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2-07-11  122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侧门内板加强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内板加强结构用于提高车门强度,比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0761783,申请名称为门窗框外板加强件,其结构开设有若干通孔,极大降低结构强度,且与车门内板的安装方式多采用卡扣方式,牢固性低。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旨在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以通过本身强度保障,使得应用于车门内板后加强整体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包括曲线底板、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曲线底板的一侧,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曲线底板的另一侧,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加强筋均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第三加强筋设置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曲线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

    优选地,还包括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第六加强筋和第七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第六加强筋和第七加强筋均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

    优选地,第一通孔上设置有环形包边结构。

    优选地,环形包边结构的厚度为2-4mm。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应用于汽车侧门内,有益效果如下:

    1、曲线底板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另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以及第三加强筋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提高整体结构强度。

    2、基于第一固定板设置,有利于曲线底板设置于汽车侧门时,防撞梁通过第一固定板固定于汽车侧门内,进一步提高曲线底板和汽车侧门的连接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应用于汽车车门内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与汽车车门的连接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如图1、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应用于汽车车门内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的机构示意图。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设置于汽车内板7上,包括曲线底板50、第一加强筋21、第二加强筋22、第一通孔28、第二通孔29和第三加强筋23,第一加强筋21设置于曲线底板50的一侧,第二加强筋22设置于曲线底板50的另一侧,第一通孔28、第二通孔29和第三加强筋23均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第三加强筋23设置于第一通孔28和第二通孔29之间,曲线底板50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33;其中,第一固定板设置于曲线底板50的圆弧边上,第一固定板为曲线底板的圆弧边向外延伸的面板;本实用新型的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应用于汽车侧门内,有益效果如下:

    1、曲线底板一侧上设置有第一加强筋,另一侧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以及第三加强筋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提高整体结构强度。2、基于第一固定板设置,有利于曲线底板设置于汽车侧门时,防撞梁1通过第一固定板固定于汽车侧门内,进一步提高曲线底板和汽车侧门的连接牢固性。对于汽车侧门内防撞梁1,防撞梁1上开设有第十螺纹孔和第十一螺纹孔,防撞梁1一侧通过第一螺栓11固定于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8中的曲线底板50上,另一侧通过第二螺栓111固定于汽车车门内;提高防撞梁、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之间的连接牢固性。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的设置,作用在于给加强板进行减重。

    优选地,还包括第四加强筋24、第五加强筋25、第六加强筋26和第七加强筋27,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第六加强筋和第七加强筋均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本优选实施例基于第四加强筋24、第五加强筋25、第六加强筋26和第七加强筋27,进一步提高强度。曲线底板50上还开设有第五减重孔30、第六减重孔31和第七减重孔32,以起到减重效果。

    如图1所示,优选地,第一通孔上设置有环形包边结构60;环形包边结构的厚度为2-4mm;环形包边结构表示沿着第一通孔28的孔边向外凸起的环形凸部结构;其作用在于,提高整体结构刚度。曲线底板5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34,以便于第一连接板34与设置于汽车车门内的下铰链加强板6固定,提高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8设置于汽车车门内的牢固性。

    更具体地,如图3所示,对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曲线底板50,设置于汽车车门内的连接方式,曲线底板50的底部一侧与汽车内板7焊接,形成第一焊接点120,曲线底板50的底部另一侧与汽车内板7焊接,形成第二焊接点121,通过两点焊接方式实现固定;起加强作用的区域较大,能有效分散噪声的集中传递,降低低频噪音峰值。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曲线底板、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曲线底板的一侧,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曲线底板的另一侧,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加强筋均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第三加强筋设置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曲线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第六加强筋和第七加强筋,第四加强筋、第五加强筋、第六加强筋和第七加强筋均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上设置有环形包边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其特征在于,环形包边结构的厚度为2-4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侧门内板下加强板,包括曲线底板、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于曲线底板的一侧,第二加强筋设置于曲线底板的另一侧,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加强筋均设置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之间,第三加强筋设置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曲线底板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板。本实用新型本身强度高,且易于设置在车门内板中,连接牢固性有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谢业远;鲁媛;廖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8
    技术公布日:2020.04.0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7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