檩条和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3-14  51


    本技术主要涉及光伏装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檩条和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1、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发电技术,而光伏跟踪支架则是一种能够实时调节太阳能电池板倾角,使其随时正对太阳的动力装置。光伏跟踪支架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光伏阵列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从而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发电量。

    2、现有技术中通常在主梁上设置檩条,将光伏组件与檩条连接从而将光伏组件固定在主梁上。现有技术中的檩条通常为开敞式倒几字形,通过螺栓与主梁进行固定,这种檩条整体的强度较低,并且由于开口向上,两侧用于承载型材的部分易发生变形,导致型材底面局部屈曲而受到破坏。并且由于承载型材的部分为单层结构,还需要额外设置垫片以增大局部的强度,安装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大、抗扭性强且安装简单的檩条和光伏系统。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檩条,用于连接并固定光伏组件边缘位置的型材和用于承载所述光伏组件的主梁,包括由单个板材延伸弯折形成的支撑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位于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的一侧,第二承载部位于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的一侧,且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为双层结构,分别适于承载相邻的型材。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支撑部具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和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顶板和底板相对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顶板和底板之间,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一上承载板和第一下承载板,板材从顶板靠近第一侧板的边缘向第一方向的正方向延伸而形成第一上承载板,且板材从第一上承载板远离顶板的边缘弯折并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而形成第一下承载板。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承载部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二上承载板和第二下承载板,板材从顶板靠近第二侧板的边缘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而形成第二上承载板,且板材从第二上承载板远离顶板的边缘弯折并向第一方向的正方向延伸而形成第二下承载板。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板材从第一下承载板靠近支撑部的边缘弯折并向第二方向的正方向延伸而形成第一侧板;板材从第一侧板的下边缘弯折并向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而形成底板;且板材从底板远离第一侧板的边缘弯折并向第二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而形成第二侧板。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板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合于第一上承载板、第一下承载板、第二上承载板或第二下承载板。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沿第三方向延伸的两端均具有安装孔,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支撑部具有至少两个沿第二方向贯穿顶板和底板的紧固孔,适于安装紧固件将檩条固定在主梁上。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紧固孔沿第三方向排布,且紧固件为抱箍。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光伏组件,光伏组件边缘安装有型材;主梁,适于承载光伏组件;如前任一实施例的檩条,檩条适于通过与型材结合将光伏组件固定于主梁上,且檩条位于主梁和光伏组件之间。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檩条和光伏系统中,檩条用于承载型材的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为双层结构,且中间支撑部为不开口的闭合设计,整体强度更大且抗扭性强,无需额外设置垫片,安装更简单。除此之外,檩条为板材一体弯折形成,板材两端的接口位于双层部分,即第一承载部或第二承载部,进一步增大了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檩条,用于连接并固定光伏组件边缘位置的型材和用于承载所述光伏组件的主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单个板材延伸弯折形成的支撑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承载部位于所述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二承载部位于所述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为双层结构,分别适于承载相邻的所述型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檩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且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檩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一上承载板和第一下承载板,所述板材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边缘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正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上承载板,且所述板材从所述第一上承载板远离所述顶板的边缘弯折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一下承载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檩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载部具有相互贴合的第二上承载板和第二下承载板,所述板材从所述顶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边缘向所述第一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上承载板,且所述板材从所述第二上承载板远离所述顶板的边缘弯折并向所述第一方向的正方向延伸而形成所述第二下承载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檩条,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的檩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接合于所述第一上承载板、所述第一下承载板、所述第二上承载板或所述第二下承载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檩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部和所述第二承载部沿第三方向延伸的两端均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所形成的平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檩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具有至少两个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紧固孔,适于安装紧固件将所述檩条固定在所述主梁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檩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紧固孔沿所述第三方向排布,且所述紧固件为抱箍。

    10.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檩条和光伏系统,檩条用于连接并固定光伏组件边缘位置的型材和用于承载光伏组件的主梁,包括由单个板材延伸弯折形成的支撑部、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第一承载部位于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正方向的一侧,第二承载部位于支撑部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的一侧,且第一承载部和第二承载部为双层结构,分别适于承载相邻的型材。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王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08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74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