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固结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3-05  42


    本技术涉及成型模具加工,尤其是指一种紧固结构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1、紧固件成型模具通常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内分别设置有上模芯和下模芯,上模芯和下模芯相互插接配合并形成模具腔,在使用过程中,上模芯向下模芯相对移动,挤压后排出多余的熔液以冷却形成紧固件。

    2、为了满足生产需求,紧固件的外周设有环状凸起,满足产品的安装或者使用需求;然而,现有的模具,采用常规的成型方式,难以顺利成型带有环状凸起的轴类产品,产品的成型完整度不能保证,产品的环状凸起部分难以顺利脱模,影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紧固结构成型模具,通过上模、第一中板、第二中板以及下模,有效成型产品;通过先后分离上模、第一中板以及下模,向上将产品拔出即可,使得产品完整分离,产品能够顺利脱模,产品取出方便,保证产品成型效果。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第一中板、第二中板以及下模,所述上模、第一中板以及第二中板由上至下滑动连接于下模上,所述第一中板上下贯穿有第一成型腔,所述第二中板上下贯穿有第二成型腔,所述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均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二成型腔的顶端宽度大于第一成型腔的中部宽度。

    4、其中,所述第一成型腔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二成型腔的顶面水平延伸。

    5、其中,所述第一成型腔的中部具有螺纹槽。

    6、其中,所述第二成型腔的截面宽度由上至下逐渐降低。

    7、其中,所述上模的底部具有第一圆角腔,所述第一圆角腔与第一成型腔同轴连通。

    8、其中,所述下模的顶部具有第二圆角腔,所述第二圆角腔与第二成型腔同轴连通。

    9、其中,所述第二圆角腔中部设有镶条,所述镶条穿过第二成型腔、第一成型腔以及第一圆角腔后抵接上模的底部。

    10、其中,所述下模设置有滑柱,所述上模、第一中板以及第二中板均与滑柱滑动配合。

    11、其中,所述上模设有第一滑孔,所述第一中板设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滑动配合于第一滑孔内;

    12、所述第一中板设有第二滑孔,所述第二中板设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滑动配合于第二滑孔内;

    13、所述第二中板设有第三滑孔,所述下模设有第三导向柱,所述第三导向柱滑动配合于第三滑孔内;

    14、所述滑柱、第一导向柱、第二导向柱以及第三导向柱相互平行。

    15、其中,所述第一中板的顶面设置有第一收纳槽,所述上模的底面设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收纳槽与第一凸台配合,所述第二中板的顶面设有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中板的底面设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收纳槽与第二凸台配合,所述第一成型腔贯穿于第一收纳槽的底面与第二凸台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成型腔贯穿第二收纳槽的底面。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通过上模、第一中板、第二中板以及下模,有效成型产品;通过先后分离上模、第一中板以及下模,向上将产品拔出即可,使得产品完整分离,产品能够顺利脱模,产品取出方便,保证产品成型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第一中板(2)、第二中板(3)以及下模(4),所述上模(1)、第一中板(2)以及第二中板(3)由上至下滑动连接于下模(4)上,所述第一中板(2)上下贯穿有第一成型腔(5),所述第二中板(3)上下贯穿有第二成型腔(6),所述第一成型腔(5)和第二成型腔(6)同轴对应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成型腔(5)和第二成型腔(6)均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二成型腔(6)的顶端宽度大于第一成型腔(5)的中部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腔(5)为圆柱结构,所述第二成型腔(6)的顶面水平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型腔(5)的中部具有螺纹槽(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成型腔(6)的截面宽度由上至下逐渐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的底部具有第一圆角腔(101),所述第一圆角腔(101)与第一成型腔(5)同轴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4)的顶部具有第二圆角腔(401),所述第二圆角腔(401)与第二成型腔(6)同轴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圆角腔(401)中部设有镶条(402),所述镶条(402)穿过第二成型腔(6)、第一成型腔(5)以及第一圆角腔(101)后抵接上模(1)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4)设置有滑柱(403),所述上模(1)、第一中板(2)以及第二中板(3)均与滑柱(403)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1)设有第一滑孔(102),所述第一中板(2)设有第一导向柱(201),所述第一导向柱(201)滑动配合于第一滑孔(10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板(2)的顶面设置有第一收纳槽(203),所述上模(1)的底面设有第一凸台(103),所述第一收纳槽(203)与第一凸台(103)配合,所述第二中板(3)的顶面设有第二收纳槽(303),所述第一中板(2)的底面设有第二凸台(204),所述第二收纳槽(303)与第二凸台(204)配合,所述第一成型腔(5)贯穿于第一收纳槽(203)的底面与第二凸台(204)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二成型腔(6)贯穿第二收纳槽(303)的底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成型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紧固结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第一中板、第二中板以及下模,所述上模、第一中板以及第二中板由上至下滑动连接于下模上,所述第一中板上下贯穿有第一成型腔,所述第二中板上下贯穿有第二成型腔,所述第一成型腔和第二成型腔均为柱状结构,所述第二成型腔的顶端宽度大于第一成型腔的中部宽度。本模具有效成型产品,通过先后分离上模、第一中板以及下模,向上将产品拔出即可,使得产品完整分离,产品能够顺利脱模,产品取出方便,保证产品成型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徐远光,张彦斌,李洪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宏威精密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12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72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