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2025-03-03  46


    本技术涉及井下护具,具体涉及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


    背景技术:

    1、陆上油田油井大部分都是采用管式抽油泵的抽油机生产,抽油泵的泵筒与油管相连,抽油泵的柱塞位于泵筒内且与抽油杆相连。抽油杆的长度很长,整个抽油杆由一节一节的抽油杆连接而成,相邻两节抽油杆之间通过接箍相连。在抽油泵下冲程时,柱塞上方的抽油杆会出现弯曲、不居中的现象,抽油杆会与油管壁接触而产生摩擦,为了避免抽油杆弯曲而磨损油管,目前是通过在相邻两节抽油杆的接箍处加装防磨器,使抽油杆上下运动时,防磨器与油管壁接触,而避免抽油杆与油管壁的摩擦。然而,对于紧邻柱塞且下端与柱塞上部相连的第一节抽油杆来说,其距离最近的防磨器是在其上端的接箍处,该处防磨器与柱塞之间隔着一整根第一节抽油杆,第一节抽油杆会出现弯曲且该处防磨器对其扶正作用很有限,因此第一节抽油杆出现弯曲后,随着抽油杆的下行,会与抽油泵的泵筒接触并产生磨擦,长时间摩擦会在抽油泵的泵筒上部磨出沟槽,造成抽油泵漏失严重,甚至不出液。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以解决目前抽油泵的柱塞上方的第一节抽油杆容易磨损泵筒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的技术方案是:

    3、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包括外连接管和内防磨套,外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油管下端相连的油管连接结构和用于与泵筒上端相连的泵筒连接结构,内防磨套位于外连接管内,外连接管上设有对内防磨套在朝向泵筒连接结构的方向上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内防磨套具有供抽油泵柱塞上方第一节抽油杆穿设的防磨套中心孔。

    4、有益效果:通过在油管与泵筒的连接处接入防磨装置,可以使防磨装置的内防磨套更加靠近泵筒,并且使内防磨套能够套设在第一节抽油杆外,配合限位结构保证内防磨套的位置,从而能够在靠近泵筒位置对第一节抽油杆靠中部的部位实现防磨作用,使第一节抽油杆弯曲后与内防磨套接触,而不容易磨损到泵筒,避免抽油泵损坏。

    5、进一步地,内防磨套可活动地设置在外连接管内,限位结构为外连接管的内壁上设置的限位面。

    6、有益效果:使内防磨套可活动设置,便于内防磨套的安装,且便于将内防磨套取出。

    7、进一步地,限位面为锥面或背向泵筒连接结构的台阶面。

    8、有益效果:便于在外连接管的内壁上加工出限位面,且限位可靠。

    9、进一步地,外连接管包括分体设置的油管连接头和泵筒连接头,油管连接结构设置在油管连接头上,泵筒连接结构设置在泵筒连接头上,油管连接头和泵筒连接头固定连接。

    10、有益效果:利用分体的油管连接头和泵筒连接头,便于连接结构的加工。

    11、进一步地,内防磨套上设有围绕内防磨套中心轴线螺旋延伸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具有在内防磨套轴向上相背设置的进口和出口,以供液体流经导流通道而带动内防磨套转动。

    12、有益效果:使内防磨套在液流作用下转动,从而可以实现均匀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13、进一步地,内防磨套包括主套体以及设置在主套体内壁上的耐磨衬层。

    14、有益效果:利用耐磨衬层与抽油杆摩擦配合,可以减小摩擦力,也便于更换。

    15、进一步地,外连接管的上端内壁和/或下端内壁为锥面。

    16、有益效果:外连接管的上端锥面便于内防磨套下入、下端锥面便于柱塞起出。

    17、进一步地,防磨套中心孔的内径满足小于泵筒的内径。

    18、有益效果:使内防磨套可以对柱塞上方第一节抽油杆起到扶正作用,并降低摩擦系数,不容易使抽油杆与抽油泵的泵筒接触而磨坏泵筒上端。

    19、进一步地,防磨套中心孔的内径满足小于所述第一节抽油杆上端接箍的外径。

    20、有益效果:利用第一节抽油杆上端接箍可以对内防磨套进行顶推,有利于保证内防磨套的位置。

    21、进一步地,油管连接结构和/或泵筒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部。

    22、有益效果:便于防磨装置接入抽油管柱且方便维修更换。



    技术特征:

    1.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连接管和内防磨套,外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油管下端相连的油管连接结构和用于与泵筒上端相连的泵筒连接结构,内防磨套位于外连接管内,外连接管上设有对内防磨套在朝向泵筒连接结构的方向上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内防磨套具有供抽油泵柱塞上方第一节抽油杆穿设的防磨套中心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其特征是,内防磨套可活动地设置在外连接管内,限位结构为外连接管的内壁上设置的限位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其特征是,限位面为锥面或背向泵筒连接结构的台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其特征是,外连接管包括分体设置的油管连接头和泵筒连接头,油管连接结构设置在油管连接头上,泵筒连接结构设置在泵筒连接头上,油管连接头和泵筒连接头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其特征是,内防磨套上设有围绕内防磨套中心轴线螺旋延伸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具有在内防磨套轴向上相背设置的进口和出口,以供液体流经导流通道而带动内防磨套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其特征是,内防磨套包括主套体以及设置在主套体内壁上的耐磨衬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其特征是,外连接管的上端内壁和/或下端内壁为锥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其特征是,防磨套中心孔的内径满足小于泵筒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其特征是,防磨套中心孔的内径满足小于所述第一节抽油杆上端接箍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其特征是,油管连接结构和/或泵筒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部。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井下护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抽油泵泵筒防磨装置包括外连接管和内防磨套,外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油管下端相连的油管连接结构和用于与泵筒上端相连的泵筒连接结构,内防磨套位于外连接管内,外连接管上设有对内防磨套在朝向泵筒连接结构的方向上进行限位的限位结构,内防磨套具有供抽油泵柱塞上方第一节抽油杆穿设的防磨套中心孔;能够在靠近泵筒位置对第一节抽油杆靠中部的部位实现扶正防磨作用,使第一节抽油杆弯曲后与内防磨套接触,而不容易磨损到泵筒,避免抽油泵损坏。

    技术研发人员:秦世群,王登辉,黄逊,林波,刘朋帅,陈煜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0/24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symbian.8miu.com/read-27138.html

    最新回复(0)