报警装置,所述监管读写器与所述防盗报警装置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监管读写器还连接有与监管人进行直接或间接通信的通信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至少一个监管读写器的网络,所述网络还连接有资产防盗及人员监控管理平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管标签安装有振动传感器,监管标签平常处于周期性睡眠,苏醒后监听信号瞬间的低功耗待机状态;当内置的振动传感器被外力振动激活后,将采用周期性向外发射一定数量包括id和id1在内的信号,同时,在每次发射后监听来自监管读写器的回执信号,若所述监管读写器发现接收到的id1与自身位置编码idi不一致,且id1≠0,所述监管读写器将立即要求所述监管标签提供id2信息,并启动防盗报警装置,同时利用监管标签提供的id2信息联系监管人;当所述监管标签在被振动传感器激活,并发射完预设数量包括id和id1在内的信号后,将停止发射信号,除非再次被振动传感器激活后重复以上过程,或者收到来自监管读写器的工作指令,期间监管标签仍保持了周期性睡眠苏醒后监听信号瞬间的基本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管标签合法位置编码id1,是监管人根据需要定义的,呗监管资产或人员可以合法移动的一个地理空间范围编码,与idi具备关联关系;而所述idi,是指监管人通过某一个或某一些读写器,相对于监管标签的通信信号覆盖范围来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地理空间区域的共同编码,即呗监管资产或人员在一个或多个地理空间范围进行合法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管标签的合法位置编码id1,还具备位置锁定状态,所述位置锁定状态被配置为id1=1,不同于系统中任何监管读写器的位置编码idi,任何一个监管读写器在读取监管标签信息时,若发现id1=1,则启动与之连接的防盗报警装置,并通知所述资产或人员的监管人。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报警装置的报警措施被配置为:启动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之连接的声光报警系统、道闸拦截系统、监管标签自身携带的声光报警装置、用于切断控制机动车的油路、电路的其他控制开关系统以及语音广播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管读写器还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有通行控制系统,所述通行控制系统至少包括一种用于探测车辆或人员通过的地感、红外、激光传感器探测装置或栏杆装置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管人向所述监管标签写入的“0”或“1”的id1信息时,还包括利用一个与监管标签通信,即控制标签的低功耗ldsw电子标签,通过按键的方式向所述监管标签写入的;所述控制标签自身具备一个唯一的身份id号,并带有按键,必要时还带有一个蜂鸣器;所述控制标签平常处于完全关机状态,在需要时通过按键激活的方式,向监管标签写入“0”或“1”的id1信息,此时控制标签将在一段大于监管标签睡眠苏醒周期的时间段内,连续不间断重复地向监管标签发送“0”或“1”的信息,必要时利用所述蜂鸣器鸣叫的方式来确认监管标签已经接受到正确的“0”或“1”的id1信息,否则需要重发这个id1信息,所述控制标签属于监管人所有,与所述监管人监管对象连接的监管标签匹配,即监管人自己的控制标签智能向属于自己的监管标签写入“0”或“1”的id1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车辆防盗及人员的监管,就是对监管对象位置变化的监管;监管对象的位置就是与之连接的监管标签的位置;而监管标签的位置是按照无线通信标杆定位的方式来确定的,即每个监管标签的位置,就是正在与之进行通信的监管读写器的安装位置;每个监管读写器的位置,又是使用一个位置编码idi来代表的;每一个被监管对象都有一个由监管人定义的合法位置编码id1,并由监管人利用无线通信手段,使用密码写入与监管对象连接的监管标签中;而这个合法位置编码是通过某一个或某一些读写器,针对它们与监管标签通信时的信号覆盖范围,来定义的一个或多个地理空间区域的共同编码,或者说是监管对象可以合法在内移动的一个地理空间范围;另外,对于监管标签而言,还可以使用一个不同于任何其他监管标签写器位置编码的特殊位置编码“1”来来代表被监管资产的一种静止“锁定”状态;这个特殊位置编码意味着监管标签在被锁定时,并未在任何监管读写器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当与监管对象连接的一个监管标签来到某个监管读写器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并与之进行通信时,所述监管读写器通过将监管标签id1与自身的idi进行比对的方式,来判定该监管标签是否属于“非法”,即与之连接监管对象是否是“丢失”资产,或“走失”人员,或者是“未经授权不得通行”的监管对象;如果id1=idi,或id1=0即为“合法”,否则是“非法”;如果监管标签为“非法”,则所述监管标签读写器将立即启动与之连接的防盗及报警装置,必要时通过网络上报管理平台,并通知监管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管标签被配置为:被资产监管人授权写入了合法位置编码信息的一般电子标签,且所述监管标签包括有源电子标签或无源电子标签,以使所述监管读写器,作为对应的有源或无源电子标签监管读写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监管标签是无源电子标签,则所述监管读写器采用无源电子标签读写器,所述监管标签与所述无源电子标签读写器将被安装在控制资产和人员进出的门禁关卡处,此时监管标签中的合法位置编码id1,只有“锁定”=1和“非锁定”=0两个值,而且这个“0”或“1”的代码值,是监管人使用密码和可与所述无源电子标签进行通信的装置写入的,包括使用只能向监管标签写入“0”或“1”两个简单数字代码的简单信号收发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于ldsw技术的车辆防盗及人员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管读写器还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有通行控制系统,所述通行控制系统包括用于探测车辆或人员通过的地感、红外、激光灯传感器探测装置或栏杆装置中的一种,被配置为:通过的每一个监管对象,包括车辆和人员,必须向监管读写器提供能够合法通行的监管标签id信号,否则将被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