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杉木培育,尤其涉及一种杉木大径材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1、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是目前最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增汇手段,在维护全球生物圈生态平衡、全球碳平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作为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栽培最广、生长较快的用材树种,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同时对维系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意义,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大气环境、固土保肥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生态效益。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体系,在缓解我国木材需求和天然林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传统杉木造林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速生丰产,造成了材种供给结构严重失衡,中、小径材多,大径材少,直接影响人工林的经营效益和木材的有效供给。为了提高林中杉木大径材比例,传统方法下通常采用抚育间伐等方法来改善林分内的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条件,从而促进杉木的生长,但是简单的抚育间伐措施对环境条件的改变程度有限,效果不显著,且杉木是浅根系树种,在杂草、灌木等养分争夺抑制下,杉木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低,阻碍了杉木大径材的培育进程。
3、因此,寻找杉木大径材高效培育技术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充分发挥杉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杉木大径材培育方法,解决常规造林、营林方法下杉木因养分吸收利用率较差而导致杉木大径材培育效率低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杉木大径材培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苗木选择:选择生长健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2~4年生杉木实生苗作为种植苗;
5、(2)土壤选择与处理:选择坡度15~30°的阴坡、半阴坡或半阳坡且土质疏松、通透性好、土层厚度≥60cm的地方作为种植地,清除种植地内杂草、蕨类及灌木,并对土壤进行翻耕松土得到预处理土壤;
6、(3)苗木移栽:将种植苗移栽至预处理土壤中,并且种植苗移栽需要配施调控剂;
7、(4)后期管护:定期对杉木进行整枝、除草管理,干旱时节及时浇水补充水分;
8、(5)定期间伐:定期对杉木进行间伐抚育,每次间伐后需保留适宜密度。
9、通过苗木选择、土壤选择与处理、后期管护和定期间伐等操作进行杉木的培育,有效保证杉木生长过程的良好条件,促进杉木生长,提高杉木生物量,进而培育得到大径材杉木,更好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0、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调控剂由调控剂a剂、调控剂b剂组成,所述调控剂包含以下原料:
11、调控剂a剂:1.5~3份透明质酸、0.5~1份异硬脂酸。
12、调控剂b剂:5~15份腐植酸、30~50份腐熟牛粪、10~20份锯末、1~2份醋酸铵、2~3份香草醛、2~3份麦芽糖醇、0.3~0.6份钙镁硼锌铁水溶肥。
13、进一步,所述调控剂制备方法如下:
14、调控剂a剂:
15、将透明质酸溶于水中制成透明质酸溶液,然后加入异硬脂酸,25khz频率下超声处理5~10min得到调控剂a剂;
16、调控剂b剂:
17、s1:将腐熟牛粪、锯末、腐殖酸和钙镁硼锌铁水溶肥混合均匀后调节ph和含水量,静置2~3天得到混合物料;
18、s2:将醋酸铵、香草醛、麦芽糖醇加入水中溶解后加入混合物料中搅拌混合均匀得到调控剂b剂。
19、进一步,所述调控剂b剂制备时步骤s1中调节ph至5~6;调节含水量至45~55%。
20、进一步,所述调控剂具体配施方法为:移栽前5~10天,用调控剂a喷洒种植苗,使种植苗均匀裹上调控剂a剂,隔2天喷洒一次,共喷洒2~3次,在正式移栽时,将调控剂b剂按照5~10kg/株的量施加于种植穴中。
21、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移栽密度为120~170株/亩。
22、杉木是浅根系树种,选择2~4年生实生苗作为移栽种植苗,根系更大,有利于多吸收水分、养分,促进移栽成活;但是选择此种实生苗,其对养分需求量也更高,苗木移栽后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缓苗,无法吸收外界养分,而是消耗自身的养分进行生理活动,因此为了保证成活率,在移栽前5~10天采用调控剂a剂对移栽种植苗进行处理,调控剂a剂中异硬脂酸作用于杉木实生苗上的角质层,利用其空间位阻作用抑制角质层分子间的聚集,进而提高角质层对调控剂a剂中透明质酸的透过性,然后透明质酸进入苗木体内,增加管壁细胞中纤维分子与树液水分子间的结合力,抑制树液流动,进而降低移栽种植苗的生理代谢活动,使苗木处于类似休眠的状态,保留体内更多养分,满足缓苗期间的养分供应,提高根系恢复能力,以提高移栽成活率。
23、于移栽定植苗正式移栽的过程中施加调控剂b剂,根系恢复以后开始吸收调控剂b剂中成分,调控剂b中麦芽糖醇破坏之前管壁细胞中纤维素和水分子之间的结合力,从而使树液逐渐恢复流动速率,达到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状态,同时在调控剂b剂中加入醋酸铵和香草醛,调整杉木根系细胞壁表面性质,提高对调控剂b剂中养分的亲和吸附性,截留更多养分供根系吸收,然后再联合麦芽糖醇的作用,改变根系细胞膜电荷分布,增加细胞膜透过性,使得吸附截留的养分更快速进入杉木体内,促进杉木生长,有效提高其生物量,更好培育大径材杉木。
24、进一步,所述步骤(4)整枝、除草操作具体为:在每年的8~10月进行1次除草工作,清除林地内所有的蕨类、杂草和杂灌,并割除杉木的病弱萌芽条,留下健壮萌芽条。
25、进一步,所述步骤(5)中进行间伐时第1次间伐时间为种植后的8~9年,保留密度100~120株/亩;第2次间伐时间为第14~16年,保留密度80~100株/亩,第3次间伐时间为18~19年,保留密度60~80株/亩。
26、进一步,所述步骤(4)、步骤(5)中进行除草和间伐操作后需要施加调控剂b剂,施加量为5~10kg/株。
27、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通过选择健壮杉木苗进行种植,后期对杉木定期进行剪枝、除草、浇水、间伐等良好管护操作,保证杉木生长所需良好条件,促进杉木良好生长,更好培育大径材杉木,进而更好发挥其固碳增汇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9、2.本发明在移栽前采用调控剂a剂进行处理,减缓种植苗生理代谢活动,保存体内更多养分,进而促进苗木的缓苗和根系恢复,提高成活率。
30、3.本发明还以腐植酸、腐熟牛粪等原料制备了调控剂b剂进行施加,保证杉木所需养分的供给来源,并于调控剂中加入醋酸铵、香草醛以及麦芽糖醇等原料,可以有效提高杉木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解决杉木因根系浅导致其对养分吸收利用率差影响其生长的问题。
1.一种杉木大径材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杉木大径材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调控剂由调控剂a剂、调控剂b剂组成,所述调控剂包含以下质量份原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杉木大径材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剂制备方法如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杉木大径材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剂b剂制备时步骤s1中调节ph至5~6;调节含水量至45~5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杉木大径材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剂具体配施方法为:移栽前5~10天,用调控剂a喷洒种植苗,隔2天喷洒一次,共喷洒2~3次,在正式移栽时,将调控剂b按照5~10kg/株的量施加于种植穴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杉木大径材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种植苗移栽密度为120~170株/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杉木大径材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整枝、除草操作具体为:在每年的8~10月进行1次除草工作,清除林地内所有的蕨类、杂草和杂灌,并割除杉木的病弱萌芽条,留下健壮萌芽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杉木大径材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进行间伐时第1次间伐时间为种植后的8~9年,保留密度100~120株/亩;第2次间伐时间为第14~16年,保留密度80~100株/亩,第3次间伐时间为18~19年,保留密度60~80株/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培养大径材杉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步骤(5)中进行除草和间伐操作后需要施加调控剂b剂,施加量为5~10kg/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